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技巧指导之我见

2019-01-21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镇中心小学赵丽霞

天津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习惯活动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镇中心小学 赵丽霞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由于小学生的自觉意识薄弱,加上缺乏读书的兴趣和方法,以及各种娱乐性质的大众传媒在生活环境中的诱导,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并不理想。面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要积极采取措施,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

一、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

学生的阅读行为是从兴趣开始的,是在坚持中养成习惯的,想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产生自觉阅读的内在驱动力,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的能力。

(一)好书推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课外书本的接触和认识是片面的,导致他们去探索和阅读的兴趣并不高涨。教师可以利用好书推荐的方式,用合适的语言给学生描述一个有趣的书本表象,从而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比如,对于低段的学生,教师的描述就应该靠近童话故事,推荐一些童真童趣的课外读物。而中高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讲到关键处戛然而止的方式,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学生就会自主开展阅读活动,阅读能力也得到有效锻炼。比如,在学完《草船借箭》的课文后,教师可以借此讲述诸葛亮和周瑜的其他斗智斗勇的故事,介绍学生去阅读《三国演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好书推荐不等同于“作文选”的错误观念,教师也要摆脱应试阅读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都是可以选择的内容,小说、童话、寓言等只要具有教育性质的文学作品都是可以推荐的范围。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二)与生同读引导学生阅读行为

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阅读行为和阅读素养潜移默化中也影响学生的选择。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身的主动阅读熏陶和感染学生的阅读行为。比如,可以每周选出一节课的时间作为课外阅读时间,师生一起在学校图书馆或者教室进行阅读活动,一起分享读书心得,一起写读后感和办手抄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教师也要摆脱“唯书本论”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旁征博引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展现大语文课堂的学习魅力,用个人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的阅读行为,全面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当然这也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文学功底,所以,教师也要切实进行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培养,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三)赏识评价鼓励学生阅读行为

积极的评价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在被肯定和认可的情况下更容易保持读书的热情,使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有效培养,有利于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并不稳定,阅读行为处于半自觉半引导的程度,因此,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阅读活动,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阅读成效,鼓励他们的阅读行为。比如,教师可以表扬长久的阅读习惯,肯定独特的阅读心得,赏识丰富的课外见闻等,或者是进行各种形式的团体活动,如故事会、经验交流会、读书心得等,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收获得到展示。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恰当的竞争形式让学生形成争先恐后的阅读氛围,进而自觉投入阅读行为当中。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家长配合推进学生阅读行为

学生主要是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度过的,家庭环境的氛围影响学生课外活动的选择。为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素养,教师要积极和家长沟通,努力营造一个书香环境,推进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比如,家长可以和学生一起购买有益的图书填充书房,规范和限制学生参与大众传媒等娱乐性质活动的时间,进行亲子阅读等一系列陪伴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合作,学生的阅读行为被有效引导,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才能逐步得到培养。

二、加强阅读指导提高阅读质量

很多情况下,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的原因就是耐不住阅读过程的寂寞,在阅读过程中只会被有趣的情节吸引,整体上都是一种走马观花的阅读状态,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有效的思考方向,使他们难以体会阅读的乐趣。张之洞曾经说:“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

(一)根据阅读内容选择阅读方式

不同的阅读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这样才能在完成阅读后能形成有效的回忆和反思。比如,文学作品或者报刊,可以先采用浏览的方式,掌握大致内容和主要信息,再采用细读的方式,针对重要的和感兴趣的进行重点阅读。比较重要的段落,可以采用慢读或者重复读的方法,细细品味其中遣词造句的用意。对于故事情节简单的段落则可以采用速读,一扫而过的方式。这样轻重结合的方式,更容易对整体的阅读内容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能力,一方面是他们阅读经验少,另一方面是课堂上长期被动阅读的模式导致的。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指导他们正确的阅读方式,提高阅读的内容吸收和理解能力。

(二)根据阅读内容进行重点标记

完整的阅读行为应该是手脑心同时活动的过程,单纯的只用眼睛观看的阅读方式并不是真正的有效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需要从小培养,这对于感受阅读乐趣,提高阅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摘抄活动,对于不懂的地方做出重点标记,对于有独特感悟的地方也要做出特别标注。有时候也许还会遇到陌生的词汇,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字典词典的方式消除疑难,而不是总是被动地自动忽视。培养边阅读边思考边动笔的良好习惯,文章理解、思想感情、表达手法和修辞技巧都应该成为学生阅读活动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与方向。这也需要教师结合平时的课内阅读活动,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改变讲解式的、灌输式的阅读模式。

(三)进行交流分享提高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习惯和课外阅读能力是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在不同的书本阅读过程中,在不同的阅读阶段,学生都容易出现各种阅读的问题,而且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阅读方向、阅读感受和阅读习惯也是不尽相同。阅读是思想的交流和灵魂的对话,阅读不仅仅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交流活动,也可以是多名读者的分享交流过程,汲取集思广益的智慧,实现更好的阅读效果。闭门造车式的自我阅读很容易导致思维的局限,对阅读能力的提升产生阻碍作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分享体验活动,就阅读的书目、感想、问题和体会等和同学进行交流。也可以选择固定的主题展开交流活动,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进行扩散,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比如,“阅读与生活”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分析作品,密切生活和阅读的联系,可以为学生的阅读引导方向,也使阅读行为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鉴于小学生阅读经验有效,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帮助,以平等者的身份参与进去,通过阅读经验的分享交流,取长补短,既可以扩大阅读知识面,也可以改善自己的阅读行为。这在客观上也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接触更广阔的人文百态,丰富和巩固知识储备,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这既是大语文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能力。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自觉意识和主动行为,并通过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率。最终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活动中收获知识、启迪智慧。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习惯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上课好习惯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