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及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
2019-01-22王彦玲
王彦玲 赵 林
(1山东华瑞环保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威海 264205 2中航威海船厂有限公司 山东威海 264309)
引言
所谓的生态适宜性,其实就是由地理条件、气象条件、资源条件等各种自然属性及景观、经济等人文特征决定的区域生态系统持续性开发的适宜或限定程度。在养殖区、景观和保护区等项目的规划选址方面,需要通过生态适宜性评价实现项目合理开发,同时加强生态保护。在海洋环境中,应用该方法可以推动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
在生态适宜性评价方面,主要采用生态因子叠置法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法。采用前一种方法,需要按照一定模型对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进行叠置,得到综合适宜性评价图,能够实现定量化水平分析,并完成空间分析。运用该方法,能够采用灰色关联度、模糊综合评价等不同方法,能够对适宜性级别归属模糊问题进行解决,并对发展目标生态需求和限制因子进行明确。但采用该方法将对垂直生态进行强调,导致水平生态过程遭到忽略,需要引入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进行评价方法的完善。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法,能够建立从源地到目的地运动过程的耗费代价模型,对水平生态流空间运动趋势进行反映。以景观水平过程的构建为出发点,运用该模型能够反映出景观格局给生态带来的影响,因此能够对生态适宜性进行全面评价。
2 生态适宜性评价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
2.1 应用分析
在海洋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方面,需要实现多目标评价。目前,通过单目标评价仅能从单一用途角度进行海洋气候、生物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评价,确定单个海洋开发利用项目是否具有较好生态适宜性。在海洋开发利用方面,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进行项目经济效益获取。但采用该方法无法对项目开发可持续发展因素进行考量,如幼苗来源、废水处理等,难以对环境未来演变趋势进行反映。采用多目标评价方法,能够完成多个海洋功能分析与评价,使海域利用功能组合得到确定,提出多目标和谐共存可持续开发方案。结合生态平衡要求确定海洋开发模式,能够对海洋空间整体格局进行优化,使海洋利用效益得到整体提升,从而推动海洋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作为连续的整体,海洋的海水运动促使各区域水团相互影响,存在水平生态流。一旦有某个海域功能或结构发生变化,将导致邻域受到影响,导致较大区域范围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受到威胁,因此在海域管理方面需要开展生态适宜性评价。
2.2 实际应用
在海洋生态系统管理方面,应用生态适宜性评价需要对所属区域基础地理信息、重要景区数据、海岛海岸线数据等各种数据进行获取。在评价目标确立上,需要结合区域经济、资源和环境等情况实现海域基本功能开发,在释放海域服务潜力的同时,保证海域健康发展。结合海域用途,在生态适宜性评价上需要反映出开发活动给海域生态完整性、海洋自我调节能力等各方面的影响,从而结合海域属性和经济发展要求制定海洋开发决策。根据目标,可以建立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完成区域生态适宜性指数模型的建立。利用生态因子空间化图层,可以对海域生态适宜程度进行反映,然后进行区域适宜性等级的划分。根据评价结果,可以确定海洋开发和保护受到的限制。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包含海洋经济产业增加值、海岸线保有率等在内的指标都能通过简单地图运算量化和数学运算获得。针对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等指标,可以采用插值方法和数学公式进行量化分析。通过综合量化,能够对海域保护价值进行确定。将生态环境理想阈值界限当成是标准值,面向领域专家进行问卷调查,能够确定各指标权重。基于各指标标准化数值和权重,能够对海域生态适宜性空间分布情况展开分析。在区域生态适宜性较高的情况下,说明其为生态敏感地区,资源条件较好,具有较高生态保护价值。通常生态适宜性低的海域拥有较好社会经济条件,地理条件和基础设施能够满足海洋资源开发利用需求。通过分析,将海域划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适度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能够为海域开发利用和海洋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结语
研究生态适宜性评价问题,能够为解决海洋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矛盾提供方法,促使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得到维持,从而推动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在实践分析过程中,需要实现对海域生态适宜性的多目标评价,合理进行海域划分,继而提出科学的海洋开发和保护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