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海洋,志愿者可以做些什么?
2019-01-21任增颖
□ 任增颖
(任增颖,湖南岳阳江豚保护协会副会长)
中国的海洋生物类群及物种资源非常丰富。统计显示,已被描述和发现的海洋生物大约20278种,实际上应该更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成效。笔者长期参与环保公益活动,认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需要公众的积极广泛参与。对公众如何参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对公众的科普宣教
我们的海洋环保公益环保活动多数局限在循规蹈矩、默默无闻或者声势浩大的捡拾海洋垃圾、清洁海滩环境等方面中,而对于其他领域特别是海洋生物物种保护的关注不够。
比如,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江豚、斑海豹等濒危海洋生物常常死于非命,却鲜少引起人们关注。海洋江豚,是渔民常说的“海猪”“猪鱼”“江猪”,是微笑天使,是渤海河神,是水中的大熊猫。斑海豹,是渔民常说的海狗,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也因此遭受到过疯狂的捕杀。
根据这些年笔者的不完全统计,每年在中国海岸线上死于非命的海洋江豚的数量不低于2000头,有可能超过3000头以上。从笔者的实际考察来看,海洋江豚及斑海豹不仅是栖息地遭到破坏,还面临着被人类滥捕滥杀的危险。渔民误捕是海洋江豚死亡的重要原因。2019年2月11日,在辽东湾有100头斑海豹幼崽被盗猎。经过各方努力,才救活61头。
虽然大多数人一生无缘见到成群结队的海洋江豚和斑海豹在大海中自由游弋,但我们应该做更多的事,让这种美好能长久留存。
2.深入进行公益模式创新
3月1日是国际海豹日,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这两个节日之外,志愿者如何行动?
公益组织是否可以带领志愿者进行更多宣教?可以组织志愿者深入海洋江豚、斑海豹等濒危海洋生物生活区与周边的渔村,有的放矢进行法律法规宣教,实现公益行动的社会价值最大化。各地都有水族馆,水族馆就是个好平台。各地的公益组织都可以参与其中,沿海地方的海洋保护公益组织,更是责无旁贷,有必要把海洋物种保护纳入日常工作。
有关部门是否应该给予更多引导?可以进行海洋公益创新深度研究,支持更多的海洋公益组织以及志愿者,开展更多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公益行动。也可以加强与公益组织的联系,合力组织开展类似“我为海洋保护献计献策”等活动,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让海洋江豚、斑海豹等濒危海洋生物保护深入人心。
3.志愿者行动应不拘泥于形式
志愿者个人能否进行海洋江豚、斑海豹等濒危海洋生物保护的宣传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大家想做,一定能够做到。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自媒体等及网络平台,没必要将形式拘泥于集体行动。
4.进一步发挥女性作用
女性对于青少年尤其是低幼儿童的教育,有着天然优势,可以更多地发挥女性志愿者的作用,让她们去影响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引领孩子走进蔚蓝世界,为他们长大后参与海洋保护埋下种子。
希望通过更多的努力,每一位公众都能关心海洋,爱护海洋,为建设“海上中国”出一把力,使人类成为海洋、海洋生物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