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同学的心里话
2019-01-22金小正
□金小正
陈殷摄
课间休息时,我来到教室,看到严桥正拿着竖笛对着贾翎的耳朵使劲吹,一股怒火顿时涌上来。
“严桥!”我喝止他,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他赶忙把竖笛放下,露出怯弱的神情。
不知道这是严桥第几次对同学做出不友好的举动了。做操时大家站得好好的,他突然冲出来,撞得前面的同学趔趔趄趄;课间教室里,两个同学正说着话,他突然一巴掌拍过去,吓得别人惊慌失措;课间追赶打闹更是常态。每次我找到他,还没开口,他诚恳的认错态度让我不忍多说两句,但好不了几天又犯错。
另一面的严桥聪明,爱阅读,心地善良,积极向上,并不能算“问题儿童”。由于母亲长期“高压”教育,他的精力无处释放,只能背着老师和家长“折腾”。他希望有朋友,但家里的紧张氛围让他很压抑,使他不知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常常采用“吓”同学的方式引起他人的注意。这种方式不仅没为他招来朋友,还惹得同学们频频告状。越是没人和他玩,他想出的招越让人无法接受。我曾寄希望于家长,但多次沟通收效甚微,他依旧状况频出。
我该如何引导呢?四年级的孩子,让他们敞开心扉谈一谈,在聆听中也许会有所触动,会有所感悟。
上课铃响起,待大家坐好,我问严桥:“你喜欢和同学一起玩吗?”
“喜欢。”严桥不假思索地回答。
“那同学是不是也喜欢和你一起玩呢?”
孩子们不说话了。有人嘿嘿地笑道:“那得问他啊!”
“可能是有的同学不好意思告诉你,偷偷地躲着你,你却不知道原因,那该怎么办呢?”
教室里一片寂静。
“我这么问吧。”我看着全班学生,有意放慢语速说,“你最不喜欢怎样的同学?只说特点,不能指名道姓。”
“我不喜欢小气的人。”小雨首先站起来说。 小雨说完,我便在黑板上写下“小气”。
“我不喜欢总是惹女生的男生。”
“我不喜欢自以为是的人。”
“我不喜欢动手打人的人。”
……
学生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想法,于是,小气、无故惹人、自私、喜欢动手打人、大声喧哗、爱炫耀、说谎、自以为是、不顾他人感受、对别人指手画脚等字迅速地出现在黑板上。
“看看这些缺点,大家自我评价一下,你占了几项呢?”
说完后,我让大家自省。学生认真地看着屏幕,教室里安静极了。我看着严桥,他正盯着屏幕看,鼻尖渗出细细的汗。四目相对时,他的脸一下子红了。
我环顾四周,每个孩子都若有所思。我说:“上面的特点,你有的越多,自然就越不受欢迎了。”停顿一会儿,我又说,“每个人都希望被人喜欢,有很多朋友,那就要尽可能地远离这些缺点。同时,我们还要具备一些优秀品质才会受欢迎。那你喜欢怎样的同学呢?”
“我喜欢学习好的同学,”
“我喜欢勤奋的同学。”
“我喜欢乐于助人的同学。”
……
我在黑板的另一边工工整整地写上“学习好、勤奋、乐于助人、品德好、善良、勤劳、有礼貌”等字样。
“再看看这些,你符合里面的几条?如果符合三条,我想你一定有很多好朋友。符合三条或三条以上的同学请举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我微笑着环视教室。本以为大家会踊跃举手,结果只稀稀拉拉举起几只小手。
是有点害羞,还是怕别人说自己做得不够好?于是,我换了种方式:“那同桌间相互夸一夸吧!”
随后,大家互相夸起来。起初声音比较小,慢慢地声音越来越大,有的女生忍不住捂着嘴笑。
看着大家眉飞色舞的样子,我笑着说:“同桌夸你符合三条及以上的,请举手。”
好多小手如雨后春笋一般地立起来,映着一张张稚嫩的笑脸。
我看到严桥有点犹豫地把手举起来,又悄悄地放下去。
我问严桥:“知道怎样做才是一个受同学欢迎的人吗?”
严桥点点头说:“要改掉别人不喜欢的缺点,还要有很多优点。”
我示意他坐下后,又问:“有的同学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在和同学相处时又管不住自己,明明想和别人好好玩,可是玩着玩着就让大家厌烦起来。你们觉得,怎样相处大家都很愉快?”
“我喜欢小声说话,不喜欢别人突然从旁边跳出来大喊大叫。”胆小的澜澜说。
“如果我现在不开心了,我希望他能走开,不要再惹我了。”小俊说。
“我不喜欢别人为了引起我的注意突然打我。”小坤说。
我突然有个想法,何不让小坤演一演?我请小坤找个同学合作,演一演那个突然出现的人。小坤找的是小磊。他们俩活灵活现的表演引来全班的哄堂大笑。
待到课堂安静下来,我说:“请当事人说说你的感受。”
小坤说:“有一次我和别人玩得好好的,突然有人吓我,我感觉自己魂都没了,特别讨厌这样的人。”
小磊说:“上次我下楼梯,突然有人从后面吓我,我差点摔跤了。”
“你们喜欢这种相处方式吗?”我有意提高了嗓门。
“不喜欢。”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知道该怎么做吗?”“知道。”一片响亮的回答声。“我会随时暗中观察哦。”
这节班会课后,我在课间观察严桥,发现他比以前更注意自己的言行了。
一次放学,我特意留住他,摸摸他的头说:“我觉得最近的你比以前可爱了。”
他点点头,开心地跑出了校门。(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点评:
一个调皮的孩子,多方多次教育效果不明显。教师采取“听听同学心里话”的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我们思考、研究、分享。
“听听同学的心里话”,金老师有意创设了教育情境,让同学们说说“最不喜欢的人”“最喜欢的人”。
孩子们争先恐后,旗帜鲜明。通过同学心声的表达,形成了强大的道德舆论场,彰显了集体教育的力量。这种力量在“教室里安静极了”的静心聆听场合,特别容易句句入心,产生震撼,留下记忆,进而影响孩子的行为。
金老师全身心地投入,课开始时直奔主题,课的推进过程中,“有意放慢语速说”,板书时贬义词“迅速地”出现,褒义词“工工整整地”写上,集体对话时对严桥细致入微的观察,“有点犹豫地把手举起来,又悄悄地放下去”,以及课堂上机智的应变:“本以为大家会踊跃举手,结果只稀稀拉拉举起几只小手”时的“换了种方式”,听了小坤发言后的“突然有个想法”,以及结束前的明确表态“我会随时暗中观察哦”,让我们忍俊不禁。
金老师言行一致,“发现他比以前更注意自己的言行了”,在“一次放学”后,“特意留住他”,一个动作,一句肯定,简短的鼓励兑现承诺,温暖了孩子。
这些做法并不难,也不高深。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在需要的时候也可有意而为之。(丁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