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阶超声应用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分析
2019-01-21刘聪
刘 聪
(泰安市中心医院特检科 山东 泰安 271000)
目前,临床上强调及早诊断和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以免患者的病情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故而对PTMC患者病情准确诊断尤为关键。本次研究旨在对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应用灰阶超声预测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在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纳入100例为对象,依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对照组(未转移)64例、观察组(转移)3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是35:29,年龄在23~72岁之间、均值是(50.95±5.6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是20:16,年龄在21~74岁之间、均值是(50.80±5.7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以Philips IU 22超声诊断仪给患者进行扫查,设置探头频率在4~13MHz之间;让患者以仰卧位接受仪器扫查,注意要将患者的颈部充分显露,给患者颈后与双肩处垫上枕头,保持头低颈高的体位;见患者甲状腺一侧显著肿大时,则可以让患者以侧卧位检查,涂擦耦合剂后由上到下领和耳后、锁骨区;依次行连续平行断面扫查某选定成像平面,再把探头顺着此平面行平行移动,以将多个断面的图像显现,通过获得的声像图观察和分析患者淋巴结内部结构与病灶总体情况;再做肿大淋巴结最大径线纵向、横向扫查。
1.3 诊断标准
淋巴结诊断标准:参照参考文献曾娟慧等人[1]研究中的标准,淋巴结纵横比<2,内部回声呈不均匀状,边界不规则,周围包膜不清晰/具有切迹,内部见微小钙化和丰富的血流分布;多普勒见患者血流速度和指数比正常高,且见反应增生性淋巴结。
两者接触:结节和甲状腺被膜之间未见正常的甲状腺组织,依接触面积和结节大小将其分为无接触和0~25.0%接触、25.0~50.0%接触以及>50.0%接触。
钙化分界标准:参照参考文献秦汉科[2]研究中的标准,2mm为粗、微钙化分界标准,最大径强回声<2mm则是微钙化,≥2mm则是粗钙化。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以卡方检验;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统计学软件分析得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的结节大小、结节与被膜间关系、结节内钙化类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见表1。
表1 单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分析
颈部淋巴结转移和结节大小以及结节和甲状腺被膜关系、结节内钙化类型这3个因素相关,见表2。
表2 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是内分泌肿瘤的一种,占甲状腺癌患者的2%~35.6%,通常PTMC患者的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1.0cm,但患者极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稍有不慎便会夺走患者的生命[3]。
PTMC患者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尤为关键,其诊断结果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与患者的病情治疗与改善息息相关。近年甲状腺癌的诊断均是选择超声诊断,许立云等人[4]的研究中指出,超声能够发现极小的甲状腺结节,而灰阶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具有独特之处。通常灰阶超声下的恶性肿瘤表现为肿瘤形态≥1,且结节已突破甲状腺被膜,呈低回声和微小钙化状,周围的回声不存在声晕,其后方回声呈弱化、消失状,表现和结节的浸润式生长、组织学特性相关。王泽等人[5]的研究中指出,结节≥1cm1且边界不清晰、紧邻的被膜和血流丰富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有69.44%的结节大小在3~6mm间,0.25%和26~50%的患者较多,58.33%的患者见结节内微钙化的情况,可见PTMC患者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与上述3个因素相关。本次研究结果与上述多个研究结果差异不大。
综上所述,灰阶超声应用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明显,值得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