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关系的构建

2019-01-21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现代化民族传统

万 红

(兰州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730000)

一、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探源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标识,具有关系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它孕育于4~5世纪,形成于8世纪。地理范围涵盖了东北亚的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的东盟十国。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以及缅甸等国家形成了整体东亚传统文化。“在世界上,国家有大小,历史有长短,经济、文化发展有差别,但每一个民族都对全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宝库有所贡献。”[1]传统文化在历史上为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东亚不同民族之间在传统文化上产生关系。如传统服饰、建筑、民歌、舞蹈、民谣、民间故事、绘画、习俗、礼仪、观念等在传统文化上的交流、影响与融合后,这些国家依然具有各自国家的传统文化要素特点,同时相互之间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厚历史渊源。这种渊源最开始的传播方式大概有四种,其中最主要是“强制性接受方式”和“全盘主动接受方式”;其次是“自然接受方式”和“部分主动接受方式”。

强制性接受方式表现出一种强制、压迫对方接受其语言、文字、本土文化。“不同民族文化抚育了不同的民族心理和精神气质。难免引起民族之间的文化偏见与冲突”。[2]比如罗马借鉴希腊、希腊学习埃及、阿拉伯模仿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参照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3]这些国家有的是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战胜方以强制的手段迫使另一方接受自己民族文化。或者处于统治和殖民地位的战胜国强迫被统治或殖民国家接受自己民族的文化,以达到消弱和同化该民族文化的目的;从而消灭该民族意识、爱国情感等。比如日本帝国殖民朝鲜时,在朝鲜强制传播日本民族文化的方式最终导致了两民族之间强烈的民族矛盾与斗争,影响了后来传统文化体系的传承。

全盘主动接受方式全面而又彻底地折射出一个民族在日常社会生活中“都有它自己尊严和价值观”,[4]家庭成员、人际关系、日常生活、教育学习等问题,民族之间只要长期相互接触,就会潜移默化地吸收对方优秀的文化要素且不丧失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将对各自国家传统文化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文化的吸收与交流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几年、几十年甚至需要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达到。比如中国的汉字在战国时期就开始向外传播,北起朝鲜半岛、南至越南、东至日本。“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汉字成了这些民族语言符码重要的传统文化”。[5]“公元837年,朝鲜遣唐留学生已达到了216人之多,仅公元840年的一年,从唐朝回国的留学生就达150人”。[6]汉字对当时的朝鲜文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朝鲜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对外来优秀文明,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这也是民族间相互交往和交流最理想的一种文化传承方式。

相对来说,自然接受方式与部分主动接受方式更普遍一些。日本的“大化革新”是在保持日本文化特色的前提下主动大量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在近代进行的明治维新中大量引进和学习英法等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一举成为发达的工业国家。文化的这种历史现象,是一种部分主动接受的方式。在保持自身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提下,主动接受对方民族中优秀的文化,进行吸收、改造和发展,这是在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博采众长。对提高其民族素质以及多元文化符码间的和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文化领域展现出东亚多元文化性的效应。6世纪左右,在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上,佛教传入中国,东汉以后,佛教开始慢慢被大众所接受,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甚至影响到了当时的文学创作。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不仅影响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发展,佛教艺术也被广泛地接受,且形成了中国的禅宗文化,进而影响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现在也可以看到千年的古刹,善男信女们去寺庙里祭拜、祈福。可见任何民族只要相互接触,经过长时间交流、融合与认同,好的民族文化都会被对方自然地接受,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必然具有先进性和丰富性。

