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脉旋磨术合并PCI治疗高危冠心病的效果观察

2019-01-20胡慧涟张静张翠莲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28期

胡慧涟 张静 张翠莲

【摘要】 目的:探讨冠脉旋磨术合并PCI治疗高危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102例接受冠脉介入诊疗的高危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实施常规PCI治疗、冠脉旋磨术合并PCI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生活质量、随访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脉旋磨术合并PCI用于高危冠心病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改善患者的康复状况。

【关键词】 冠脉旋磨术 PCI 高危冠心病

Effect of Coronary Atherectomy Combined with PCI in the Treatment of High-risk Coronary Heart Disease/HU Huilian, ZHANG Jing, ZHANG Cuilia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19, 16(28): -148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of coronary atherectomy combined with PCI in the treatment of high-risk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 A total of 102 patients with high-risk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ho underwent coronary interven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y were respectively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PCI, coronary atherectomy and PCI, the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disability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operation time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hospital stay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follow-up complication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oronary atherectomy combined with PCI for patients with high-risk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as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and high safety, it can improv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Coronary atherectomy PCI High-risk coronary heart disease

First-authors address: Ganzhou City Peoples Hospital, Ganzhou 341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28.038

近年來,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基础疾病群体规模增加等的影响,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升高[1]。高危冠心病具有典型的治疗难度高、预后差等特征[2]。如何改善高危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已成为临床冠心病管理的重点所在。为了确定冠脉旋磨术联合PCI治疗的价值,本研究针对102例高危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本院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102例高危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1例。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伴严重纤维化病变或钙化病变。排除标准:伴其他严重并发症。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手术治疗均由同一批医务人员完成。对照组常规PCI治疗,试验组实施冠脉旋磨术合并PCI治疗:(1)术前准备。术前1 d、手术当日患者口服300 mg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100 mg/片,30片/盒)等。依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选择适宜的旋磨头。本组35例高危冠心病患者所选旋磨头直径≥2.15 mm,术前测试阶段,旋磨头转速设置为(5.0~7.0)万转/min;本组16例所选旋磨头直径<2.14 mm,测试阶段转速控制为(4.0~5.0)万转/min。引导导管规格参照旋磨头直径确定,本组16例患者选择8F引导导管,12例选择7F引导导管,23例选择6F引导导管。(2)冠脉旋磨术联合PCI手术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入室后,给予静脉注射12 500 U肝素(生产厂家: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2051,规格:2 mL/支)。置入引导导管后,利用引导导管将旋磨导引钢丝置入冠脉狭窄处,并停留于冠脉血管远端位置。于低速条件下,逐渐将旋磨导管沿旋磨导引钢丝置入冠脉狭窄近端,将旋磨机转速调节至高速状态。术中按照1 000~2 000 U/h速率追加适量肝素。行旋磨操作时,注意控制旋磨时间及所产生的磨屑量,观察磨屑是否正常清除,以防诱发远端栓塞。术中持续经冠状动脉加压滴注旋磨冲洗液(含肝素、异搏定、硝酸甘油三种有效成分)。于同一冠脉病变位置,持续旋磨2~3次,待旋磨头接触冠脉管腔时的转速达到近空载状态为止。此时,可将旋磨头移动至病变近端。冠脉狭窄段病变的旋磨进度按0.5 mm/s速度处理,术中如发现患者出现血管痉挛等异常,立即将旋磨头转移至引导导管内。旋磨结束后,以低速状态缓慢将旋磨头导管退出。经造影评估满意后,给予患者PCI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1)康复情况,统计住院期间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致残标准:伴有明显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2)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开始到手术结束的时间)、住院时间(入院就诊到康复出院的时间)。(3)心功能与生活质量,心功能采用左室射血分数指标评估,50%~70%为正常范围;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估,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4)治疗安全性,以术后10个月为末次随访点,评估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再发心绞痛评价标准: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休息或口服硝酸酯类药物症状缓解;心电图呈动态演变,或伴T波倒置;心脏彩超提示局限性室壁运动异常。再发心肌梗死评价标准(满足如下标准中两条即可):术后出现缺血性胸痛症状;有血清心肌酶谱升高与回落;有心电图特征性ST-T动态演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平均年龄(65.1±2.8)岁。试验组男30例,女21例;平均年龄(65.4±2.7)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 两组致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 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试验组,但住院时间长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心功能与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与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心功能差异不显著(P>0.05),而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5 两组治疗安全性 术后随访10个月,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字2=4.883 0,P=0.027 1),见表4。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的常见病[3]。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升高,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加。此类患者的典型特征:影像学检查可见严重纤维化或冠脉钙化。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来看,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典型方法之一[4-5],这种治疗方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价值已经得到了证实。但临床经验表明:高危冠心病的治疗仍然是介入治疗领域的重难点所在[5]。常规介入治疗用于高危冠心病患者,效果尚可,但这种治疗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由于高危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较为复杂,严重钙化状态对介入治疗操作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阻碍[6]。此外,由严重冠脉钙化带来的慢性闭塞病变或成角扭曲病变等,均容易增加介入治疗的难度,并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7-8]。针对上述状况,如何确定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改善高危冠心病的关键所在。

冠脉旋磨术是一种新型手术方法,这种治疗方法以严重纤维化、严重钙化病变为适应证[9],其典型特征:术中可根据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选择适宜规格的旋磨头,经旋磨头分离伴纤维化、钙化冠脉硬化斑块[10]。与其他手术治疗方法相比,这种手术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在于:旋磨头可与正常冠脉血管发生接触时自动弹开,而当接触到纤维化或钙化组织时则可发挥旋磨、切除作用,改善冠脉狭窄病变[11]。

