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质量风险消除安全隐患
2019-01-22施京京
伴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不仅要求对已知的质量安全危害进行处置,还期望监管部门对潜在的、还没有统一定论的质量安全风险进行前瞻研判和提前防范。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通过动态获取和分析风险信息,发现区域性、行业性和系统性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提出预见性的建议和应对措施,防止风险发生或发展蔓延成为特大质量安全事件。它与生产许可、事中事后监督抽查衔接配套,构成了对产品质量安全的全链条监管。
我国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自2008年起步。2011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中心成立,帮助研究和支持风险监控工作。为了在海量信息里捕捉有效风险信息,监测中心负责研究开发了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可对主要网络媒体舆情信息进行全天候监测。一旦报道量和点击量达到临界值,该信息就会被锁定、分析、处理。随后,全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协作网正式启动,聚集了省级质检院所和部分实力较强的国家质检中心,办公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为各地上报和共享信息提供了便利,各地可以通过平台报送日常风险信息、风险深度分析选题、重点工业产品风险监测建议、风险分析报告等,将检验工作中积累的大量质量信息分享出去。
以2014年1月17日原质检总局出台的《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标志,风险监控工作在全国铺开,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2016年9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不仅将完善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作为制度和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而且将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程作为七大工程之一,凸显了风险监控工作在保障消费品质量安全、提升消费品质量,进而促进消费品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
在全国各地,广东是最早建立起产品质量安全舆情风险信息监测平台并付诸应用的省份。自广东省产品质量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开始运行后,能监控国内外互联网站点的质量舆情信息,成为发现、防范、整治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的前沿,实现了信息抓取、筛选、归类、研判定级、处置和反馈等全流程流转功能。依托监测信息平台,该省建立了涵盖网络舆情、检测、监督抽查及举报投诉等信息在内的风险监测信息数据库,为全省风险监测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2017年9月,“上海市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与共享系统”上线运行,标志着该市产品质量风险信息监测工作迈入新的阶段。这一系统立足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互通的效率目标,将监测到的监督抽查、风险监测、缺陷召回、质量舆情等信息向全网开放,公众可以无障碍直接查看。通过信息化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方法,能够及时捕捉产品潜在的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向社会各方共享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及时发布质量安全风险预警通报,帮助监管部门有效预防和处置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推动形成产品全面质量监管社会共治的新格局。
经过一系列探索实践,我国基本建立起以风险信息采集为基础、风险监测为手段、风险评估为支撑、风险控制为目标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逐渐实现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监管部门不断创新风险监测手段,先后组织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对摄像头、玩具、智能手机、车用汽油等老百姓关注的产品和重点工业产品进行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并会同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召开质量安全风险会商会,积极探索风险通报、约谈、下架收回、执法查处等风险处置措施,避免让风险演变为实实在在的危险。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收集到确定风险点,从明确风险检测和结果综合分析研判到风险监测结果运用、预警处置、强化监管、引导消费直至倒逼企业提升质量,我国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从判定性监管向分析性监管转变,既使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安心,又使有限的政府资源可以集中到事中事后监管上。
从2015年至2017年,我国共对婴儿湿巾、造型黏土、玩具滑板车、婴儿学步车等17类儿童用品开展了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涉及1717批次产品,向企业发放风险告知书887份,向社会及时发布了产品风险警示,反馈标准制修订意见17份。而近五年来,我国累计采集各类产品风险信息38万余条,风险监测产品142种11272批次,向企业发放风险告知书1829份,推动制修订标准70余项。仅在2017年,根据梳理的2.1万条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我国就发现和整治质量安全隐患5910起。我国的风险信息大数据采集体系不断健全,风险信息数据库日益丰富,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快速预警系统正在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