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位好的声乐老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
2019-01-23王海州
王海州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875)
说起声乐,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国内外著名的歌唱家、歌剧演员,他们用动听的歌喉和精彩的舞台表演,为世人带来音乐的享受。一位好的声乐表演者,必定是声音含金量与舞台感染力兼备的人物,不论是内行还是外行,都会为他们的表演所触动。而支撑他们完成一场又一场精彩演出的,除了天赋外,最重要的还是深厚的歌唱与音乐功底,一些在声乐道路上开拓成功的人甚至嗓音条件平凡,依靠后天掌握的精湛技术取得成功。
所以说,声乐表演是一项“开口活”,是众多行业中为数不多的无法“造假”的行业,无论是大赛还是招聘,张口一唱,高下立判。当然,不出名不代表不成功,幸运女神眷顾的永远只是少数人,很多同样有着较高演唱水准的人,因为学习经历、发展机遇、个人目标等原因,没有很大的名气,但他们仍然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要知道,声乐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很难批量生产人才,能够培养出一位专业程度很高的声乐工作者实属不易,在此期间,可能需要一位甚至几位好的声乐老师的长期、有规划的指导。不少声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老师教授的方法不好、自己练习的方式不科学,以至于唱坏了嗓子、对歌唱失去信心而选择转行,也有很多嗓音条件好、嗓子能够经得起折腾的坚持下来的声乐工作者,在从业多年后专业水平依然没能达到理想的高度,为自己没有掌握精确的演唱技术而始终烦恼。这里引用一句古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使是嗓音条件极好的人,如果碰到了教学水准平庸的老师,也不会得到应有的发展前景,更不用说大多数条件一般的人。
本人之前因苦于专业学习陷入困境,在校外找到好的老师学习一年多,对美声唱法的核心技术终于略知一二后,曾本着学习的态度,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某音乐学院教师的免费在线课程,然而看完后令我有些失望。失望的不仅是示范的学生作为专业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演唱水平很浅,更多的是授课老师的课堂含金量不高,技术层面的讲解少之又少,以至于课程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分析声乐作品的感情处理,这其实也是很多高校的声乐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欧美的音乐学院,声乐老师主要负责的是歌唱技术,音乐处理是由couch负责,即艺术指导,这其中有着一种内在联系:如果声乐老师教授的演唱技术不科学,那么艺术指导所要求的音乐处理学生也很难做到。而我国的声乐教学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普遍是声乐老师既教授技术,又进行艺术指导,这样的一体化教学当然有它的好处,可以让学生同时得到技术和音乐表现的培养,但是这里存在着一个主次问题:如果声音技术没有掌握,再饱满的情感也难以表达。这也是舞台上经常见到的现象:演唱者非常动情地演唱,然而音色确是干涩的、疲软的,丝毫不能打动观众。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在正式演唱前,曾用了九个月的时间进行练声,而我们熟知的一些歌剧大师,如吉利、贝尔贡齐,他们在演唱时并不会十分注重外在的表情与肢体动作,但他们饱满有力、收放自如的声音却足以打动在座的每一位观众。由此可见技术对于演唱的重要性、真正掌握技术的老师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我们经常听到和用到“以情带声”的说法,只有在技术有保障的前提下,这样的方法才能发挥出效果,否则永远也摆脱不掉嗓子对发音的束缚,满腔热情也无法得到很好的表达。
