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到“点”培养文本鉴赏能力
2019-01-20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山丹育才中学刘惠玲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山丹育才中学 刘惠玲
阅读活动不仅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升其性情,更能够给人带来极致的审美体验,无论是“形神兼具、文质彬彬”的古诗文,或是“情景俱到,既细且清”的现代散文,皆能够给人以文学上独特的审美视角。而当前语文教学面对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以鉴赏的眼光和思维进行阅读活动。因此,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阅读必须做到“点”上,阅读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一种“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过程,到“点”就意味着抓住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产生“对话”,力求实现对文本意义上的“再造”。基于此,我将从“语言探究点、思维探索点、情感共鸣点、阅读扩展点”四个角度切入,具体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
一、语言探究点
卓越的文学作品,都从整体出发写作局部,以各个局部构成作品的有机整体,表达主题。局部相较于整体,往往更富有意义,除了服务于整体外,更是作者独特情感的表达。而所谓的局部正是我所论述的“语言探究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整体、准确鉴赏局部,准确地体会到局部语言特点,准确地体会到作品整体的有机性和主题意义,让学生明白简单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例如:在教学“陋室铭”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升学生文本鉴赏能力,感受文章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首先,我会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注重文章的字音和节奏,对文章的语言特点有整体的认知,之后,我会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局部入手,品析句子,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陋室的环境,通过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把它们写活了,给人的感受不再是凄凉、荒芜,而是生机盎然、幽雅的环境,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再如,“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出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彰显了作者安贫乐趣之人生趣味。进而,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鉴赏文章的表现手法,比如,开头的“起兴”手法以及最后的“典故”的运用,都彰显出文章语言上的精妙之处。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意义,而且有利于学生积累文学经验,增强文化底蕴。
二、思维探究点
“思维探究点”是指在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具有抽象意义上的意象表达,旨在让学生产生深度思考。众所周知,优秀的作品从不缺乏关于人生、命运等抽象意义上的思考,而抓住这点,是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发展关键。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文本中过程中产生对文本意义的多元化思考,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例如:在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一首现代诗歌时,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诗中蕴含的道理,我会以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展开教学。首先,我会以问题进行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欺骗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话题,人们欺骗了你,你会感到愤怒、伤心、甚至失望,但如果生活本身欺骗了你呢?你会是什么感受?”从理性和感性双管齐下,提升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之后,我会让学生通读课文,总结文章大意,从阅读中寻找自己内心的答案。进而,我会结合学生实际,提问学生: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句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并从理性的高度深入分析过去、现在、未来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三、情感共鸣点
“情感共鸣点”,顾名思义,是指学生、文本、教师之间产生意义上的“对话”。文本虽止于文字,但情感是无止境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尝试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文章的孤立的个体,整合为相互联结、有机统一的生活画面,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背影”这一课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背影”作为主体在美学和伦理学上意义,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首先,我会让学生通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最令人感动的一处,并试着用语言描述被感动时的真实状态,并围绕这个点展开讨论。比如,学生抓住父亲为“我”买橘子的那一幕。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由于什么原因让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很快流下眼泪呢?”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进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总结作者另外“两次落泪”的原因,从而深刻体会文章中表达的父亲对儿子的万般体贴;儿子对父亲的真诚理解和感激之情。
四、阅读扩展点
文本鉴赏应立足于文本本身,但也要着眼于课外,只有在广泛阅读和欣赏的基础上,才能使自己的审美感受和体验得到根本性提高。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文本展开深层次拓展,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阅读交流活动,从而保证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为鉴赏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完庄子的“北冥有鱼”这一篇文章后,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庄子的思想境界,我会以“庄子”思想为话题,在课堂上开展阅读交流活动,从庄子的政治、个人理想等角度展开全方位的探究,并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活动,从而让学生对庄子思想的利弊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五、结语
在初中语文阅读鉴赏中,要根据学生鉴赏心理的运行轨迹,立足于文本,逐层深入,往返流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感知、去理解、去深悟形象,才能实现文学教育的优化效应。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具体采用什么教法,并无定论可言,只要是有利于学生思维和审美体验的均可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