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2019-01-22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公众

(赤峰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大气污染是城市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受到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的重视。避免大气污染,降低大气污染的危害是当前全球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当前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年均能源消耗巨大,加重了大气污染。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以及烟雾、粉尘等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南方众多城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酸雨危害[2]。为了提升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我国各城市采取一系列措施,达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治理效果来看,我国大气污染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控制,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任重道远[3]。

1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大类,其中,人为因素是指人类活动造成的空气污染,如生活废气、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的排放,自然因素指的是自然原因对大气造成的破坏,如火山爆发、火灾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人为因素是大气污染的主因,难以避免,普遍存在。

1.1 工业污染

工业企业废气的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空气污染物种类和排放量逐年增加。由于工业企业生产产品种类、性质以及企业生产规模的差异,各个企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程度也有所差异。例如,石油企业向外界环境排放的物质以碳氢化合物、烟雾粉尘为主,水泥、钢铁等工业加工企业的排放物主要含有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正是因为如此,生态环境部门才将治理目标主要锁定在工业企业。

1.2 生活污染

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灶火炉、采暖炉等设备均以煤炭作为热源,煤炭充分燃烧后,人们会直接将废气排入空气中。这些废气含有大量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人们需暖量剧增,生活废气排放量更高。此外,日程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地毯、家具等用品若长时间使用而不清洁,也有可能会释放有毒有害气体,如果通风做得不好,也会给人体健康埋下严重的隐患。

1.3 交通运输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很多家庭购买小汽车作为代步工具,有些家庭甚至有多辆汽车。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人们出游频率逐年增加,使得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运输量增加。石油是汽车、火车和飞机最主要的能源,燃烧后会产生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以及各种颗粒粉尘等污染物,其排入空气后会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破坏。

2 城市大气污染的危害

现阶段,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危害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恶劣影响。城市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气污染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4]。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大气污染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还会损害身体健康,恶化病症,日积月累地积累在人体中的污染物还会损害呼吸系统,诱发各类肺部疾病。二是影响生物的生存发育。大气污染物中的氟化物、硫化物等遇到雨水降落至地面,会对植物体造成致命性伤害。污染物浓度较小会抑制植物生长,造成产量降低;污染物浓度较高可能直接导致植物枯萎死亡[5]。同时,大气污染物也会造成动物发育不良,免疫力下降。三是对气候和天气状况的影响。大气污染可能带来局部大降雨、城市热岛效应、酸雨、气候变暖等问题。臭氧层可净化空气、杀菌消毒,是地球最大的保护伞,一旦臭氧层受到大气污染的危害,地面会直接接受紫外线照射,危害生物生存。

3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

3.1 中小城市内大气污染程度剧增

近几年,我国中小城市逐渐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各地政府纷纷将注意力放在经济发展上,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目前,我国中小城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大气污染问题整体比较严重,难以控制[6]。

3.2 城市污染因素发生变化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日益提升,汽车等代步工具数量逐年增加,其尾气中排出的硫氧化物、碳氧化物以及氮氧化物等会直接危害城市环境。汽车尾气排放量分布具有区域性,一线城市尾气排放量明显高于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北方城市大气污染程度明显比南方高,特别是在冬季,北方由于天气寒冷,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来为城市居民供暖。此外,煤炭产区内大气污染程度也明显高于非煤炭产区。

3.3 城市大气以煤烟污染为主

当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类型主要是煤烟污染,这与我国煤炭资源使用大有关。2018年,我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耗国,煤炭消耗量高达37.7亿t,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为59%。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依然面临极大的环境保护压力。

3.4 空气颗粒物含量较高

我国城市绿化面积逐年提升,但绿化率依旧较低,导致空气含有大量颗粒物。目前,我国城市污染得到一定缓解,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检测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大气还存在很多悬浮颗粒。在全国诸多城市中,颗粒总悬浮物的浓度满足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的城市约占总数的60%。

4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4.1 完善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机制

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但万变不离其宗,大气污染治理的基本依据是大气环境保护法规。我国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进步,若想更为顺利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国家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法规法律时必须结合社会发展现状,以满足时代发展特征和社会发展规律。但是,部分现行法律法规是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背景下制定的,大气污染防治仍然以控制工业生产中排放的烟雾、粉尘、废气等为主,这显然已经不符合当前大气污染的特征。21世纪以来,我国多数工业已经成功转型,大型重工业企业已经不再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以机动车为代表的移动污染源和工业密集产生的区域性污染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城市大气污染特征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因此,国家应该及时修订大气污染防治对策,保证防治政策的有效性。此外,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具有时效性,国家一旦制定法规,短期内便不宜更改,因此,在制定法规时要充分结合大气污染发展趋势,使其尽可能考虑大气环境发展变化,做到防患于未然。

4.2 保障生态利益,推动经济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会给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仅依靠道德和法律难以彻底根治。生态环境部门应该以市场为抓手,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充分利用经济杠杆原理,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多年以来,我国始终将保障资源安全作为能源利用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自给率始终维持在80%以上。未来几年依旧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若想大力整治大气环境,就必须优化能源结构,注重新型、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降低石油、煤炭等资源的使用率。为了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我国要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率,降低煤炭资源的使用率,积极推广绿色可再生能源,争取未来十年实现能源结构消费多元化。

4.3 建立全民参与机制

人民群众是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是空气污染的受害者,也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践行者和决策者,对环保来说起着重要作用。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是改善环境的基础,这就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4.3.1 重视公众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关键作用

政府和企业必须公开大气环境整治信息,接受公众监督。只有全面了解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公众才可以提高大气环境保护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顺利进行。当前,信息闭塞是公众不了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影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顺利进行的绊脚石。因此,政府应该及时公开大气环境信息,开放公众查询渠道,提供公众监督检举通道。企业也要实时更新自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进展,保证公众可以及时了解大气污染问题。

4.3.2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大气污染问题之所以日益严重,主要是由个体活动中的量变而引发的质变。要想彻底解决大气污染,归根到底要解决个体问题,重点在于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要强化公众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认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使得社会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生态文明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传授生态知识上,还应该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情感教育。当前,生态文明教育还是以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为主,这种单一的宣教方式忽视了公众身心发展和品质教育。学校教育强调“德育为先”,生态文明教育也应如此,要关注公众生态品质的培养,只有将生态文明转化成道德品质或个人情感,公众才能自觉践行生态建设,遵守大气污染防治法规。

4.3.3 提倡绿色生活方式

颗粒污染物是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成分。对于发达城市来说,道路粉尘和汽车尾气是当前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倡导绿色出行方式,降低汽车尾气污染是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我国应该逐渐提高电能的利用率,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电车,完善充电设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当前,城际列车和高铁纷纷使用电力。地方政府应该逐渐加大宣传力度,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呼吁人民群众尽可能采取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大力推广使用共享单车。此外,要不断完善城市交通综合网络,大力引导公众采取“自行车+公交”或“步行+公交”的出行方式。

5 结语

近几年,我国在大气环境污染治理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依然没有改变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废气排放量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可见大气环境保护工作还需要做出进一步努力。针对这一问题,生态环境部门应该根据大气环境现状,开发新型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如绿色除尘技术、脱硫脱氮技术以及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技术等,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大众的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猜你喜欢

大气污染物公众
大气的呵护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公众号3月热榜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大气古朴挥洒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