二、东亚传统文化对现代化进程的重构

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确立了人类精神的第二次飞跃,并“预感到这个主轴不在美国、欧洲和苏联,而是在东亚”。[7]随着全球意识与开放观念的加强,继承与发展传统的优秀文化,重构传统文化在东亚各国势在必行。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其核心的精华部分被保留下来。“是否也能够成为一个文化的共同体,则主要取决于各民族文化融合、心理的认同程度”。[8]由于语言、文化多元性和地域性妨碍了这种认同,传统文化涉及到了人们现代化的生活,同时也涉及了民族的风俗习惯、思想观念、国家制度等一系列非经济现象问题的挑战,处于传统文化如何保持自己的特色,如何继承与发展这些传统文化,又能与现代化的构建相适应,面临最严重的挑战。现代化科技大量应用严重冲击着东亚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现代传媒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包括一些民间艺术、习俗以及礼仪、服饰、观念甚至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都对传统文化有了很大的冲击:如高科技等通讯设备的使用,不断冲击着各民族传统信念。人们感受到现代传媒的快捷和先进方便的同时,放弃了本民族传统,开始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一种时尚。比如韩国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传统的民俗活动正在日益衰退,民歌,民谣的歌手难觅,甚至传统的《阿里郎》之歌,年轻一代都找不到几位能够唱好;在众多的村落中,只有一些年纪大的老人偶尔哼一下之外,对年轻人已是索然无味的陈年老调。在日本除去生活习俗层面上的东西,传统文化的内涵已经是现代化公民意识了,最著名的“花道和茶道”已不受年轻人欢迎,原因之一是复杂的“谢礼”制度让年轻人觉得麻烦,为此更多的人开始取消“茶道和花道”。在中国具有“民族之乡”的广西,过去很多人都能够即兴编歌斗歌,如今“刘三姐”的歌声已经不如以前盛行。迄今为止满文、少数民族精湛的民族工艺和建筑、皮影戏以及最具有代表性的服装旗袍等等这些传统文化的掌握者和追随者也相对减少,受传播因素、经济效益、现代时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独特传统交通工具开始消失,一些有效的民族医药也失去了市场,如果年轻人不再热衷这些传统,那么将来这些传统文化就有可能消失。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相互继承与发展的一种关系。有的传统文化消失之后不可再生,而有的传统文化是过去的现代化,是今天的古代化;现代又是从古代演化而来,“传统给现代准备了基地,现代化的速度与高度,无不这样那样地依赖于传统的成就”。[9]在今天的世界经济一体化时代,东亚各国都在全力保护和开发自己传统的文化,使其文化保持多样性和传统性,有些民族更多地倾向于民族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与保护,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效益。比如:近年来北京的旅游业发展迅猛,主要来参观的旅游者不但有本国人,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他们来到北京不仅参观名胜古迹,还在疲惫的时候被带到同仁堂让老中医给诊治,在领略了针灸还有推拿按摩等技术后,也买一些中国的传统品牌中药,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体系,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民族传统文化的知名度也快速提高。韩国的济州岛,原本是韩国的偏远之地,是古代犯人流放的地方,并未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岛上依然保留自然古朴原始的面貌。20世纪八九十年代韩国政府把济州岛作为旅游业发展基地,使其传统文化不断走出封闭的环境,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为了保护海产资源,济州岛禁止养殖海产品,因为养殖会带来环境污染,海女们在休渔期才能下海,且不可穿潜水衣,以防水质污染,这些保护措施使济州岛的传统原貌保持较好,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传统文化交流与经济交流潜移默化地相互交融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现代独特的传统文化形态,这对传统文化创造与科技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没有文化的交流,人类社会就无法进步”。[10]现代化是一种在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继承,各民族必须怀有开放的心态面对社会的发展,不断地继承和重构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与现代化接轨。