冠脉旋磨术在高危冠心病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优势具体体现:(1)确保冠状动脉内壁光滑。对于因严重纤维化或严重钙化而增加手术治疗难度的高危冠心病患者,既往手术治疗多采用球囊扩张方法,纠正局部冠状动脉狭窄[12]。但狭窄段冠状动脉经球囊扩张术处理后,局部血管内皮平整度较差,而相比之下,冠脉旋磨术中适宜尺寸旋磨头与旋磨转速的控制,可充分调整磨屑大小,保障最终狭窄段冠状动脉内壁的光滑程度[13]。这一优势为冠脉旋磨术在高危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推广奠定了基础。(2)术中牵张作用较小。局部冠状动脉因病变影响产生弹性变差、脆性增加等改变,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如术中操作对冠状动脉血管的牵拉作用较大,则容易增加手术治疗风险,甚至可能诱发血栓形成[14]。而冠脉旋磨术与局部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契合性则决定着旋磨头于高速条件下,可以较小牵张力作用,清除冠脉血管内钙化斑块[15]。由于术中对冠状动脉形成的牵拉作用处于安全水平,因此这种手术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3)为介入治疗的实施奠定基础。目前临床仍然将介入治疗作为冠心病治疗的首选方法[15],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也不例外。高危冠心病患者直接实施介入治疗的难度较高,而引入冠脉旋磨术后,经冠脉旋磨术处理的冠状动脉血管条件符合实施介入治疗的要求[16-17]。(4)改善预后。相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高危冠心病患者在病情严重程度方面的特殊性决定着这一群体更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进而影响康复状况与预后[18]。给予冠脉旋磨术治疗后,这种手术治疗方法对异常冠状动脉的处理可从根源上减少或避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这种治疗方法在改善高危冠心病患者预后方面具有明显优势[19]。(5)改善冠脉血管条件。冠脉旋磨术按照先远端、后近端的顺序,逐一清除病变冠脉的钙化斑块,改善冠脉血管条件。术中可根据病变冠脉血管条件,选择适宜的旋磨头尺寸;术中对旋磨速度、磨屑产生量的合理控制,可有效恢复冠脉血管的通畅。

本研究为评估冠脉旋磨术合并PCI治疗的价值,分别于对照組、试验组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推行常规PCI治疗、冠脉旋磨术合并PCI治疗,结果提示:试验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仅致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冠脉旋磨术的引入具有一定的控制高危冠心病死亡率的作用,其原因可能为:常规介入治疗在处理因钙化或纤维化而形成的严重狭窄段区域时,容易因明显牵拉作用、手术操作失误等提高手术风险;而冠脉旋磨术则以可在充分减少对正常冠状动脉血管损伤的基础上,恢复狭窄段冠脉的通畅[20]。因此,试验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偏低,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冠脉旋磨术合并PCI治疗方案,有助于加速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术后康复。这可能与冠脉旋磨术在控制血管牵拉作用、旋磨转速可调控等方面的优势有关。而两组随访结果显示,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冠脉旋磨术在长效改善高危冠心病患者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综上所述,冠脉旋磨术合并PCI治疗方案的引入,可保障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安全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覃善都,刘焕云,谭亚军,等.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和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计划性旋磨中的对比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8,32(11):761-764.

[2]张慧平,赵迎,郑耐心,等.补救性旋磨技术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8,26(9):510-516.

[3]郑泽,柳景华,范谦,等.低转速和高转速旋磨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对比研究[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8,26(8):425-429.

[4]胡昊,吴佳纬,余晓凡,等.冠状动脉旋磨术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8,21(4):544-547.

[5]唐少梅,李洁源.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术中的护理配合[J/OL].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5):176-177.

[6]林常,李存仁,刘丽媚,等.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6):3053-3054.

[7]胡宾,周玉杰,贾德安,等.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斑块旋磨和药物支架置入术治疗严重钙化病变的安全有效性[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5,33(5):666-669.

[8]马丽嫦.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斑块旋磨术在冠脉钙化病变治疗围术期心理护理效果评价[J].实用老年医学,2015,28(9):785-787.

[9]汤喆,白静,高磊,等.旋磨术联合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6(6):568-570.

[10]王涟,宋杰,徐标,等.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在严重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中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5,30(7):1127-1130.

[11]温尚煜,于宏颖,孙志奇,等.经皮高速旋磨治疗冠状动脉钙化分叉病变:单中心经验[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4,22(2):102-105.

[12]张传寿,廖洪涛,张斌,等.冠状动脉内旋磨术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4,22(2):111-113.

[13]余茂生.旋磨术在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狭窄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A].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南方各省市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港澳地区心血管病专科学院.第15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C].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南方各省市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港澳地区心血管病专科学院: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2013.

[14]禚红艳,赵学忠,郝守艳.冠状动脉旋磨术在老年人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學杂志,2015,33(6):1270-1272.

[15]禚红艳.冠状动脉旋磨术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D].长春:吉林大学,2015.

[16]陈瑞晓.后扩张在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PCI术中的应用研究[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15.

[17]洪浪,王洪,尹秋林,等.冠状动脉旋磨术在冠心病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5,16(5):382-384.

[18]洪浪.冠状动脉旋磨术在冠心病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广东省医学会、澳门心脏专科学院.第12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C].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广东省医学会、澳门心脏专科学院: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2015.

[19]肖长华,杨希立,李健民.冠脉内旋磨术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附9例报告[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2,8(4):252-254.

[20]杨希立,肖长华.冠状动脉旋磨术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在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5,11(4):259-261.

(收稿日期:2019-02-18) (本文编辑:程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