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新形势下依托水利施工单位组建防汛应急抢险队伍

2019-01-23杨庆伟

智能城市 2019年2期
关键词:阜阳市防汛队伍

杨庆伟 蒋 敏

(1. 阜阳市水务局,安徽 阜阳 236000;2. 界首市水务局,安徽 阜阳 236500)

1 基本情况

阜阳市地处我国东部的中纬度地带、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的西部。国土面积10 118 km2,境内河流水系较多,沿淮河、洪汝河、沙颍河、汾泉河等沿河洼地面积3 360.03 km2,内有耕地328.68 万亩,涉及人口411.96 万,分别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4.4%,耕地的38.45%,人口的43.1%。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气候条件,决定了阜阳市水旱灾害频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66年间,共发生水灾42次,旱灾69次。此外,资源性、工程性、区域性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也比较突出,易涝易旱和洪水威胁始终是阜阳市的心头大患,防汛应急抢险任务十分繁重。

2 防汛应急抢险队伍存在的问题

阜阳市水务局抗洪抢险队成立于2005年,主要依托市水利工程公司(国有企业)组建,有成员32人,拥有各类抽水泵30台套,发电机组6台套,防汛应急挡水墙2套,管涌应急设备1套。应急抢险队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调度,主要承担控制与排除突发性重大工程险情等任务和抗旱服务工作。

截止到2018年汛前,阜阳市共组建14支806人的市、县两级防汛抢险队伍。由于各地各级抢险队人员不固定,缺乏专业抢险设备,日常训练少,总体力量薄弱,难以应对较大险情的防汛抢险需求。

2.1 群众防汛抢险队伍组建较为困难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家庭农场及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不断增加,离开农村进入城镇的农民不断增多,在家的青壮劳力也多存在人员分散、集中受限、落实困难等现象。同时,我市自2003年以来未发生较大的洪水灾害,在各级各部门中普遍存有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对洪水突发性、灾害性认识不够。

2.2 机动抢险队伍均为汛前临时组建

阜阳市各级防汛抢险队员都是汛期从各单位临时抽调,大多数未经过专业培训, 既缺乏防大汛、 抢大险的实战经验,又缺少基本的抢险设备配备。且队员年龄大多数已超过40岁,部分已超过50岁,抢险时力不从心,其身体条件已不能适应防大汛、抢大险的需要。

2.3 抢险力量比较薄弱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指挥力量不足,加之队员由于多年来从事修、防、管的工作任务,缺少掌握防汛抢险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方面的技术人才,更缺熟练掌握防汛抢险技术的年轻职工,使人才稀缺。

2.4 抢险专业设备缺乏。

近年来,由于专项经费的严重不足,制约着防汛应急抢险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专业抢险队伍训练少,有的县区队伍一年还不能训练一次,使阜阳市抢险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加之,抢险队伍抢险设备配备落后与缺失,基层的防汛抢险知识结构陈旧,技术含量偏低,难以承担起急、难、重的现代化防汛抢险任务。

2.5 经营创收与防汛抢险争技术、争精力

由于单位为企业性质,无财政拨款,生存压力较大,不得不将主要精力和人力投入到经营创收,使原本就少的专业技术人员数目更加紧张。

3 队伍组建情况

3.1 队伍组建

2017年汛前,为解决阜阳市防汛抢险队伍建设中专业人员少、机械设备短缺、人员老化等问题,阜阳市依托三家国有水利施工企业和两家私营企业,成立150人的专业抢险队伍。积极探索依托施工企业建立专业化机动抢险队模式,充分利用施工企业的人力、技术、设备资源等优势。目前,拥有挖掘机6台、装载机3台、自动汽车8辆、推土机3台,利用市级财政资金配备了7艘冲锋舟、6台打桩机、1架无人机和制式围井、装配式子堤、反滤垫等应急抢险器材。

3.2 主要职责

水利施工企业应急抢险队的职责与专业抢险队一样,负责辖区内重大险情、紧急险情抢护和防汛抢险技术指导,并根据需要,协助或参与群众防汛抢险队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抢险工作。机动抢险队实行“以战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应急抢险队非汛期间无抢险任务时,从事正常的水利工程建设。汛前集中待命,做好应急抢险预案、物资、设备、人员调配等准备工作,进行防汛抢险准备、防汛知识学习和技术训练。

3.3 费用保障

针对企业应急抢险队的实际需要,每年给予一定数量的资金补助,用于应急抢险队险的建设,以及物资的更新、设备的维护保养、人员培训和无抢险任务补偿。应急抢险队每完成一项应急抢险任务,由水利主管部门防指按定额支付相关费用,促进企业抢险队健康、稳定、良性发展。

