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
2019-01-23李海全
李海全
(中铁建海南投资有限公司,海南 陵水 572400)
在交通运输行业逐渐壮大之下,公路工程建设数量与规模正在逐年增多和扩大。我国疆土辽阔,不同地区造就了不同地质环境和土层结构,而软土地基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地质,经常出现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软土地基含水量高,土质松散,会降低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对人们正常出行产生影响。因此,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分析有一定实际意义。
1 软土地基特点
软土地基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地质,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软土强度弱、压缩性高,通常含有有机物质。在施工中,软土地基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其一是高压水性,软土的孔隙较大,含水量也很大,容量小,并且有很多微生物、腐殖质等,所以软土地基压缩性很高,并且长时间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二是透水性差,软土地基的透水性十分低,垂直层面基本上是不透水的,这对公路施工中的排水固结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在开始承载外在压力时,水压力都比较高,对地基的强度造成了削弱。其三是触变性,软土地基主要是絮凝状沉积物,在原状土未受到外在力损伤时,土体结构强度还比较高,但是一经影响,结构就会被损坏,强度也会迅速下降,或者是呈现稀释状况。这就是所谓的软土触变性,所以软土在承担振动荷载之后,极易产生侧向移动、沉降等现象。其四是流变性,流变性在压力作用下,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产生土变形,让土层强度低于瞬时强度,这对公路施工中边坡处理工作有很大影响。
2 软土地基对公路施工的危害
上文对软土地基的特点性能进行分析,大部分都是一些对公路施工有影响的特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若是未有效处理软土地基,则会对公路施工形成以下危害。
2.1 产生沉降
公路施工一般都是在野外环境下实施,因此在施工时会存在很多外部影响因素,再加上施工时没有控制好施工质量,在施工投入施工之后经常会出现沉降问题。经过相关的实践证明,沉降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软基,软土自身含水分较大,承载力也不够强。当公路在投入施工之后,会有很多施加于路面的压力,而这些压力荷载很容易造成路面下陷,进而导致沉降现象出现,对公路的正常使用形成影响。
2.2 路基稳定性差
软土地基主要是由松软土壤、沙砾以及泥炭等构成,含水量与孔隙都比较大,并且还有很高的压缩性。因为软土地基存在的这些特点,所以普通压实工作难以到位,这样就导致路基稳定性无法符合设计要求,让公路工程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若是在雨天中施工,雨水渗入到路基中,软土地基渗透性很小,所以排水速度比较慢,导致积水现象出现,对公路结构形成破坏。
2.3 路面硬化
因为软土地基特殊结构与性质,不但稳定性相对较低,同时还有硬化现象出现。在公路工程建设时,经常使用沥青材料施工,其对于下部基层有着极高要求。若是下部基层不稳定或者出现沉降现象,则会影响到上面沥青土层,致使裂开与硬化问题出现。
3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相关处理技术
从上文分析来看可以知道,软土地基对公路形成损害是多方面的,为了保障公路项目质量,必须要实施针对性的地基处理措施,保障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在施工中经常使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包括以下四种。
3.1 表层排水技术
表层排水一般是在路基填筑之前进行,首先需要在地面挖水沟,排除地面的水分,在排水时降低含水量。在施工时,要让开挖水沟能够发挥出盲沟作用,为了保障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作业,通常都会使用透水性相对较好的砂砾填土。若是埋设孔管,则需要使用性能好的过滤性材料进行保护。为了让排水更加通畅,在对水沟进行设置的时候要对施工场地的地形与土质结构充分考虑,水沟断面尺寸宽度一般是0.5 m,深度是在0.5~1 m之间。
3.2 垫层技术
垫层技术的实施一般是在软土地面表面设置厚度是0.6~1 m的砂垫层,也可以使用石灰土代替。施工过程中,要确定垫层的铺设厚度,则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即要依据软土层的厚度、公路路堤高度以及压缩性等相关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总之要控制好垫层厚度,若是太厚会让施工过程存在阻碍,若是太薄则无法实现设计要求。通过垫层技术的实施,能够满足软土层固结的需要,加快沉降速度、缩短固结的过程。砂垫层则可以对路堤中的地下水进行排出,对施工时重型机械的施工环境进行优化。在实施砂垫层技术时,最重要的是提升砂的紧实度,使其达到设计要求。砂需要使用中砂或者是粗砂,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置,即保证颗粒均匀、系数低于5 cm。砂垫层摊铺通常运用自卸汽车或者是推土机结合工作,在摊铺时要保障均匀性,不能够让荷载过于集中,碾压工作中含水量要控制在8%。在石灰土垫层施工时,需要详细检查下卧地基,若是发现有部分软土坑,则需要将其去除,或者是使用灰土填平。在灰土垫层施工时要保障材料拌和均匀性,对含水量进行有效控制。若是土料的水分太高或者是含量太低,则需要晾干与洒水增加湿度。松铺时的厚度要使用压实机进行实验之后再确定,通常情况下松铺是30 cm,而分层松铺则是20 cm。
3.3 置换技术
公路工程建设中,常常会产生地质情况相对复杂的问题,地质面有很多不一样的层次,面对这种问题需要使用置换法进行处理。置换法也可以称为换填或者是填土层法,在施工中使用质量好的土将原有的软土进行替换,然后再进行分层碾压。在碾压的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进行碾压,用重锤夯实以及平板振动等相关的方式进行处理,这些方式比较适用于浅层地区,对3 m软基加以处理。强夯挤淤法则可以应用在厚度小的淤泥地质中,爆破法则可以应用在饱和度净砂,以及非饱和但是被灌水后饱和的砂土地基中。
3.4 排水固结与真空预压技术
公路工程的建设会跨越很多地区,比如沿海以及谷底等地区都会有公路跨越而过,在这些地理环境下地基含水量十分高,且压缩性高,透水能力也极差。在处理这种软土地基时,可以使用排水固结技术。在施工时需要往地基设置砂井或者排水板,接着在上面运用堆载预压方法排掉黏土的水分,从而加强土质稳定性与承载力。依据排水与加压系统不同可以分成堆载、沙井、带状砂井以及真空堆载等。真空预压技术主要使用在桥头路堤施工中,在施工时将不透气薄膜盖到需要固结的地基表面上,通过射流泵与埋在表面的管道,把膜下面土体之间的空气抽出来,使其处于真空状态,进而排除土体中的水分,实现压实目的,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地基强度的标准。这种方式可以很快让软土地基沉降,加强地基承载力,有极好的使用效果。
4 结语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软土地基十分常见,在施工时如果没有有效加固与处理好软基,则会导致公路出现沉降、硬化以及稳定性差等相关的问题,对整个公路项目的建设质量形成影响。在实际施工中,经过对置换、垫层、排水固结以及表层排水等相关技术处理软土地基,进而保障整个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为人们提供更健全的交通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