踏上平价上网时代的风电新征程
2019-01-23风能编辑部
文 | 《风能》编辑部
摄影:陈忠良
2018年10月17日-19日,以“迎接平价新时代拓宽发展新空间”为主题的2018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18)在北京如期举行。本届CWP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全球风能理事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六大权威机构联合主办,共有来自国内外政府机构、行业组织、风电企业等的近700名代表参加开幕式。
何为“新时代”和“新空间”?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在主持大会开幕式时指出,新时代的含义是,风电发展进入从替代能源向主流能源发展的关键时期,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改变,从高成本制约大规模应用,转变为传统电力体制机制不能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所谓拓宽发展新空间,一是大力发展分散式风电,二是加快开发海上风电,三是着眼于全球风电新兴市场。
以此为本届CWP的主题,有着深刻的时代大背景。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加大创新力度应对补贴退坡,进一步增强风电的市场竞争力成为行业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近几年,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围绕这些方面陆续出台多项政策。2018年,国家能源局印发竞争性配置政策,力促平价上网目标落地。此外,分散式风电政策也已下发,配额制政策有望年内出台,希冀通过开发模式创新,调动各地的积极性,拓宽风电开发的空间。针对这些热点话题,在为期三天的2018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中,主办方设置了十多场专场论坛,涵盖政策、市场、技术等层面。
作为大会的“姊妹篇”,2018年北京国际风能展的规模也实现突破。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姚兴佳透露,本届风能展的展厅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有国内外的640多家企业展出了各自的最新研发成果,覆盖风能开发和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条。整个展期的参观人次超过6.1万。
作为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CWP 2018的火热程度也从侧面印证了行业发展的良好态势。这既离不开我国政策制定者和风电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也得益于密切的国际合作。正如原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原理事长石定寰所言,我们从国外学到很多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政策制定等方面借鉴了许多先进国家的经验,这些为中国风电产业今天良好的发展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今年的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基于我国海上风电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需要,主办方还专门组织了中欧海上风电工程装备论坛,邀请来自中国与欧洲顶尖的风电行业专家围绕“海上风电工程装备与技术”展开探讨,共同推动中欧交流与合作。
当然,无论是海上风电,还是分散式风电,在为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创造出新空间的同时,也给业界带来了新挑战,平价上网的到来则进一步放大了这些方面的压力。对此,与会嘉宾认为,平价上网是大势所趋,面对更加复杂的开发环境、补贴的加速退坡,业界需要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开发全过程,加大创新力度,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程度,推动成本下降,并确保实现高质量发展。
CWP 2018的另一大亮点是创新剧场。本届创新剧场以“未来风电”为主题,邀请多位全球风电企业技术负责人,畅谈现代风电的前沿技术以及未来风电的发展远景等。现场,多家企业展示了业内顶尖的前沿产品与技术。
开幕致辞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 姚兴佳
2017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达到1.88亿千瓦,其中并网容量1.64亿千瓦。今年1月至6月,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794万千瓦,即到2018年上半年,全国累计风电并网容量达到1.716亿千瓦。2017年,全国风电发电量3057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4.8%。今年1月至6月,全国风电发电量19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7%;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143小时,同比增加159小时;全国弃风电量182亿千瓦时,同比减少53亿千瓦时。以上数据说明,中国风电依然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平价上网时代即将到来。提质增效、降低成本是未来几年的紧迫任务,而实现这些目标的根本措施是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本届大会设置了相应的分论坛,将围绕这些话题进行广泛讨论。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祁和生
当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重要阶段,2020年风电平价上网的时间目标日益临近,竞价上网政策已经开始施行。在新形势下,风电的发展既面临与传统能源的竞争,又面临光伏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挤压,风电行业内各企业之间也在相互竞争。未来几年对风电行业来说是关键时期,需要我们抓住机遇,以新一轮变革为契机,创新和发展新的经营模式。相信本次大会期间各位同仁将围绕行业热点问题,共同探求风电产业发展的未来之路,让风电产业为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风能专业展览会之一,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是全球风电贸易洽谈、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是风电企业展现新技术、新产品的有效平台,已经成为中国风电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原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原理事长 石定寰
今天,中国风电虽然已经发展到如此规模,但距离实现能源革命的要求,实现高比例再生能源的目标还相差很远。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仍然离不开补贴,国家拿出那么多资金对电价进行补贴,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做到的事情。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很多事情要做,如何加快可再生能源平价上网的到来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保证发展的质量。当下,中国的发展正在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风电产业也要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把高质量和平价结合起来。不能说为了平价,质量就差了。这里包括制造质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研发出更好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降低成本,并保证质量。为此,标准化、检测认证等工作应当加强,而不是削弱。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首席执行官 Ben Backwell
在相对较短的一段时间内,风电在全球电力系统中所占的比例有了大幅度提升。2050年,风电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额会达到2万亿美元,电网方面的投入每年也将达到上万亿美元。近些年来,风电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实际上在全球很多地方已经实现平价上网。但是风电产业的发展现在仍然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比如相关的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等。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在这个领域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不仅在本国开发了大量风电项目,中国企业还广泛参与欧洲、北美、非洲等地区的可再生能源领域。今天召开的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全球风电企业齐聚一堂,分享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先进技术,从而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渗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