因此,是否掌握好的技术是评定一位声乐老师优劣的第一铁则。这里的“掌握”不仅仅指老师自身具有一定的歌唱水平(高校的声乐老师自然是要能上得了台面的,一个唱的不好的人去教学生自然没有任何的说服力),还包括老师真正搞明白了怎样演唱是正确的并能够把它教授给学生。“能唱的不一定会教”,真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相当数量的声乐老师由于自身的先天条件很好,又通过后天学习找到了对于自己来讲比较适用的歌唱状态,就认为自己歌唱的方法是精准的,继而将它附加在学生身上,然而人和人的声带、腔体存在着差异,不够科学的方法又怎能让学生进步、成才?本人之前参加声乐比赛的时候观看了教师组的比赛,有一位男高音老师能够在完全敞开、不加任何技术掩盖的前提下,用本嗓轻松唱到high c!声音发直、缺少泛音,却异常松弛,试问,像这样自带high c,完全不需要技术支持就可以随意演唱高音的老师如何能够解决学生的技术问题?上文中提到的吉利大师,是世界歌剧史上屈指可数的能够用半声演绎歌剧的奇才,然而他教授的学生当中,几乎没有能够像他一样可以利用半声技术演唱的。歌王帕瓦罗蒂能够在演唱许多艺术歌曲和咏叹调时做到“高音弱唱”,一方面是技术使然,另一方面是他的嗓音条件在高音区没有负担,所以他可以采用意大利民歌那种较为靠前和直白的感觉来演唱,也就是国内很多人推崇的“面罩唱法”,这种说法让少数嗓音条件较好的人获利,却也使众多的声乐学习者陷入了误区当中,声音过于明亮和单薄,缺乏密度和穿透力,同时对嗓音造成较大的负担。传统美声唱法能够存活几个世纪是有它绝对的科学依据的,从祖师级的卡鲁索,到现在德高望重的多明戈大师,都是传统美声唱法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演唱寿命都相当持久,而曾经红极一时的斯苔芳诺,由于采用了与帕瓦罗蒂较为相像的唱法,过于直白、不加掩盖,使得原本天鹅绒般的嗓音在三十多岁时就失去了光泽,令人扼腕。因此,能够教授给学生正确的歌唱技术,让他们少走弯路、尽快上道,是一位好的声乐老师最为重要的专业素质。
其次,好的声乐老师还应当具备较好的钢琴伴奏能力,除了解决最最重要的声音技术问题以外,让学生较为完整地演唱作品也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声乐老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流畅的钢琴伴奏。钢琴伴奏不仅是对歌曲的衬托,也对演唱者的情绪和状态起到了较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弹得缺乏乐感和连贯性,势必会对学生的课堂演唱造成阻碍。并且,不同声部的学生在演唱同一首作品时,会存在升降调的问题,这也就要求声乐老师不仅能够照着原谱弹,还要能够随时切换调性,这样,声乐课堂才能显得高效而完整。
再者,好的声乐老师需要有自己的一套完善的教学模式。从练声曲开始,就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声音问题,要善于根据学生所存在的声音问题对症下药,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练习计划。比如选择学生唱的最为舒适的母音和声区开始练声,逐渐加入其它母音,并扩展音域。练声求的是质量而不是音高,如果中低声区的技术不过关,将会对高声区的演唱造成巨大的困难。很多老师在练声时会拉着学生一直往高唱,并且在一个高音上反复练习多次,殊不知这样做对于技术不精准的学生而言,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造成了压力,一到高音就会条件反射地乱使劲,这样的做法放到具体的声乐作品当中也是同理,学生在有准备的前提下,用肌肉挤压的力量唱出了明亮的高音,然而这个高音放到整首歌里,是完全经不起推敲的,因为前面的中低声已经大大消耗了学生的嗓音,最后的高音他们完全是无力应付的。因此练声要做到又快又准,上行下行最好一口气完成,这就要求声乐老师善于通过引导和巩固的模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肌肉记忆,提高课堂效率。如果一位声乐老师的课堂冗长且不断反复学生的错误,那么只能说明这位老师的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最后一点,声乐老师一定要善于语言表达,因为声乐看不见摸不着,一些非常学术和乏味的语言很难让学生明白具体该怎么做,学生在概念模糊的情况下很难进步,也很容易丧失信心。如果能把技术操作讲得非常形象,就能加深学生对好声音的理解,摆脱很多不必要的束缚。
综上所述,一名好的声乐老师是非常难得的,而成就一位好的声乐工作者更是难上加难,不仅要有优秀的老师,学生自身也要具备许多可贵的学习品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他人,这是我们未来新一代声乐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