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9-01-21黄德标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年1期
关键词:环保部门环境影响建设项目

黄德标

(广州市番禺环境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140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稳步发展,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上,我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很多地方的发展仍然面临向环境要发展的问题,伴随城市化和工业化而来的是接连不断的环境问题,传统制造业往往在发展的过程中更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环境利益。为了根本扭转这种局面,中央环保督察组也纷纷到地方上进行环保督察,管理部门的重心从事前监管逐渐转移到事中事后监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仍然是严格环保准入,把好前端关口,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一环,不容忽视。但面临新的形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必然会面临新的挑战。

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简述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环保措施的制度。国内外的实践证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保障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同时对环境进行保护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环境影响评价促进绿色经济发展,通过提前发现规划和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做好预防,改变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进行发展的现状;其次,环境影响评价为环保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建设项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确定选址的合理性,并通过预测评估,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为项目建成后的环保管理提供依据;最后,环境影响评价为区域的规划和发展提供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对区域的资源、经济、环境等做综合分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为区域产业引进规模和种类提出建议,促进区域产业健康发展。

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滞后

目前有很多建设项目未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求,在建设之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往往是开展环评工作的同时进行建设,或者建设完成之后再开展环评工作,未能让环评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让环评工作处于尴尬的境地,对环境影响的预防变成了对既成事实的解释。造成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是一些地方政府的部分领导不重视环评工作,重点项目或政府支持的项目要求环保部门缩减审批手续,特事特办,干扰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依法施行。二是建设单位环保法制观念淡薄,认为环评可有可无,或者故意规避环评,未批先建,造成项目建成的既定事实,再对其他部门进行公关,给环保部门施压,环保部门碍于各方面的考虑,无法采取强制措施拆除已建成的项目。

2.2 环境现状资料可靠性不高

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调查一般采用参考现有资料和进行现状监测两种方法。受环评时间、成本等因素的影响,环评工作中存在随意套用现有资料的情况,造成参考资料在空间、时限上并不能达到新建项目的要求,参考资料在地域上与新建项目相离较远,忽略了地方特征,引用数据与当前时间相隔较长,忽略了人类开发活动所造成的较大变化。同时,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受成本限制,且由于环评单位一般把监测工作外包给第三方监测公司开展,环境监测质量无法保障,监测点位和监测因子设置不科学,监测数据不可靠,甚至存在随意修改数据的现象,造成环境现状监测失真,环评误判环境现状,科学性与准确性下降,严重的还会造成环境影响结论错误的情况。

2.3 公众参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公众参与是环评工作过程当中的重要一环,是利用公众的力量监督建设单位落实环保措施的重要手段,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公众参与仍然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首先是建设项目的信息公开不充分,一般是通过政府网站和在居民居住区张贴公告的方式公开,且公开的信息大部分都规避了项目的消极影响,呈现的是项目的积极影响。其次是公众的专业水平受限,参与意识不强,大部分公众的文化素质跟不上我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法律法规的发展要求,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的意识不强,同时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不了解,参与环评的意愿不高。最后,公众参与的形式较单一,一般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完成,问卷涵盖的信息量较少,并不能让公众真实地了解到建设项目的实际环境影响,导致调查结果失真,有些环评单位甚至弄虚作假,使公众参与完全流于形式。

3 解决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问题的对策

3.1 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健全管理体制

针对建设单位边批边建、未批先建的违法行为,应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提高惩罚金额,强化惩治手段,环保部门应依法严厉打击,建设强硬的执法队伍,对情节恶劣的建设单位,采取强制措施责令其恢复原状,使其他建设单位望而生畏,不敢以身试法。国家应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建设项目落成的环评理念,将未批先建的违法行为纳入政府考核体系。政府部门中,环保部门应与国土、经信、工商等部门加强联动,提高环评在项目立项、备案等过程中的优先级。

3.2 加强监管与审核

目前,环评单位一般把环境现状监测工作外包给第三方环境监测公司完成,而第三方环境监测公司由质监部门统一管理,这就造成环保部门无法对监测报告质量较差的监测公司进行处罚。因此质检部门应联合环保部门加强对第三方环境监测公司的监管,提高标准,定期检查质控体系,将监测质量较差、弄虚作假的公司列入黑名单。同时,环评单位应重视环境现状监测工作,加大投入,加强环境监测方案的技术审核,充分论证监测因子及监测地点的合理性。

3.3 增强公参意识,促进信息公开

首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相关法律法规需要完善,借助立法的手段,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公众参与程序、形式、途径等方面进行完善,可通过扶持公民环保社团的方式加强公众参与,使公众参与根据实操性和专业性。其次,应进一步促进环评信息公开,增加公示及问卷调查的内容丰富度,严禁规避负面环境影响问题,增强环境影响分析的真实性,并通过简明扼要的方式表达出来,增加公开途径,除在宣传栏张贴公示、发放问卷外,还可通过电视、广播、手机推送等更直接的方式让公众知晓环评信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提高公众参与意识,环境问题关乎人的健康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发展,环保知识应该通过教育的方式,从小学抓起,培养人们从环境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同时,要加强宣传,让人们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去。

结语

本文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处境和挑战,阐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剖析了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所面临的评价工作滞后、现状资料不可靠、公参未发挥作用等问题,提出要采取健全管理体制、加强技术审核、增强公参意识等措施予以应对,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真正能够通过分析、预测和评估的方式,避免项目的建设所带来的环境影响,或通过采取环保措施减轻环境影响,为地方的发展保驾护航,使各产业在高标准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环保部门环境影响建设项目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风电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探讨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环保部门档案的管理与利用研究
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对气动热环境影响
陕西省环保部门通报8家企业存在问题
挂牌督办,破环保“固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