4 发展思路

4.1 联合组建队伍

成立单独的防汛应急抢险大队, 为事业单位编制(3~10人),除应急抢险职能外,还应赋予一定的经常性工作,保持队伍的稳定。同时,依托水利施工企业,同时抽调30~50名抢险队员,选派1名企业副总经理担任队长,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 突出主要专业即水工、 勘测、设计、地质等专业,形成一个有重点优势兼顾各有关方面的专业技术队伍,配足配齐专业抢险设备,确保辖区内重特大险情应急抢险需要。

4.2 加强民工巡逻

组建民工专业防汛巡逻队抢险队,实行“分散驻扎、统一管理、明确职责、逐级落实”管理,由乡防指统计名单报县防指备案,由县防指和各乡镇签订用人合同书,规定凡签订合同书的队员在汛期不得远离家乡,保证在大汛期间防汛抗洪人员足额到位,配合水务部门搞好防汛工作。这种管理形式把当地政府、人武部门和水务部门有机地结合起来。民工专业防汛巡逻队抢险队受县防指领导,由县防办负责,在县人武部的领导下具体实施组织管理和使用,队员的报酬由有关部门按照出勤兑现。

4.3 加快能力建设

每年筹措专项资金用于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及工程管理、设备管理维护使用和人员培训等规章制度,落实了专门办公场所, 配备专用车辆, 加大对防汛抢险机械、设备的投入和人员培训,着力提升防汛抢险能力。

4.4 增加造血功能

非汛期间,防汛抢险队充分利用现有人员技术和设备优势,参与排涝泵站、闸坝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水厂的日常维修、抢修和养护任务。如阜南县每年完成维护费用约500 万元,既保障了度汛工程安全运行,又促进了防汛抢险大队自身发展,既可以锻炼队伍,也可以获得一定利润,增加机构的自身活力。

4.5 严格设备管理

近三年来,阜阳市陆续投入财政资金 300 万元,用于防汛抢险物资储备和专业抢险设备配备,逐步完善大型、专用和特种抢险设备购置、验收、入库、保管、使用等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维护,保证设备的完好率。每年集中组织队员进行操作技能培训,采取练、考相结合,对考核合格的学员发放结业证书,确保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4.6 加大培训力度

加大培训力度, 注意培养技术带头人。 企业技术人员少、工作量大、信息闭塞,得不到各种抗洪抢险专来技术培训,接触实战的机会更少。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提高培训学习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培训学习必须针对实际可能碰到的突发事件,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避免形式化。比如每年的防汛知识培训、学习和演练,不能流于形式,要有针对性。

4.7 开展抢险演练

为检验和提高防汛应急抢险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实战水平,迎战可能发生的暴雨洪水,确保安全度汛。应急抢险队每年应在汛前开展抗洪抢险联合演练,积极加强与驻军部队联合协作,邀请海事局、120急救中心、通信运营商等单位参加,运用4G网络摄像机、单兵图像传输系统、无人机、救援抛救器等高科技装备进行实战演练,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演练,增强防汛抗洪抢险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有抗洪抢险任务时拉得出、用得上、战得胜,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4.8 政府购买服务

为解决防汛抢险队伍建设中专业人员少、机械设备短缺、人员老化等问题,积极探索依托施工企业建立起专业化机动抢险队模式,充分利用施工企业的人力、技术、设备资源等优势,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协议的形式依托施工企业组建专业化机动抢险队。为保证防汛抢险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施工企业按照防汛抢险的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防汛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抢险预案,并报本级防汛指挥部门。通过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专业化机动抢险队发挥其优势,实行机动、快捷、专业化抢险。

4.9 出台政策扶持

2003年,国家防办起草了关于抢险队的管理办法,征求各省意见,但至今没有出台。建议省水利厅财政厅,起草出台安徽省防办抢险队建设管理办法,对抢险应急队的建设、管理、培训、抢险、经营等做出明确规定,规范抢险应急队的建设与管理,激发阜阳市抢险队伍争做抢险任务的积极性。

4.1 0 队伍组建多样

一是在下属工程管理事业单位中加挂牌子,增加职能,但不增加编制。抽调专人技术人员,指导防汛抢险。二是在城区与市容局等单位组建城区排涝抢险队,应对城区内涝。三是与当地驻军或武警部队联合组建快速应急分队,全力以赴,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在抗洪抢险中挥重要作用,积极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阜阳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5 结语

综上所述,依托企业组建的应急抢险队具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人员优势。能够解决以前抢险队伍人员到位率低的情况,建立了健全的领导班子、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二是技术优势。施工企业既有专业技术人员,又有技术工人和现场管理人员,工程施工与工程抢险可谓一脉相承,通过系统的防汛抢险训练,施工企业完全有能力担负防汛抢险救灾任务。三是设备优势。施工企业均拥有一定的施工机械,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自卸汽车等,这些设备均适用于工程抢险。

猜你喜欢

阜阳市防汛队伍
“十四五”期间阜阳市将新建4个高速公路项目
夏季防洪防汛
防汛当前莫添乱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
阜阳市纤检所组织召开市内大商场负责人座谈会
习近平视察阜阳市白行村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