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花香自苦寒来

2019-01-23图丨杨媛媛

遵义 2019年2期
关键词:正安县拖把残疾

文·图丨■ 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杨媛媛

我坚信,只要不断坚持和努力付出,哪怕残疾阻挡了我脚下的路,我也要用我的坚韧,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我出生于1978年冬天,父母希望我能像寒冬里的腊梅一样坚强,所以给我取名叫赵梅。”在正安县瑞濠工业园区内,我见到了赵梅,爽朗的她先打开了话匣子。

从打工者到创办微企,再到如今的造福故土,赵梅的故事没有那么多跌宕起伏,却很感人。

逆境里盛开的“腊梅花”

4岁时,赵梅在崎岖的山路上摔伤了,到了医院后,医生告诉家人,需要一大笔钱来医治她的腿。因家境贫寒,赵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变成三级残疾。所幸,在父母兄妹的帮助下,慢慢长大。

“多读点书,或许能有出路。”就这样,赵梅成为了家里唯一一个能上学的孩子。赵梅很珍惜读书的机会,但是,读到初中,自卑的赵梅已经不能直视同学们异样的眼光,每当体育课时,她都痛苦万分。初一第二学期,极度自卑的赵梅选择了辍学。

没有了读书这个机会,不能负重的赵梅,在农村生活,无异于断了出路。为了不拖累父母,不耽误弟弟妹妹读书,赵梅决心踏着“300娘子军外出务工”的足迹,去沿海城市谋一条生路。

1999年的浙江,恰逢改革开放的春风正盛,经济社会均在全国一线水平,更是为创业者提供了“造梦空间”。“高楼林立,道路宽敞整洁,企业众多,人们更是穿着时尚。”这是第一次走出大山的赵梅,对浙江的“初印象”。

看着满大街的招聘启示,赵梅觉得,在这样的大城市里,总会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然而,在浙江的打工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右腿残疾的她无法像其他人那样轻松地找到工作。

“每去一家厂里应聘,负责招聘的人从头看到脚,得知我是残疾人后,都拒绝了我,”赵梅回忆道,“当时我就立下誓言,如果我有能力,我一定为残疾人提供一片天地。”

近一年的时间,赵梅一有空就出去找工作,每一次都是失败收场。但是,她却对家中的父母撒谎:“我过得很好,不用担心我,你们照顾好身体。”挂完电话的赵梅,早已是泪流满面。

终于,盛夏,赵梅找到了一份工作,摘豆角!在三十多度的酷暑里摘豆角,一斤8分钱。因为工作条件严苛,报酬低,许多人不愿意干,老板这才给了赵梅一个机会。

“还能怎么办呢?不干我连房租都交不起,只能露宿街头。”回忆起这段往事,赵梅红了眼眶。

为了省钱,赵梅去山上挖野菜,用糊辣椒拌饭吃,甚至连每顿的米都是计算好了的。当时卖8毛钱一包的方便面,都成为了赵梅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

一个偶然的机会,赵梅来到一家拖把厂工作。“我很珍惜这份工作,我要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的努力,这样才能弥补我身体上的缺陷带来的不便。”久而久之,赵梅爱上了这份工作,也掌握了生产技术,她生产的拖把质量也得到了老板的肯定。

不甘心一辈子给人打工的赵梅,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主创业。说做就做的赵梅辞掉工作,在住所附近,租了一间破旧的厂房,办起了自己的拖把厂。

在创业初期,为了节约成本,赵梅用全部积蓄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她克服了身体的残疾,学会了三轮车,开始在大街小巷销售自己的产品,常常从早上5点忙到晚上2点。

付出终会有收获,赵梅生产的拖把由于质量不错,价格合理,很受欢迎。

但因为生产能力有限,赵梅与很多大订单失之交臂,想扩大厂房的她,却被东部地区高昂的房租难住了。握着这些年积攒下来的积蓄,赵梅突然想到,“正安老家对返乡创业有扶持,为什么不回家乡创业呢?”

