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MRl与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2019-01-21张爱红通讯作者
王 霞,塔 娜,勉 丽,张爱红(通讯作者)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6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主要表现为粥样斑块的形成与内膜下脂质的聚集、斑块不等量出血等症状[1],容易引发心肌梗死、脑部供血不足、脑卒中等疾病,使患者产生脑功能障碍[2],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本文针对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经血管造影(DSA)检查后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总结并归纳高分辨MRI与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经血管造影(DSA)检查后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有严重的肝肾器质性疾病者、有精神类疾病无法沟通者,以及治疗中途转院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纳入对象均经血管造影(DSA)检查后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本人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将42例患者以计算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其中观察组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5~71岁,平均(55.36±5.27)岁;对照组中男12例,女9例,年龄46~72岁,平均(54.98±5.14)岁。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检查的方式,检查时患者应平卧,分别对颈内外动脉以及距颈总动脉分叉1cm、2cm处进行检查,探测内容包括斑块的大小、形状、位置,以及内膜的厚度,回声情况等,检测完成后由超声科医生对图像进行分析并给出结果。所选用的仪器为Philips 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定为5~12MHz。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高分辨MRI检查的方式,检查时患者应提前除去所携带的金属物品,以免影响到探测结果,应取仰卧位,将线圈对称放于患者颈部,对颈总动脉分叉位置进行扫描,扫描内容应包括三维时间飞跃、T1加权、T2加权等项目,所选用的仪器为Siemens Magnetom Skyra 3.0TMRI扫描仪。
两组患者经超声检查或高分辨MRI检查后,均应使用血管造影(DSA)方法进行诊断以确定病情。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有效:超声检查或高分辨MRI检查与血管造影(DSA)方法检查结果高度一致;无效:超声检查或高分辨MRI检查与血管造影(DSA)方法检查结果不一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将42例经血管造影(DSA)检查后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的研究数据均输入至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有效率采用率(%)表示,处理方式为χ2检验,结果显示P<0.05时,便形成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诊断有效率对比
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进行对比,观察组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19例,无效2例,诊断有效率为90.5%;对照组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13例,无效8例,诊断有效率为61.9%。观察组诊断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见表。
表 两组患者诊断有效率的对比[n(%)]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最易受到影响的为颈动脉,而老年患者体质差,血流速度减缓,血管阻力升高,很容易生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引发脑卒中等一系列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多用超声与高分辨MRI的方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诊断,但超声检查的分辨率较差,对病理反应的分析误差较大[4],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分辨率高且误差小的高分辨MRI技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在本次试验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诊断有效率为9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两者之间相差较大,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说明使用高分辨MRI检查方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进行诊断的诊断效率更高,结果更为准确,可以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与超声检查相比,使用高分辨MRI检查方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进行诊断,诊断有效率更高,并能准确对斑块的成分和形状进行分析,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