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内服膏方调治慢性肺病要点
2019-01-22董杨颜小明耿洋
董杨 颜小明 耿洋
【摘 要】秋季是慢性肺病的高发季节,内服膏方则是中医调治慢性疾病的重要方法。本文探讨了秋季内服膏方的组方特点,并自拟出适用范围广泛的基础膏方。
【关键词】秋季;内服膏方;慢性肺病
1 秋季特点
秋季是指我国农历的7月到9月,秋季气温开始逐渐降低,且雨量减少,气候干燥。中医认为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燥邪较盛,而秋气应肺,故秋季燥邪气盛易损伤肺阴,使人体产生干咳少痰、口燥咽干、五官皮肤干涩等症状。
2 秋季慢性肺病特点
整体观念是中医的重要哲学观之一,人体的病理变化和生理特点受到四时的影响。肺病与秋季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如《金匮真言论》所言:“秋善病风虐”。肺于秋季,肃降能力提升,宣发能力下降,故卫氣不足,容易导致外邪的入侵。现代临床研究也表明,秋季是慢性肺病的高复发期,往往有进行性加重。另据研究表明,在秋季,肺组织中的环磷酸腺苷含量明显低于春季,环磷酸腺苷的不足造成信号传导抑制,免疫力下降。[1]
3 秋季内服膏方特点
中医理论强调“因时治宜”、“四季调补”,不同的季节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调补方法。所以,当顺应四时气候变化,做到春季平补,夏季清补,秋季润补,冬季温补。故秋季膏方不同于目前常用的冬季膏方,有其自身的特点(表1)。秋季膏方应以清肺润燥、益气养阴为主,切忌耗散。《黄帝内经》中《四气调神大论篇》记载:“秋三月......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所以为适应容平之气,秋季膏方还应注重收敛。
4 组方要点
4.1 重在清补,滋而不腻
清补法是常见的一种补法,用药原则是清而不凉,滋而不腻。在慢性肺病应用中,尤其适用于阴虚而有燥热表现者,或用于慢性肺病体质虚弱者,患者往往表现为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盗汗潮热、便秘等症状。故秋季应当选择具有“清补”作用的膏方,以补中兼清,不可选用过于滋腻之品,以免腻而生痰、耗伤肺阴。
秋季膏方中清补的药物常用太子参、西洋参、沙参、山药等益气生津、用百合、玉竹、黄精、枸杞子、麦冬、白芍、生地、莲子等滋阴润燥。
4.2 少辛增酸,敛肺护肝
“少辛增酸”是秋季养生的原则,也是秋季膏方组药的重要标准。该说法来源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脏气法时论》,文中指出:“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在孙思邈的《千金食治》序论第一中亦有记载:“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
肺属金,通气于秋,秋季是肺的当令时间。肺气旺盛,容易克制肝气,对肝的功能造成伤害。辛味通肺,可以助长肺气,容易造成肺气太盛,导致上火、干燥、便秘等症状;而酸味入肝,有收敛的功能,且酸通肝气,能补肝养肝又可以制约肺气。故秋季膏方的应用,在味酸的中药里常选用山萸肉、乌梅、五味子、酸枣仁等收敛肺气、选用合欢皮、白芍、枸杞、甘草等养阴柔肝。同时谨慎使用麻黄、桂枝、生姜、细辛等辛温发散之品。
4.3 治燥调脾、增液生津
由于膏方中常含胶类等滋腻药物,必定要考虑脾胃功能的影响因素。而秋季膏方在肺病的运用中,又有其特殊性。肺为燥金,恶温燥而喜凉润;脾为湿土,恶寒润而喜温燥。二者在对燥湿的环境要求上有所矛盾,需达到平衡。虽然调治肺病要选凉润之品,但用量不能过度,膏方中可搭配佛手、香附等灵动之品。这样能通达气机,也使脾胃免收阻碍之伤。正如国医大师张镜人观点:膏方处方上讲究润以养肺,燥祛痰湿;润中有燥,以润为主;润燥合用,互制其弊。[2]
治疗肺部痰症时,可配用茯苓、半夏、白术、陈皮、山药、白扁豆等健脾化湿,以消生痰之源。若肺津亏损、咳痰不爽难出,可加沙参、麦冬、西洋参、海蛤壳等。如果兼有脾气虚弱,运化失则、可加白芍、当归、桑椹子、酸枣仁、地黄、首乌、柏子仁、五味子、炙远志、蜂蜜、芝麻等药。在膏方中调治脾胃,同时也可助其吸收,防止壅塞。常选用制半夏、枳壳、厚朴、神曲、莱菔子等药物。
