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学习观研究的文献综述

2019-01-23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习者理论研究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呈现专业化趋势。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思想。[1]高校的发展是以培养学生为基础的,而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学习观是了解其就读学校教学结构,方法是否合理有效最直观的方式。通过对学生学习观的研究,能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也能帮助教师更加了解他的学生,使解决问题更有针对性,进而推动学校的发展。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学习观”为检索词,以“题名”为检索项,以精确为匹配类型,时间跨度从2008年至2018年8月30日,搜索到的文献共计660 篇。本文将对所搜集的文献进行数据分析,归纳出目前关于学习观研究的发展趋势,为高校发展提供依据。

一、学习观研究的数据分析

(一)文献的年份分布分析

通过对所收集的论文期刊文献发表时间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学习观研究的整体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关于学习观的研究在08年—11年呈上升趋势,随之研究数量逐渐下降,在14年有上升的趋势,数量达到近十年的第二名,但14年—18年现今,则在逐年下降。这说明,关于学习观研究并不受研究者的重视,并且在研究文献中,期刊居多,学习观的研究前景并不乐观。

(二)学习观的研究角度

如表1所示,关于学习观的研究大部分是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比例相差较大,说明在近年来对于学习观的理论研究是比较热点的研究方向,而对学习观的实证研究,则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图1 学习观研究的总体发展趋势

研究角度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文章篇数57981所占比例88%12%

(三)学习观的研究对象

在学习观的研究中,指明特定研究对象的文章共有456篇,占总数的69%;不指明特定研究对象的文章共有204篇,约占总数的31%。经统计,如图2所示,在指明研究对象的文章中,涉及最多的研究对象是教育家,约占文章总数的45%;其次是大学生(包括研究生)约占20%;再次是不指明研究对象为14%,教师为7.8%,高职生(包括高中生)为6.8%,中职生(包括初中生)为3.6%,排在最后的研究对象是儿童,占文章总数的2.8%。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以及十九大的召开,国家领导人的指导方针和教育思想被广泛传播,这一领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而作为高校教学主体的大学生,其研究也会有很大的空间。

(四)学习观的研究主题分布

从学习观研究的主题分布来看,学习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家的学习观研究及价值取向,学习观的理论陈述,学习观的现状及提升策略和学习观对学科教学的影响这几个方面。其中,比例最多的是教育家的学习观研究及价值取向和学习观的理论陈述,分别占文章总数的21.9%和20%。可见,在学习观的研究中,学者们普遍倾向理论性的分析,并且以教育家思想观念以及国家领导人的发言和观点为主要论点,进行论述并为高校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其次,是关于学习观对学科教学的影响以及学习观现状及提升策略。随着学生发展的主体性越来越突出,在高校的发展中,学生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教学的效果可以从学生身上得到最直观的反映,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观进行调查研究,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发展动向,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使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在调查的背后,我们可以分析总结教学方面的不足,为教学改革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撑。并且在双一流,高校转型的背景下,对于学生学习观的研究应当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图1 学习观研究的对象分布

论文主题篇数比例学习观的理论陈述13720%教育家的学习观及其价值取向分析14521.9%学习观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启示629.3%学习观现状及其提升策略8613%学习观对学科教学的影响9815.8%学习观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284.2%教师学习观的研究365.5%培养良好学习观的研究324.8%领导干部应树立怎样的学习观365.5%

二、学习观研究的内容分析

(一)学习观的定义

要了解学习观的定义,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学习。一般认为,学习是有机体的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再有指学生的学习,在教育系统中,学生接受教师所传递的前人经验,形成能力和品德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将学习观定义为学习主体对学习各维度的根本看法和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革新,学习观也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由于人们的学习背景及学习经验不同,对学习观的见解也不尽相同。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建设中,总结出学习观就是学习者自身对学习意义、内容、方式等的认识。习近平认为学习观是学习者对学习的意义、对象、方式等各维度的认识和观点。刘儒德认为,学习观即学习者自身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内容、学习现象和和过程的看法。[2]

(二)学习观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观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观念是比较著名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本质上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是个体在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建构自己新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是知识的生长和意义的过程。”[3]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观的寻求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领悟才掌握知识,也是学习者的已有知识储备和未知的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新旧知识的反复促进、互相作用来调节和形成自己的经验结构,这种过程统称为“同化”和“顺应”。

2.人本主义学习观理论

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是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观念。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应该掌握如何学习的技能,“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以“机体潜能说”和“自我实现”为其思想基础,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着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良好的学习观的重要性

1.促进个人的发展

王慧琦在《当代大学生培养的有效措施》认为在当下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中,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学习才不会被社会所抛弃,必须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学习不同的科学文化知识,把握新的潮流,扩宽眼界和视野,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一片天地。[4]刘文芳在《高校教师学习观的现实审视与思考》中则认为教师应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本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师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有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

2.有利于社会进步与发展

杨昌艳在《大学生学习观》和魏新婷在《90后大学生学习观新特点调查研究》中都认为学生的良好发展会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对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力的提升,能有效的提升其学习效果,进而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又能帮助大学生在当今社会的思潮影响下,正确运用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分析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问题。把握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把握自我,奉献社会,将自身价值与社会利益相统一,[5]将个人目标与社会发展相联系,切实的体会到自身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奋斗,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为创新教学提供方向

