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01-21范晓亚
陈 杰 范晓亚
(宿州市萧县生态环境分局 安徽宿州 235200)
引言
人们日常所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最主要的就是人与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动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逐渐演变为对抗、征服。随着社会要素及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然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人们对自然随意破坏,开采过度,最终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草地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沙漠化严重,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可持续发展。
1 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式
1.1 过度追求经济发展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这样的发展模式应当是纯经济模式,完全没有考虑生态环境的影响,只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回报。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模式在短期内能够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但时间一长,这种模式会直接导致地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久而久之,生态环境会直接阻碍经济效益的提高。
1.2 过于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效益的发展模式
这样的发展模式应当是纯生态模式,并没有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一味的保护生态环境从长远来看,虽然能够获得相应的生态效益,但却无法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1.3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以经济发展作为基础和前提,一旦忽略经济发展对生态保护的重要作用,那么生态环境就会失去保护资金和相关的技术。通过对地区经济的大力推动,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而同时,经济发展也需要生态环境的支持,生态可持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当前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对生态环境的分析,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和能力的主要指标。
2 以生态环境高保护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2.1 发展循环型生态农业经济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建设,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当积极发展循环型生态农业经济模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基于此,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引导地区政府部门及各个乡镇基层单位全面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有效结合,实现共同发展,对工业、农业中的废弃物进行二次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加强对生态农业建设过程的监督管理,严格把控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肥料,杜绝农业污染的出现。通过这样的方式,搭建起高效完善的农业发展结构,提高集约化农业水平,逐渐实现农业发展的标准化和有效化,推动生态农业的稳定建设。
2.2 积极发展循环型乡镇企业模式
要充分推动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协调发展,就应当积极开展循环型乡镇企业发展模式,对地方区域内的工业发展进行有效的布局,分析其内部结构,在进行循环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改造,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还应当注重对产业链的发展推动,实现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将农村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分析,充分发挥出其价值和作用。众所周知,对于农村而言,乡镇企业能够有效推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深刻的宣传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引导其在规定范围内进行生产经营,通过这样的方式切实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2.3 发展循环型现代服务业模式
绿色消费已经逐渐成为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首先,相关政府行政部门应当注重采购行为的发展,对人们的消费方式和行为方式坚持正确的引导,逐渐形成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并且营造出相对和谐的社会风气;其次,农村旅游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相关工作者应当加大对生态旅游业的重视程度,通过开展一系列生态旅游示范活动推动经济发展,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最后,切实拓展农业发展的领域,找出经济发展的可靠增长点,基于我国相关环境保护法律规章,提高服务行业的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相关职能部门应当采用发展循环型生态农业经济模式,积极发展循环型乡镇企业模式,发展循环型现代服务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