三、东亚多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构建

东亚各民族之间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交流与碰撞带来了现代社会的构建,具有深刻内涵和多样性的东亚传统文化对人类精神的复兴与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民族传统文化来源于民族的生活,民族成员对待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方式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否得到保护、创新的重要原因”。[11]在现代化东亚一体化的市场经济、金融跨国流动、大众传媒、现代通讯技术、网络、传统文化交流以及旅行、移民包括跨国婚姻等等社会现象,有一种超越国界的趋势,形成了东亚多重传统文化符码框架下的社会构建。目前,东亚传统文化并非是传统文化的简单回归,而是在文化内涵、结构和形式等方面都超越了传统,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传统,呈现出一种彼此贡献优秀价值的作用。如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1996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擂台墓,为东汉灵帝(168~189年)时的青铜器,其造型为一匹骏马,马呈飞奔状,三足腾空、昂首扬尾、右后足下踏一展翅奋飞的“封神鸟”,改变了传统天马的造型手法。又符合力学平衡原理,蕴含丰富的天马文化内涵,表现了飞马凌空飞驰,给人一种惊心动魄之美感。这尊青铜器物,无论是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能代表中国数千年的灿烂文化。马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旅游工具,1983年10月,在众多珍贵传统文物中,“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构建的标志,也因此把马的形象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如今的青铜马,也被造成陶瓷的“马踏飞燕”在传播,这是一种在保持民族文化符码基础上的博采众长,是中国传统文化改良后继续向前发展的一种现代化的表现。《百人一首》是日本广为流传的集合了七百年的100首和歌,讲述了流传后世的和歌名匠每年创作和歌的过程。在江户时代还被制作成了歌牌“歌留多”作为游戏和竞技项目。还有《昭和元禄落语心中》的“落雨”,起源于300多年前的江户时代,是日本传统的曲艺形式之一,犹如中国的传统单口相声或者是评书。表演的内容大都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小故事,风格幽默、讽刺同时令人深思。《皆中》是以“弓道”为主题的漫画,“弓道”是日本传统的一种竞技运动,也是流传至今的古武道之一,除了用弓把箭射到标靶上的要求以外,动作、礼仪以及精神要素也很重要。为此日本动漫已成为日本独有的产业文化中的“品牌”。“不仅给日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成为向世界传播日本文化的最佳载体,正是由于铺天盖地的日本漫画、卡通片、电子游戏与日本电视剧,使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的青年人了解了日本,接触到日本文化!”[12]这些传统的文化符码通过现代化的重新构建形成了一种现代化的文化符码的构建。韩国传统造纸技术和活字印刷以及简单的泡菜等传统文化都作为一种文化主题甚至被建成博物馆,到处都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传统乡土风情的“民俗村”,以及各级政府包括民间团体举办的“假面舞节”“泡菜节”“旅游年”等活动。以综艺节目以及韩剧来寻找传统文化,一方面是通过寻找传统文化唤起国民对传统风俗文化的记忆与传承,另一方面则通过传统文化的追寻,来扩大文化交流,理解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增强东亚各国及人民之间精神上的融合,以求共同发展。

传统文化多种多样,在“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产生大量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业,直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地理比邻、文化相似的东亚国家具有情感上的认同感,可推动东亚各国文化产业发展为基础,形成东亚文化共同体。仅凭各国单一的文化市场,中国、日本等国家无法与美国进行竞争。如果东亚各国建立长期文化合作机制,形成统一、稳定的文化市场,将会具有规模竞争力,同时促进亚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13]中国自身就是个极大的资源市场,而三国的合作则很有发展前景,无论是针对中国的韩流还是日流都有广阔的销售市场,三国如果在旅游、贸易、人文交流、文化等项目上合作,共同宣传传统的文化特色,会更有利于三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构建。特别是日本以及韩国,“他们自始至终都在大量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并以物质文化日益接近中国的主流社会,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14]随着韩国文化输出方针政策的出台,经过韩国影视文化向世界各国的传播,世界各国对韩国饮食、服装、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韩国抓住有利的契机,把韩国的化妆品、服装以及泡菜积极与市场相结合,推动具有民族特色的产业蓬勃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始,韩国化妆品作为雕塑美丽的主要利器,在研发中结合了传统与现代先进的技术,依靠抗皱、抗衰老和增白功能的产品,以超高的人气,过硬的质量,成功占据了本土护肤品市场的主流地位,创造了全球化妆品发展的奇迹,这种优质的产品不仅在本土获得了青睐,同时在亚洲各国乃至世界被认可。这种文化的互动带来了一种创新。“新的传统文化特质、文化制度就会建立起来,适应社会内在的结构,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文化风格、文化模式、文化变迁也就从无序走向有序的状态”。[15]

猜你喜欢

现代化民族传统
我们的民族
边疆治理现代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