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青年党校在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实践与探索

2019-01-21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党课党校支部

(天津市红桥区职工大学,天津 300131)

长期以来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已经形成了以思政课程为基础,以大学生青年党校为主阵地,以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要管理者;与学校各职能处室、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但是随着“微时代”的到来, 从以前报纸和书籍的旧媒体、到网站和论坛的新媒体、再到现在微博和微信的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和思想交流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网络新媒体具有互动参与、受众广泛、形式多样等优点深受青年大学生的追捧和喜爱。新时代微属性的自媒体迅速占领了高职院校广大党员师生的精神生活阵地,也给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如何将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与新媒体有效结合, 创新高职大学生青年党校工作模式,成为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 高职大学生青年党校的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高职学生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积极靠拢党组织。大部分优秀学生纷纷加入青年党校学习。因此,高职大学生青年党校已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学生党建工作的主阵地。高职大学生青年党校一直以来受到高度地关注与重视,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模式。在管理上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学生德育部门或学生团委主抓基本工作,学校思政教师负责具体教育指导,班主任和政治辅导员负责联系与协调。在教学上青年党校定期招收新学员,然后组织学习与交流,最后进行考核。根据大思政的教育理念高职大学生青年党校工作已经逐步融入了日常教学、教育科研、校企合作、思政教育等方面,对高职学生政治思想引领作用非常明显。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微博、微信走进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每个人都从信息的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在制作者,各种信息资讯爆炸式增长。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旧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前学生从书本上获取知识,现在也可以拿起手机、打开电脑随时随地获得不同类型、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知识信息;以前学习是长时间集中式学习,现在可以随时随地碎片化时间分散式学习;以前学习后需要面对面交流沟通,现在通过网络可以把身处在天南海北的同学随时邀请进行视频通话交流。因此,在微时代下青年党校传统的教学育人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 高职大学生青年党校发展中遇到的瓶颈

(一)党校学习时间“缩短”

高等职业院校一般学制为三年, 由于培养的学生是应用型专业技术操作人员,需要大量实践操作训练。因此,高职学生都会安排长时间的顶岗实习任务。一般高职学生在校六个学期三年,前五个学期在校进行学习,最后一个学期下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甚至有些学校会采取前四个学期在校学习,五六两个学期进行顶岗实习的方式。这样就使高职学生在校时间大大缩短,青年党校对学员的选拔、培养、考察和评价的时间也非常短暂,传统模式的“三会一课”难以保证有效开展。由于学生在校时间的缩短, 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也明显受到限制和影响, 客观上影响了青年党校的持续发展。

(二)党校教育形式“老化”

高职大学生青年党校主要是课堂面授的教育形式, 由于党校学员人数众多,所以采取合班教学,存在着填鸭式教学,空洞说教,课堂学习氛围沉闷,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导致党校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传统的课堂面授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党课教学的需要。

(三)党校教育内容“虚化”

高职大学生青年党校教学内容集中于思政课程理论讲解, 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党章》等课程,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人格塑造、理想信念树立、法制观念形成、心理健康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党课教学内容陈旧, 不能与当下学生实际生活接轨,脱离了学生的认知范围,不适应新一代青年追求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需求, 虚化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对青年党校课程教学整体认同度较低。

(四)党校育人效果“弱化”

高职大学生青年党校育人功能有逐渐“弱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为了讲授党课而讲课”,没有对党校实践育人和引领青年思想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位,党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 没有很好的融入学生校园文化学习和生活中, 党校学员对党课活动兴趣低、收获少,育人效果不断弱化。微时代下对于运用“互联网+思政”的教育模式,认识不到位,运用新媒体引导师生的能力不强, 未能凸显出利用新媒体潜移默化开展思政教育的效果。

(五)党校受到“多元化思想”冲击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媒体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但同时也给高职大学生青年党校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各类信息成几何倍数的增长和传播, 高职学生每天面临着成千上万条信息,其中有些信息可以帮助扩展视野和增长知识,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但也有大量负面消极、甚至是虚假造谣生事的信息, 其中充斥着拜金主义、腐化思想对于辨别能力弱、意志力不强的高职党校学员容易受到蛊惑, 思想意识形态收到冲击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高职大学生青年党校在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与探索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自媒体时代下,高职大学生青年党校重新审视当前学生党员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正确分析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形式、新特点、新要求,以及大学生青年党校学员的新需求,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在青年党校教育中的作用。我们经过不断地摸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四微一体”的教育模式,即 “搭建微平台、建立微支部、创建微党课、创新微活动” 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模式。此种教育模式拓展了大学生党校学员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丰富教师教学方式和互动渠道,真正实现了教育路径上的虚实结合,师生“线上线下”互动,达成了“党课”与“生活”的深度融合。

