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教学,浸润联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019-01-20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园庄中心小学郑雪琴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园庄中心小学 郑雪琴
一、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普遍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他们能感受到数学的有趣,自然学习起来很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他们只感受到数学的枯燥与无趣,那么很容易会产生倦怠感和厌烦倾向。保持小学生的兴趣,教学情境创设是一种重要方式,能够让小学生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产生认识数学的欲望,从而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证清晰感知和灵活的大脑。当然,所引入的情境必须契合教学内容,同时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尽管公理化的数学是数学的根本追求,但数学必须回归现实生活。在合理的情境之中,数学原本的公理、定义、推论,都转化为了一个又一个生活化、趣味化的场景、游戏、故事和活动,这样就能使数学学习变成学趣味数学,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并推动其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思维的不断进步。数学要求小学生在中年级阶段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而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做到这一点,不仅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知识的区别联系,更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编织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所谓的游戏活动、故事导入,无非就是为了这一目的,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信心,使其朝教材编排的目的和意图不断前进,同时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在现代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界已经有研究证明: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对提高学生成绩有所助益。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之所以能够改善学生学习成绩,是因为情境创设的教学效率,远高于经典的填鸭式教学。经典的填鸭式教学理论认为,知识的习得必须通过反复的大量练习,并结合必要的技巧与背诵,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尽管在经典教学模式中,也通过邀请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或上台向教师提问,但这种提问和回答并非自发式的,而是建立在教师的安排下,因此成绩的提升更多与教师的水平高低有关。而教学情境创设尽管备课时间长,工作量大,但是很容易吸引学生的驻足围观和积极参与,往往只需要简单介绍,他们就能领会教师所设的情境,有时还能提出意想不到的改善方案,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步提升,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而随着教学效率的提升,几乎每节课都会有一定的时间来巩固、复习乃至预习,为下一节课做普遍,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
二、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
(一)教学较为枯燥,缺乏趣味性
数学课堂是严谨的,但同样可以是趣味的,两者结合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数学味”,然而很过教师的情境创设较为枯燥,缺乏趣味性,情境和数学教学的剥离度很大,使情境的烘托作用显得十分鸡肋。这是因为教师只看到创设情境,而忽略了学生实际,导致情境对知识内容的再现得不到发挥,学生自然无法在情境中得到体验。如很多数学教师都喜欢将数学广角作为公开课,因为该课程相对简单又十分有趣,还可以直接借鉴教材上的情境,但一些教师并不做到情境创设的趣味性,使数学广角变为枯燥的现实问题,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参与,最终使整堂课索然无味。
(二)引入情境缺乏问题意识
无论是部编版小数数学教材,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都重视情境的引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教师创设情境提供了方便,当然教师也可另外引入情境,一个恰如其分的情境在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上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很多教师在引入情境缺乏问题意识,问题多发,学生很难从开堂的情境过渡到教材的内容,甚至于牵强附会,使情境缺乏效力,课堂依然是教师的一言堂时教学。当然,课堂绝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情况,甚至有时还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这就要求情境设置必须考虑到问题的存在,使课堂无论以什么方式进行下去,学生都会主动配合,教师不能因为情境设置的存在就考虑回避和逃避,而是必须接受特定的方式方法体现它、解决它。
(三)流于表面,实效性差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深入,愈来愈多的小数数学教师开始教学情境创设,但效果有好有坏,一些教师的做法往往流于表面,实效性差。表面上看,情境教学充满整个课堂,但实际上,充斥着不恰当的引入,不仅无助于学生学习,甚至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因为占用了太多时间、浪费了太多精力,影响了教学效率。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手段,其使用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以情境设置呈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快接收。然而一些教师在情境创设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以至于教学脱离实际,学生很难充分把握情境;还有一些教师急于求成,为了情境创设而进行情境创设,采用的依然是枯燥的教学方法,老生常谈的教学情境对天性活泼、喜欢追求新知的小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一)借生活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情境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将基于教材又契合学生生活经验的内容引入课堂,以便于学生快速进入情境,并学习教学内容。小学生虽然对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他们对事物的判断仍来自原有生活经验,生活是他们汲取知识养分的第一通道,例如很多学生认识的第一个数字也许来自钟表,也可能来自电视或者广告牌,正是这些日常事物的出现,才让他们开始认知数学,因此他们对此印象深刻。因此,情境创设的首选应基于生活背景,如校园外的小吃招牌、电视上的广告等,让学生能够快速调取生活经验然后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况且,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小学数学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如分数、小数、平均数、四则运算、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等,教师可以创设微型超市的场景:0上0下、正负数、四则运算等都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然后让学生参与期间,效果自然强于填鸭式教学。
(二)借游戏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活动最具趣味性和吸引力,如果教师能够有效使用游戏活动,数学教学就会事半功倍,因为无论怎样的游戏都能吸引小学生驻足围观和热情付出,如果每节课都能让学生在玩中汲取大量知识,毫无疑问,将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游戏活动,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让其在有竞争性的游戏中绞尽脑汁,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设计游戏远不如直接引入教材上的情境容易,需要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和逻辑性,还要预交游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既要保证大多数人能够热情参与,毫无保留地展现出兴趣,又要契合教学内容,还要保持课堂纪律,避免因为课堂过于活跃导致无法控制。此外,还要做好准备工作,一次成功的游戏活动需要经过多次预想与磨合,教学经验越丰富,才能掌握得越熟练。
(三)借知识关联性创设教学情境
新知建立在旧识上,旧识是新知的常用认知停靠点。如小学生如果没有掌握乘法口诀,就不可能精通四则运算,如果没有学习小数的经验,就很难学习分数。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利用好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首先,要确定学生旧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情感,同时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和经验总结;其次,要引导学生观察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点,让学生说出定理或者算理,再创设情境,进行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分析、理解,增进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最后,要把握好教学情境创设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到整体的知识链,而不是零碎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真正将所学内化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