2013年8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政府的帮助,赵梅返回家乡正安县乐俭镇建起了“好帮手拖把加工厂”,一切从头开始。

饮水思源 反哺故土

刚回到乐俭镇创业的赵梅,一时间成为了镇上的“风云人物”,不仅因为她身患残疾,却有了自己的事业,更是因为她的拖把厂里,聘用的都是老年人和残疾人。

“同为残疾人,我感同身受,知道残疾人找一份工作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我决定尽自己的能力帮助这些人,让他们都能自食其力,希望能为他们打开一扇窗。”赵梅告诉记者。

赵梅的拖把厂引起了乐俭镇政府的关注。

“赵总,贵州省现在有扶持微企发展的政策,你的企业很符合标准,通过了就可以得到3个15万元的补助,你可愿意?”2013年底,乐俭镇政府负责人将正安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送到了赵梅身边,为她带来了资金及政策的帮助。

2014年,在乐俭镇政府的帮助下,赵梅成功通过了乐俭镇市场监管所的实地考察,顺利通过了评审会,成为政府重点扶持的微企,为企业下一步壮大奠定了基础。

“还是回到家乡好啊,政府会为你谋发展,相比在外创业那几年,从早忙到夜深人静,你都只能是‘孤军奋战’,随时可能会被疯长的物价淹没在创业的浪潮里。”每每忆及此,赵梅总是会庆幸当时回乡创业的决定。

2016年4月,在正安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赵梅的拖把厂搬到了县城附近的正安县经济开发区,并更名为“好能手日用品商贸有限公司”。利用微企扶持资金和贷款,刚到经开区的赵梅扩大了厂区规模,劳务用工也增至50余人,日产各类拖把可达800把,扫把800把。

厂扩大了,赵梅还是坚持聘用残疾人。在赵梅的厂里上班的50余人均是当地人,其中残疾人35人,10人属于精准扶贫户,其中80%是妇女。

“开这个厂的目的,除了让自己创业能挣点钱,关键的还是让更多的妇女同胞和残疾人朋友能通过就业,获得尊严,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赵梅笑着跟记者说道,“虽然力量微薄,但是,我会坚持到底。”

除了提供就业岗位,教会劳动技能,她还要对一些因残疾而自卑、自闭的人提供心理帮助。通过和大家一起劳动、一起聊天也好,在同一群体里感受到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感受到温暖。

“拖把厂现在是我的另一个‘家’,这里有很多我的‘家人’,有了她们的帮助,我对生活重燃信心。”身患二级伤残的桂姐,6年前就在赵梅的拖把厂上班,就算没有工作,她也喜欢留在厂里,和大家聊聊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拖把逐渐被一些高科技产品和现代化的清洁工具所取代,传统拖把的市场逐年减少,赵梅的拖把厂也在尝试着转型,她开始尝试着生产一些现代化的清洁工具,甚至将发展的目光放在了其他行业上。

2014年,为支持家乡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在乐俭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她流转了40户农户的200多亩土地,种樱桃和核桃。

赵梅告诉记者:“发展产业,不仅带动了乡亲们增收致富,更是多了一条出路。”

生活曾给赵梅沉重的一击,她在振作起来的同时,却不忘向别人伸出援手。

在工作之余,赵梅参加了正安县春雨义工协会、青年创业协会,经常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到学校帮助留守儿童,资助困难家庭,尽自己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2014年,为正安县新洲镇受伤的10岁孩子义卖,筹集了2000余元;2015年起,每月300元助学助困;2016年,为县环卫工人捐赠清洁用具3800元;2017年,向正安县特殊学校捐赠1500元卫生用具;2018年,向正安县特殊学校捐赠5000元卫生用具……这一笔笔为数不多的资助是赵梅最真诚的爱心。

梅花香自苦寒来。截至目前,赵梅的公司被命名为“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妇女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她个人也获得了“巾帼创业之星”、“农村致富女能手”等荣誉称号。2016年,赵梅获贵州最美女性人物,并在全国两会期间登上CCTV-7《聚焦三农》栏目。2017年5月,获得了“知行合一·贵州好青年”“巾帼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这些荣誉,更加坚定了我努力奋斗的决心。我坚信,只要不断坚持和努力付出,哪怕残疾阻挡了我脚下的路,我也要用我的坚韧,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为社会多做一点贡献。”赵梅坚定地说。

猜你喜欢

正安县拖把残疾
小拖把
给拖把洗澡
正安县“三变”改革工作推进情况及打算
正安县银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可加消毒液的拖把
正安县召开2016年全县老干部、老年教育暨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