(一)“四微一体”的内涵

“四微一体”教育模式的核心思想和方式是利用信息化微信公众平台,搭建高职大学生青年党校网络学习新平台(微平台),青年党校学员根据自身时间和教学安排,通过扫描党校微平台二维码的方式加入“微支部”,在“微支部”中进行微党课的学习和参与线下主题教育实践的微活动。并在“微支部”中交流学习体会与实践活动的感悟,提交思想汇报,与其他党校学员交流讨论与分享学习心得。最后利用党校微平台的大数据对所有党校学员评价与考核。“微平台、微支部、微党课、微活动”,四微一体,紧密结合,相互协作,共同推动青年党校工作的发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二)搭建“微平台”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以前以校园网站开设党建栏目和建立微博的网络学习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随时随地、碎片化的学习需求。因此,高职大学生青年党校借助微信公众平台以微党校形式作为青年党校的延伸和补充,通过搭建微平台、开办微党课, 方便学生利用自身的碎片化时间来进行学习和交流。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共享、学习、交流,从而提升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微平台栏目主要有四大类:“微支部”、微党课、微活动、微讨论。其中“微支部”栏目主要是提供‘微支部’的报名、‘微支部’中学员信息的录入、查询及修改功能;微党课主要提供以微短文、微视频、微语音等图文并茂、影音结合的新型党课资源;微活动板块主要发布最新主题党课及实践活动信息;微讨论主要是党校学员交流、讨论、分享的场所。党校微平台凭借着影音结合、图文并茂的丰富教育资源,形式多样自主选择的沟通交流方式,方便灵活的学习渠道的特点,已经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又一重要学习载体。

(三)建立“微支部”

建立“微支部”是青年党校的一项创新。“微支部”是一个虚拟的网络学习组织,其中每个“微支部”的人数不能超过25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党校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时间,通过新平台报名选择加入不同微支部进行学习。每个“微支部”中都配备2名思政教师和1名党校见习辅导员,思政教师主要负责微党课讲授和辅导工作。党校见习辅导员主要负责党校学员微党课和微活动的考勤管理、思想汇报收交和考核成绩管理等工作。党校见习辅导员主要是大三即将毕业的学生党员担任,他们主负责紧密联系党校学员,与党校学员之间开展良好的交流沟通,而且可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此举很好的解决了毕业班学生党员考核与评价工作。党校学员在微支部除了学习微党课以外,还要参加线下主题实践的微活动。最终有思政教师和党校辅导员共同为学员评定考试结果。这种学习方式组织灵活,避免了大班教学的效率低,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增强大学生党校学员对党课学习的兴趣,提升青年党校教育的实效性。

(四)创建“微党课”

在“微时代”下,以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为主要讲述内容,利用短视频、“语音+图文”等表现形式制作的微党课,通过微信群向党校学员随时推送的学习方式已成为一种学习潮流。在“微党课”的学习中,除了跟随学习之外,还有大量主动参与的“微讨论”学习途径。“微讨论”是指以“微支部”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由党校辅导与或者“微支部”中任意一名党员围绕某一主题发起讨论。在讨论中党校学员可以阐述自身的思考与认知,并在交流中不断进行思想碰撞,相互学习提高,通过此种方式使“微支部”中每一个成员,对主题都有清晰而深刻认知。“微党课” 依托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内容精炼、形式新颖,与传统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实效薄弱的面授党课形式相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因此,“微党课”在学校中悄然兴起。“微党课”有 “三个统一”的特点:即教育内容与时代发展要求的统一,教育方式与新技术应用的统一,教育形式与大学生群体特性的统一。青年党校已经把“微党课”作为大学生青年党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和载体。

(五)创新“微活动”

青年党校除了以微党课为主要载体,为党校学员讲授党的理论知识外,还开创各种主题鲜明的党课微活动。第一以学生讲师团为载体,利用每天课前十分钟和每周班会课时间,让学生讲师团成员用自己身边的真实实例讲述党的知识、理论和方针。避免了灌输式学习,让学生转换为学习的主人。第二以绘制动漫作品比赛为载体,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动漫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让学生用手中笔绘制党的社会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教育。第三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利用学校社团排练党的红色歌曲、朗诵红色诗篇和排练党的红色情景剧,用艺术氛围感染每一个学生和启迪学生的心灵。各种微活动通过党校微平台及时推送活动信息,积极宣传,构建了多途径、多层次、全天候、全方位的思政育人环境,营造了风清气正、昂扬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提升青年党校的育人效果。

四、总结

微时代的到来,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大学生青年党校的这个阵地,发挥青年党校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优势,利用“四微一体”新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微支部”的作用, 进行微党课的学习,在微活动中锻造自己,在“微讨论”中不断提升自己。实现青年党校与学生党建工作协同联动,共同发展,从而助推高职学生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猜你喜欢

党课党校支部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支部联建润“甘泉”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乡村党课可以这样上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乡音党课”可以多一些
《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支部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