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区域推进策略研究
2019-01-21天津市静海区教师进修学校纪红梅
■天津市静海区教师进修学校 纪红梅
“农村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培育策略的研究”课题组在区教育局德育科和区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下,借力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的科研优势,依托天津市静海区团泊镇团泊小学、天津市静海区梁头镇中学、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等课题成员校,就农村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综合实践过程中的培育策略进行了积极探索与研究。
一、问题与背景
(一)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为广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努力培养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积极心态的形成提出新目标、新期待。
(二)遵循学生心身发展规律
本课题以理查德·M·勒纳等研究者通过研究确定的一组积极特质“6C”理论为科学依据,即能力(Competence)、信心(Confidence)、人际关系(Connection)、品格(Character)、关心(Caring)、奉献(Contribution);以综合实践过程为桥梁,使“6C”积极心理品质的维度内容深入学生内心,内化为自己的积极心理基础,形成积极心态。
(三)寻找身边实践资源
课题组根据静海区为涉农区域的实际,依托区域内萨马兰奇纪念馆、运河文化博物馆、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牛顿庄园、光合谷等区级综合实践基地的优势,选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三所学校作为课题成员校,多途径、多角度、全方位加强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二、策略与途径
课题组采取数据视角、榜样引领、评价激励、因人施策、教育联动五大策略,通过智力支持、培训支持、平台支持、课程支持、活动支持五大途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一)策略
1.数据视角。通过纸质和网络问卷调查、学生诉求邮箱和诉求录音电话、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等形式,学校广泛收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困惑和需求。由专人收集、整理和汇总数据,通过大数据全面系统掌握实践课堂情况,推进实践课堂深入开展。
2.榜样引领。以中小学生身边的榜样为引领,通过来校演讲、入职体验或研学旅行、研究性学习、物化创意展等形式,给予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
3.评价激励。各成员校制定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表》,对学生的参与态度、过程开展、研究素养、情感体验几方面进行自评、他评、教师评等综合评价,注重实践学习的过程价值、实践价值和合作价值。
4.因人施策。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实际,按照个性心理的发展规律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规律,实施集体指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5.教育协同。课题组采取拓宽家校、社区沟通渠道,搭建家校、社区沟通平台,将家长、社区人员纳入综合实践活动参与、评价中来,从而达到家校协同教育的目的。
(二)途径
1.智力支持。课题组加强顶层设计,其成员包括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及教师、静海区教育局领导、静海区教师进修学校领导、各课题成员校领导、心理教师,课题研究对象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段的学生,这样能够保证课题实践成果在全区起到引领作用。
2.培训支持。课题组采取专家引领、外出学访、教研交流活动等形式加强培训,课题组成员对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培育策略达成高度认同,提升了教师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引领并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3.平台支持。课题组成员校致力于校内外综合实践基地平台的开辟,为学生提供了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活动平台。
4.课程支持。结合农村学校实际,各课题成员校在区级教材《静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活动课程设计》(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的基础上,开发了场馆参观、蔬菜种植与管理、保护文化遗产等校本课程。
5.活动支持。课题组坚持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动、“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区级共享活动;开展了系列学农活动、家庭劳动实践、生涯规划教育等校级自主活动。
三、成果与创新
课题研究以来,培养了一批积极进取的阳光教师,塑造了身心健康的阳光少年,构建了科学的综合实践体系,打造了课题组成员校综合实践特色,创建了区域职业生涯一体化模式。
(一)研究成果
1.培养了一批积极进取的阳光教师。本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多元发展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不仅激发了教师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和职业幸福感的追求,还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获得感。
2.塑造了身心健康的阳光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升了中小学生自我认识、情绪调适、生活适应、职业选择等方面的能力,促进了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课题组各成员校学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3.构建了科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体系。课题成员校按照研究内容,不断优化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视角,构建了“学科+社团+活动”的多方资源整合的科学综合实践体系。首先,从学科入手,以校本课程的开设为突破口。其次,进行综合实践社团的设置。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4.打造了课题组成员校综合实践特色。各成员校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品牌特色。团泊镇团泊小学打造了人际交往模式,梁头镇中学打造了心育实践模式,大邱庄中学打造了职业生涯教育模式。同时课题组把各成员校的特色经验及时进行区级推广,创新研究成果的转化。
5.创建了区域职业生涯一体化模式。课题组积极创建“123456”区域职业生涯一体化模式,即“一个引领,两个目标,三个原则,四个维度,五个策略,六个支持”。该成果在2018年8月全国第二届“生涯规划教育高峰论坛”暨“生涯规划与辅导种子教师(初阶)”培训活动中进行了经验交流。
(二)研究创新
1.理论有新探索。静海区中小学职业生涯一体化模式的特色与创新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育理念创新。为农村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综合实践过程中的培育提供了理论指导;提升教师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意识、理念和操作能力,促进学生自我生命觉醒。二是教育对象创新。不仅注重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还关注广大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实践有新模式。在心理学专家理查德·M·勒纳对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实践论述的基础上,团泊镇团泊小学、梁头镇中学、大邱庄中学等课题成员校分别构建了以人际交往、心育实践、职业生涯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模式。课题组在总结各成员校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逐步构建静海区中小学职业生涯一体化模式,在实践层面有了新突破。
四、展望与改进
反思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评价体系等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今后的研究方向和措施:
(一)进一步开发利用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资源
本课题研究充分开发与利用了学生资源、教师资源、社区资源(包括家长资源)等课程资源,但是网络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有待我们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二)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是一个涉及多元参与主体、应用灵活评价方式、包含丰富评价内容的系统过程,也是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手段。我们要探索利用描述、观察等质性评价为主,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注:本文为2017年度天津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项目资助课题“农村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培育策略的研究”(项目编号:XLZX—J20170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