周海燕在《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论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中强调学习者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双向性的,结果是多元化的,这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6]她认为学习者要主动参加教学活动,通过教学活动而习得经验,并且在此基础上相互交流,从不同的角度辩证的看待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强调了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的重要性,同时还认为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要关注新的教学信息和理论动向,将理论同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应该时常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在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及时地调整,重视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学习观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学习兴趣、态度消极

通过对查阅文献的整理发现,大学生学习观中最突出并且占较大比重的问题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态度不认真。在课堂中、参加活动以及听报告的过程中,玩手机是最受欢迎的消遣方式。甚至教师和领导也会出现同样的思想偏差。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则是诚信缺失。如期末考试作弊、学术论文造假等等。有许多学生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借助网络的便利,写一篇论文在几个小时内迅速搞定,其文章的研究价值可想而知。研究生的论文也是如此,国家出台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就是对学术不端、论文抄袭现象的最好证明。

2.没有学习目标、主动性差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教学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虽然素质教育的思想提倡了很多年,但是在实施上却并未有真正的效果。高校录取学生的方式没有变化,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情况屡见不鲜。虽然现代教育提倡的“双主体”,但事实上,仍有许多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只把自己看成主体,把学生看成客体,而且在多年的学习惯性中,很多学生已经适应了身体客体的这一角色,在教学这种需要相互交流的活动中,学生所处的位置是非常被动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对教师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期末考试教师“划重点”等。在课堂中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划出重点,学生便只学习重点,很少有自己的思考和对知识的自我渴望。这种状态,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积极主动的热情,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

3.学习压力大、学习前景迷茫

适当的压力会激发人的潜能,过大的压力则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在相关论文的调查中发现,当前大学生普遍感到存在学习压力。在曹姗的调查中,数据显示,9.6%和42.0%的大学生分别表示自己学习“压力很大”和“压力较大”,有42.5%的受访学生认为压力“一般”,仅有5.3%和0.6%的大学生认为学习“压力较小”和“毫无压力”。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自己学习压力大,大部分大学生存在学习压力感。

(五)培养良好学习观的策略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应当加强对学习者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个人和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使学习者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为促进个人与社会的进步而努力学习。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后,学习者还应该紧随时代的发展,用现代科学武装头脑、强化自己的思维能力,在不断的努力下,实现自己的目标。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热爱专业,才能努力刻苦地学习专业的有关知识、技能,才能下决心克服一切困难,争取在专业领域里创造出业绩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并且对不同学生的发展有不同的要求,高校也应该支持教学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化,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和独立动手的习惯,激发其能动性和创造性。

3.拓宽资源分享、智能学习

现如今,网络的发展迅速,这样资源共享变的很简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让学术研究变的更加轻松。学生在图书馆,甚至在寝室就能获取到全球的学习资源,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教师教学更加的便捷,如微课,学生可以通过手机软件进行学习,省时省力。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多多加强关于网络上获取资源的宣讲报告,以各种形式让全校师生获知网络上有哪些资源、有哪些新进资源,甚至可以开设一些如何利用网络资源的讲座,引导、指导广大师生利用网络资源。

4.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快,知识信息的变更数量大,交叉广,很多学科的研究往往需要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在这种背景下,只靠着一味的苦读和埋头做研究是没有用的,学习者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快速且高效的习得知识。教师需要创新观念,科学的开展教学计划,高校可以开设相关的培训,帮学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

三、结论与展望

1.从上文的结果统计可以看出,自2008年开始,学习观的研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在2011年之后变开始下降,每年的研究数量都在递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多样化,各高校也在争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这一切都离不开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学习的困境,帮助教师、高校领导丰富理论知识,进而促进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因此,学习观的研究应该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在双一流、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这一研究方向有着更大的研究空间。

2.从学习观的研究角度可以看出,对于学习观的研究大部分是理论的研究,并且占有很大的部分,研究分布非常不均衡。学习观是一种对于学习观的看法,理论陈述是研究的基础部分,为其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每个人的学习观是不同的,不同的身份背景和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观差异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应多加强学习观的实证研究,将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3.从学习观的研究对象统计上可以看出,研究对象集中在教育家、国家领导人和大学生上,特别是教育家和国家领导人受到的关注是最多的。学习观的研究不应该只局限在这几部分,教师、高职生、中职生、幼儿等的相关研究也应该多受关注,这样才能保证学术的多样性。

4.从学习观研究的主题分布上来看,学者们倾向于对各人思想为主题进行研究,并且会结合当下高校、学科的发展来进行分析。对学生的研究多分布于学习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上。但是对于后者的研究较少,以教师为中心的研究也是同学生的发展相联系,而忽略了教师的个人发展。因此,应加强相关方面的研究。

5.在学习观的研究方面,研究者们应注意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研究理念,并且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旨在用最新的指导理念对学习观进行研究,促进个人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活动,在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展开理论研究。

综上所述,我国学习观的研究数量不是很多,但是覆盖面很广,但是在这些研究大多停留于表面,是描述性的阐述,虽然有一些研究是实证性的,但是这些研究的深刻性还不够,并且统计方法也比较简单。并且研究主题分布有很大的偏差,但是关于学习观还有很多的研究空间,前景认识值得关注的。

猜你喜欢

学习者理论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