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路越走越光明

2019-01-23文丨李阳波

遵义 2019年2期
关键词:阁楼老家书籍

文丨■ 李阳波

电对于我来说,可以称得上是改变了我的命运。

1978年的春天,母亲抱着几岁大的我,从老家来到遵义城看望我的父亲,父亲当时在城里当工人。当母亲第一次踏进遵义城,看到街上闪耀着灯火的时候,惊奇地张大了嘴巴。她对我父亲说:“城市太好了,有不用油的灯,我不想回乡里了,就在这里和你生活,晚上我就可以在灯下做针线活了。”

父亲过去曾动员过母亲到城里来,可母亲总是故土难离,想不到城市的灯光一下子就迷住了她的心。我因此成了城里人,和农村老家的孩子有了不同的命运。

当时,我们虽然生活在遵义城里,可家里只装了一盏15瓦的灯。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开始喜爱阅读课外书籍,想利用晚上的时间看书,便向父母建议,在我和弟弟住的阁楼上安一盏灯。在我反复缠磨下,父母终于为我们装了一盏15瓦的灯,但父母总是早早催我关灯睡觉,我知道他们不是为了要我早点休息,而是心疼电钱。可当时我十分痴迷于看文学书籍,只好把阁楼上的板皮墙偷偷撕出个大缝隙,借用外面的一盏路灯看书。

20世纪80年代末,17岁的我被招到遵义郊区新建中的水泥厂,还被分到了远离厂区50多里的矿山。矿山当时还没有通电,为了消磨晚上没有灯光的时光,我只好躺在凉席上默默地背诵着唐诗宋词。在读文学书籍中,我产生了创作的欲望,每天晚上独自一人到厂里的办公室去读书和创作。渐渐地,我创作的诗文开始见之于报刊了。

1992年,因在创作上的小成绩,我被调到了遵义郊区文化馆。9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步伐愈来愈大,电的缺口也愈大,我所生活的郊区虽然紧靠着发电站,却几乎天天停电,我又回到了靠点蜡烛和煤油灯来看书写作的日子。有人向我推荐一种小型电频器,充电后可以照明几个小时。虽然当时一个电频器的价格需我两个月的薪水,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就是靠着这个电频器,我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文艺作品。

进入新世纪,电力愈来愈充足,社会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很多家庭都开始装空调了,我有了一个梦想,那就是有一间装着空调的书房,有一台电脑,不论春夏秋冬,我都能在这里看书写作投稿。为了实现这个梦想,2000年,我毅然在单位办了留职停薪,带着全家人远赴广州打工。

在广州打工10年后,我们又回到了位于遵义市郊区的老家,在一个新建的小区买了一套四室两厅两卫的新房,装了四台空调、三台电脑,每个房间和客厅都精心装上了各式吊灯。当我们全家搬进新房第一天的晚上,我特地将所有的灯全部打开,新家顿时笼罩在一片辉煌璀璨之中。我惬意地走进我的书房,打开空调,在清凉之中打开电脑,写下这关于电的记忆。

猜你喜欢

阁楼老家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最美是老家
乡下老家
阁楼里的简爱
乡下老家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怪事阁楼
阁楼公寓P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