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好产蛋鸡的措施
2019-01-22李中习河北省大名县畜牧水产局
文│李中习(河北省大名县畜牧水产局)
一、把好13关
1.通风关。如夏季天气炎热且降雨较多使鸡舍内潮湿闷热、异味较强,进而为多种病原体及昆虫提供了较好的滋生和繁殖条件,所以夏季应通过搞好通风工作,将鸡舍内的不良气体和多余的水分排出。
2.降温关。蛋鸡最佳产蛋温度为18~25℃,最高不超过28℃,超过30℃时产蛋率就会明显下降甚至中暑,所以应通过遮阳减少辐射和通风加快蒸发、制冷,降低鸡舍内温度,有条件的必要时用空调降温。
3.除湿关。蛋鸡舍内最佳湿度是55%~60%,湿度太大时不仅降低鸡群舒适度而且还不利于鸡舍内温度的降低,所以应通过加强通风加快蒸发和换气降低鸡舍内湿度,必要时可撒适量吸湿性物质。
4.饲喂关。温度太高时鸡群采食量明显减少。为防止营养不足造成的生产性能、免疫力降低,应将蛋鸡饲料蛋白质含量提升1%,并调整到早晨和傍晚环境温度较低时饲喂和夜间补饲。
5.饮水关。蛋鸡为了缓解高温带来的不适和加快呼吸及蒸发而明显增加饮水量,若饮水供应不足或水质不符合要求,蛋鸡生产性能会明显下降或中暑、发病死亡,所以蛋鸡应把好饮水关。
6.卫生关。高温、高湿也是病原体滋生和繁殖的最佳条件,病原微生物仅可直接诱发疫病还可通过生物发酵使鸡舍内氨气浓度增大,所以应通过定期消毒把好“卫生关”。
7.防害关。虫、鸟、鼠、兽进入鸡舍偷食、偷饮时可造成相应的应激,还可通过其携带的病原体污染饮水、饲料、用具等造成疫病传播和流行,通过捕杀、阻断、驱赶等防止动物危害是养好蛋鸡的重要措施。
8.消毒关。消毒不仅可杀灭或抑制微生物和减少疫病发生和传播,还可有效改善鸡舍内空气质量和降低鸡舍内温度,所以夏季应通过带鸡喷雾、熏蒸或饮水消毒等消毒方式搞好消毒关。
9.营养关。蛋鸡采食量低的情况下为保证蛋鸡生理和生产的营养需要,应适当提高饲料中蛋白质和钙的含量,进而通过加强饲料存放管理和停喂过期、变质、发霉或受污染饲料而把好营养关。
10.免疫关。在多种不良因素作用下,鸡群免疫应答能力降低或疫苗质量下降因而常出现免疫失败,进而使某些疫病不能按时得到预期的预防目的,所以应通过“按时免疫、规范操作”把好免疫关。
11.防漏关。供水系统或房顶漏水会加剧鸡舍内湿度增加和环境质量下降,为此应全面检修房顶和供水系统,饲养期间应定时或不定时对相应部位进行检修,进而把好蛋鸡饲养的防漏关。
12.蚊蝇关。蚊蝇叮咬并从鸡体汲取血液和营养时不仅可造成鸡体营养流失、应激增强,还可通过污染饲料、饮水或直接造成生物污染和疫病传播,所以应通过搞好卫生、药物杀灭等把好蚊蝇关。
13.处理关。高温、高湿环境中病鸡排泄物、病死鸡尸体可为病原体的滋生和繁殖提供丰富的营养,并在发酵或腐败过程中产生大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臭气,故应及时销毁或无害化处理。
二、搞好鸡场的消毒
1.人员消毒。禁止无关人员进场的基础上,进场人员在消毒通道内紫外线消毒5~10分钟,养殖区内人员需穿戴消毒好的工作服、胶靴和卫生冒。
2.用具消毒。进场车辆及其装载物应分别需经消毒池和淋浴消毒合格,场内用具每月需通过相应方式消毒2~3次,每次消毒前严格清洗,消毒方式有浸泡、喷雾、灼烧、紫外线消毒。
3.场地消毒。装栏前和出栏后彻底消毒基础上,每月消毒鸡场内道路、排水沟、污水处理池等2次以上,每次消毒前严格清扫或清理,清除的废弃物及污染物及时销毁或无害化处理。
4.鸡体消毒。鸡体消毒包括体外和肠道消毒,最常用的体外消毒方式是带鸡喷雾消毒,喷雾消毒时“自里向外、自上而下”依次进行,喷头在鸡背上方20~30厘米,适当饮消毒液进行肠道消毒。
5.消毒药选择。保证消毒药质量基础上根据消毒目的选择危害小且敏感性高的消毒药,为防止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应选3种以上成分的消毒药依次轮换使用。
6.消毒药稀释。稀释消毒药时应使用相应数量清洁饮水稀释,水温应为30~40℃,不可超过60℃,稀释浓度应根据消毒目的结合相应消毒药使用说明书稀释。
7.合理通风。每次带鸡喷雾消毒前应关闭所有门窗和通风口,消毒完毕2小时后用风扇通风1小时以上,寒冷天气为防止消毒和通风引起的温度骤降及其危害每次通风前应将鸡舍内温度提升2~3℃。
8.消毒周期。带鸡喷雾消毒应定期进行,一方面可以达到周期性抑制或杀灭相应病原微生物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使相应鸡群产生周期性心理准备而降低消毒造成的应激反应。