4.4 用药轻灵,清理上焦
肺为娇脏,为华盖,是五脏中所处之位最高的脏腑。肺位于上焦,秋季易“火上行、寒下沉、上焦火、下焦寒”。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中记载有“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法则,调治肺病多选用轻灵之药品。药性轻扬,可直达上焦。故秋季膏方处方应轻巧灵动,选药气味薄,不可一味用滋腻之品。
用药轻灵方剂之代表,当选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桑杏汤。此方可治“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方中:桑叶、象贝母、栀子皮、豆豉、梨皮各一钱、杏仁一钱五分、沙参二钱。此方辛凉甘润,且用量较少,可达上焦轻宣温燥。恰如吴鞠通在次方后的批注:“轻药不得重用,重用必过病所”。
在慢性肺病的膏方调治中,常用的质轻气薄之品:若有哮喘者,常配白芍、白芷、乌梅、苍耳子、佛耳草;若有痰饮之症,常配五味子、茯苓、紫菀;若有痰热之症,常配夏枯草、黄芩、金银花、鱼腥草等。
4.5 未病先防、表里同治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的基础理论。在《灵枢·本输》里记载:“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腑。”《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中也指出:“大肠为肺之腑而主大便,邪痹于大肠,故上则为气喘争 ......,故大肠之病,亦能上逆而反遗于肺。”
秋季燥热,更易发生肠道津亏便秘,影响肺的宣发,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故慢性肺病的调理中应当注重肠道的传导功能。秋季膏方的应用中,养阴润燥,即可润肠通便,大便通利,又可调节肺之宣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生地、胡麻、玄参、麦冬等养阴增液,用莱菔子、贝母,桔梗、枳壳等以通腑气。
5 自拟基础膏方
综合上述秋季慢性肺病特点,经研究,自拟基础膏方,方选百合固金汤为君方,以滋阴润肺。拟方如下:熟地黄200g、生地黄200g、百合200g、玉竹200g、麦冬200g、当归150g、党参150g、玄参150g、茯神150g、酸枣仁150g、丹参150g、石斛150g、山萸肉150g、淮山药150g、枸杞子150g、菟丝子150g、怀牛膝150g、白术150g、炒麦芽100g、陈皮100g、佛手100g、川贝母60g、桔梗60g、炙甘草60g。另加阿胶200g、龟板胶200g、冰糖1000g、莲子100g。其余随证加减。本方适用范围广泛,但需排除肺结核、肺部肿瘤、变异性哮喘等疾病。尤其适用于干咳痰少、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等症状。
6 总结
秋季是慢性肺病的高发季节,内服膏方则是中医调治慢性疾病的重要方法。而秋季膏方的组方有其鲜明的特点,具体为:重在清补,滋而不腻;少辛增酸,敛肺护肝;治燥调脾、增液生津;用药轻灵,清理上焦;未病先防、表里同治等。根据这些特点自拟了适合调治慢性肺病的基础膏方,并有待临床检验疗效。
参考文献
[1]杨云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季节性发病中医机理探讨,2013,Vol.6,No.5,342-344
[2]朱凌云.张镜人膏方调治肺系疾病精要[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10):10-11.
作者简介
董杨(1984-),男,江苏省兴化市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医内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