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9-01-23张楷琦

黄河之声 2019年2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小学生音乐

张楷琦

(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一、审美能力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形成对音乐的真实感受,积极调动小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类音乐活动之中,逐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小学音乐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审美能力的培养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音乐鉴赏与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学生会自觉接受良好氛围的熏陶,在生活、学习等多个方面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其次,审美能力的培养满足了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明确要求。在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实施要求中对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相关文化的奠基有着较高的要求,这需要小学音乐教师加强在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突出审美能力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审美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音乐本身就属于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语言,小学音乐教学可以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对这一共同语言的深入认知,从而提高小学生对不同民族、地区文化的认同感,实现艺术视野的进一步拓展。

二、实际参与,把握审美能力的培养要点

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依靠教师的宣讲,而是需要学生的实际参与。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进一步强化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审美能力。

(一)听——鉴赏音乐作品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听觉上的艺术,需要通过学生的“听”来进行感知与理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听赏作为教学的敲门砖,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问题作为引线,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能够带着好奇心去听赏,充分调动自身的感知能力,在审美的同时达到直觉、知觉的多重启发;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对比法,播放几种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在听赏的基础上归纳整合音乐的风格、要素、特点,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听的同时感受到其中的审美意境。

(二)唱——理解音乐意境

唱是学生自主演绎音乐作品的一种途径,通过唱,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作品中的主题与关键,进一步调动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从而获得更加真切的体验。在唱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情绪以及主题,由表及里展开学唱、分析等学习活动,并将学生的音乐情感融入其中。

例如在学习《我的朋友在哪里》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MV,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合作演唱这首音乐作品,在演绎的同时更好地将音乐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展现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思——实现学习目的

小学音乐的鉴赏学习不仅是为了了解这门艺术的技巧,还为了培养小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对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主题有着主观性、深入性的判断,这样才能更为准确地把握音乐的情绪。

例如在《我的祖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这首歌的歌词,并且讲述了一些烈士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深刻的思考,对祖国的美好形成一定的认知,从而在直观感受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帮助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论——掌握音乐主旨

论指的是音乐教学中的议论活动,学生在听赏、学唱以及思考完音乐作品之后会形成自己的想法意见,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机会进行讨论、总结,进一步发挥学生在音乐审美上的主动性、能动性。

例如在《红梅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整倾听这首歌曲,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其中的丰富情感,进一步把握音乐的主旨内容。

(五)舞——把握音乐神韵

舞蹈是音乐作品的体现载体之一,需要学生通过动作来展现音乐的内涵、精髓,在表现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对于演唱等演绎方式,舞蹈要求身体动作与音乐节奏的融合,只有提高其融合程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适当运用舞蹈来展示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自编自演来提高对音乐的把握能力,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音乐情感。

例如在学习《玩具兵进行曲》的过程中,学生在听赏的同时已经能够清晰体会到玩具兵玩耍、走路的情境,教师则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尝试编舞,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从自身的角度入手把握音乐的神韵。

(六)演——捕捉音乐的魂魄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能动性,通过融入情景模式、开展舞台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感知,对原有的音乐作品进行拓展丰富,转变为内容更加充实丰富的舞台剧,构建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快速提升。

例如在《大家来劳动》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多次接触过很多次劳动的机会,并且有着一定的经验与情感上的认知。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劳动的场景,演绎勤劳的人物形象,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演绎出《大家来劳动》。

三、重点切入,促进审美能力全方位发展

在探求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途径的同时,教师应该将音乐审美能力细分为感知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等不同类型,针对不同的能力展开审美教育,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洗涤,形成独特的审美个性。

(一)视听结合,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听只是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为了加强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感知,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不仅需要通过听赏来打开小学生的耳朵,还应该努力为小学生营造出一副生动的画卷,这样才能激发小学生对美的感受,更为真切地感知每一个元素的意义。

例如在聆听少数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播放了关于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展现具有特色性的自然风景,让学生在欣赏美好画面的同时,耳边萦绕着优美的音乐作品,自觉沉浸到音乐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激发思维,培养审美想象能力

美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事物,也是一种奇妙的感受,需要学生自己调动想象力去感知体验,在想象的过程中再简单的事物也能够变得美好起来。因此,想象能力的培养在审美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思维的激发,培养学生对美的“想象”。

例如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就囊括了很多节奏明快、内容丰富的作品,教师特别让学生带入演唱者的身份,为一些音乐配上鲜活的文字、图画,使得学生更能把握音乐作品的特点,主动融入到作品之中。以《放牛山歌》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引导学生去想象这首歌曲的情境,感受其中“喔噜噜的”村腔、放牛时的吆喝声,在音乐的带动与合理的想象之下真正走进音乐作品中。

(三)发掘兴趣,培养审美表现能力

在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教师应在发掘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手段进行优化,为音乐课堂融入更多的精彩元素,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活动之中。

以《小袋鼠》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引导学生去关注这首音乐作品的节奏,在强节奏、动感音乐的带动之下,感受“每一只蹦蹦跳跳的小袋鼠”,形成较为直接的情感;随后,教师又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去演绎自己心中的小袋鼠,根据音乐自己设计动作、场景,真正将音乐课堂还给学生。

(四)创设情境,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指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创新性,让学生在发现、感受美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造,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价值。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模拟,让学生带入不同的角色,把握每一次创造的机会。

例如在《种太阳》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每一位学生在心里种下一个属于自己的“太阳”,让学生将自己的理想与愿望种在心里的太阳上。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又让学生分组讨论,试着将自己的愿望改编成歌词。有的学生就以“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为开端,叙述了自己想要成为教师、医生等不同的理想,通过演唱与舞蹈展现了自己的审美创造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审美能力包括感知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多个方面,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该在明确分类、确定目标的基础上,从听、唱、思、论等不同的途径入手,为小学生贴近音乐作品创造良好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感知到音乐的美,学会创造更多的美,这样才能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小学生音乐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音乐
我是小学生
音乐
秋夜的音乐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