三、搞好病毒病免疫
1.疫苗购买。为保证疫苗质量,应从经营正规、信誉较好、规模较大的疫苗经营单位购买疫苗,并购买正规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疫苗(包装、性状、标签及其标注内容、生产日期均符合要求的疫苗)。
2.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是由执业兽医师根据本场或附近区域鸡病流行规律制定的规定免疫疫苗种类、用量和免疫途径的规范性文件,科学的免疫程序是搞好相应动物疫苗免疫的前提和基础。
3.免疫时机。免疫产生抗体的过程是鸡体免疫系统在相应疫苗作用下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取决于机体状态,为此免疫前应由执业兽医师对相应鸡群进行一定的健康检查。
4.防止应激。应激反应是降低鸡体免疫应答能力的重要因素,为让鸡体保持较高的免疫应答能力,接种应技术熟练、操作规范并选在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温度在20℃左右的时间进行,必要时可饲喂适量维生素C。
5.改善营养。疫苗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成分均为免疫球蛋白,为使鸡体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并有足够的蛋白质合成抗体,应在之后的2周内让免疫鸡群摄取的饲料蛋白质含量比其他时间高出1%。
6.防止干扰。有干扰作用的两种或两种疫苗同时免疫时因干扰作用使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疫苗免疫失败,为此应将有干扰作用的疫苗免疫时间间隔7天以上,为防止药物干扰在免疫后3天内不让鸡群服用药物或消毒。
7.抗体检测。为保证免疫效果免疫接种21天后对相应鸡群进行相应抗体检测,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的应尽快找出原因并及时重免或补免。
四、搞好高峰期蛋鸡饲养管理
1.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鸡病的重要措施,但高峰期免疫有时因疫苗副作用或操作失误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危害,为此应在鸡群产蛋率达到10%时用油乳剂灭活疫苗肌内注射免疫相应疫病,高峰期不再进行任何免疫。
2.带鸡消毒。带鸡消毒是鸡场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搞好鸡病预防的重要措施,为搞好带鸡消毒应固定带鸡消毒周期和时间,消毒药种类、质量和消毒药稀释浓度、操作技术等均应符合要求。
3.温度控制。产蛋鸡的最佳产蛋温度是18~25℃,温度太低或太高均可使鸡群生产性能和免疫力降低,所以为养好高峰期蛋鸡低温时应通过增温保暖或通风降温等将鸡舍内温度控制在最佳产蛋温度。
4.湿度控制。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过于干燥鸡只因皮肤干痒、黏膜干燥而躁动不安、咳嗽气喘,过于潮湿鸡只胸闷气喘且夏季不利于降温,为此应通过定时通风将高峰期蛋鸡舍内空气湿度控制在55%~60%。
5.通风换气。通风换气可及时排出鸡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等不良气体和水蒸气,为搞好高峰期蛋鸡饲养每天应通风换气2小时以上,寒冷天气为防止鸡舍内温度骤降每次通风前可将鸡舍内温度提升2~3℃。
6.光照控制。光照是鸡群采食和生产的重要条件,光照不足或超标均可引起相应鸡群免疫力和生产性能下降,为此应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整人工光照将高峰期产蛋鸡舍内的光照恒定控制在16.5小时和10~20米烛光(Lx)。
7.清粪处理。鸡粪中的病原微生物以及鸡粪发酵产生的不良气体均可使相应鸡群免疫力和生产性能下降,为防止其危害的发生和养好高峰期蛋鸡每周应清粪1~2次并及时发酵处理。
8.喂料拣蛋。高产期蛋鸡每天产蛋时间集中在上午9~12点,只有10%~20%的鸡蛋下午产出,为减少破损蛋和促进相应高峰期蛋鸡分泌应每天中午12~13点饲喂并第一次拣蛋,下午5点后再进行第二次拣蛋。
9.饲料营养。饲料营养是维持高峰期蛋鸡只生理健康和高产的物质基础,高产期蛋鸡饲料要恒定且营养丰富、结构合理、搭配平衡,同时还要求饲料清洁卫生、新鲜可口、易于消化。
10.防鸟兽鼠。虫鸟鼠兽等偷食偷饮时可带来相应生物污染和应激反应或直接威胁,进而使相应鸡群的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升高和生产性能下降,为此应通过破坏这些动物的生存环境和捕杀、驱赶等防止其危害。
11.工作管理。严格管控和消毒进场人员和车辆的基础上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养殖区,工作人员工作期间要搞好个人卫生和防护,并在工作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坚守岗位,发现病鸡时要及时诊治或依法处理。
五、防止高峰期蛋鸡产蛋率下降
1.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
(1)应激反应。产蛋高峰鸡因劳动强度大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进而对温度、湿度、噪音、免疫、光照等变化容易产生更强的应激反应,进而因采食量不足或内分泌异常而产蛋率降低。
(2)疾病因素。蛋鸡产蛋率下降是疾病影响的综合体现,发生疾病可能是因采食量减少、消化吸收率低或内分泌异常而使鸡群产蛋率发生相应程度的下降。
(3)饲料营养。饲料营养不足、搭配不合理或过期、变质、发霉时因原发性营养缺乏使蛋鸡群产蛋率下降甚至因食物中毒绝产,饲料营养结构改变时因适口性差或吸收率降低也可使鸡群产蛋率下降。
(4)光照因素。高峰期蛋鸡最佳光照分别是16~17小时和10~15Lx,若光照时间太长或强度太强因应激反应或产蛋疲劳症使鸡群产蛋率下降,光照太短或太弱时因采食不足也可使鸡群产蛋率下降。
(5)环境或生理因素。温度太高、密度太大、气温骤变、氨气味大等时因诱发疾病、应激反应、内分泌降低等可使鸡产蛋率下降,随着日龄增加高峰期蛋鸡的产蛋率也会逐渐下降。
2.预防鸡群产蛋率下降的措施。
(1)减少应激。饲养期间严格管控进场人员和车辆的基础上,严禁在养殖区启动机器,并杜绝非工作人员进入鸡舍,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明确分工而且应技术熟练、操作规范。
季节更替、气候骤变、饲料转换等时应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循序渐进,通风时可先将鸡舍内提升2~3℃、换料时可由少到多逐渐替换、免疫时可通过规范操作等降低鸡群的应激反应。
严禁在养鸡场内散养动物的基础上,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野生鸟、兽进入鸡舍和杀灭养鸡场及鸡舍内的吸血昆虫,必要时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抗应激药缓解症状。
(2)搞好防疫。饲养期间严格管控和消毒进场人员和车辆的基础上,每月消毒鸡场和器具1~2次,每周带鸡喷雾消毒2~3次,将鸡群排泄物、病死鸡尸体及其污染物品和冲洗废水应及时销毁或无害化处理。
饲养期间不在养鸡场内散养动物基础上有效防止野生动物进入仓库或鸡舍偷食以及接触饮水,以防其在偷食、偷饮过程中造成污染或传播疫病,同时还应有严格的杀虫灭蚊措施。
饲养期间应按照免疫程序和防疫制度的规定按时搞好相应疫病的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免疫21天后并进行相应抗体检测,不合格的及时补免,发现病鸡、疑似病鸡时应及时科学防治。
(3)加强管理。通过适时增温保暖、降温防暑、通风换气等措施将鸡舍内温度控制在18~25℃,湿度控制在55%~60%,光照时间和强度分别控制在16~17小时和10~15Lx,氨气浓度在10毫升/立方米以内。
根据鸡群生理需要为其提供营养丰富、结构合理、搭配平衡、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的清洁、卫生、新鲜饲料,并在冬、夏季节夜间“子”时开灯补饲2小时,同时补充充足的清洁水。
饲养期间为提高鸡群产蛋率应及时拣出“滥竽充数”的产蛋率较低或停产的个别鸡只,并在停产鸡频繁出现(开产12~14个月后)时及时全群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