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服务学习”的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机制探究

2019-01-20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党性学生党员岗位

张 梦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明代教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学说、毛泽东的“实践论”、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以及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的思想都是实践育人的理论基础。随着时代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途径被人们所重视。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坚定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自觉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党员是我国共产党员群体中最具活力和素质较高的成员,是我国特色主义社会未来建设的骨干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力量。因此,大学生党员应该接受怎样的政治信仰教育和树立怎样的社会理想,是高校党建工作最主要任务。开展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党员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品格、锻炼毅力、培养奉献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其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现状分析

(一)理论与实践操作脱节,制约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效果的发挥

从大学生党员来看,大多数大学生党员都不认为社会实践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他们所理解的社会实践就是学校下发的表格填写任务,在完成实践任务时,只需要填写实践考核表即可。大学生党员,除了要参与作为普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还要展开一系列的与党相关的实践锻炼活动。但是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这些活动并没有展开的必要性。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大部分高校还是比较重视暑期大型活动的开展,但是也仅仅局限在重视这一层面上。并没有切实地对大型暑期活动展开大范围的宣传。并且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及时地给予科学的指导和足够的资金。大部分学生之所以认为学校暑期实践活动没有切实价值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学校没有做好暑期社会实践的宣传动员工作。甚至有一部分学校根本不进行任何宣传工作,直接强制性要求在校学生党员以及预备党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还有一少部分学校根本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认为学生党员最重要的是了解党课的知识,所以这些学校只对学生党员的党课知识进行考核,将党课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衡量学生党员的素质。

(二)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过程不够完善,不注重挖掘活动背后的深刻内涵

大多数的高校并没有给予社会实践活动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对学生党员还是普通学生,他们所展开的社会实践活动大部分都只关注形式和内容,并不注重切实的活动展开,这也是导致学生党员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积极性较低的最主要原因。想要改善这一问题,就必须要确保党员社会实践活动和普通社会实践活动的独立性。在普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加入有关于党的锻炼内容,是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除了实践活动缺乏独立性之外,在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也过于单一和落后。党员在通过实践活动之后并没有获得任何能力的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也没有获得一定幅度的提高,这与通过实践活动凸显党性锻炼的要求是相悖的。许多高校在进行党员教育时,只组织党员参观爱国教育基地,这样一来就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党员的活动形式,让党员的活动形式趋于表面化,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党性知识学习和交流。

(三)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组织实施欠缺连贯性和深入性

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深入性和组织的连贯性进行研究后可知,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在活动内容上较为独立,各个活动模块之间并没有搭建起有效的沟通渠道,同时这些活动都具有较为明显的时间较短的短板,无论是在暑期所展开的主题调研活动还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锻炼活动,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浅尝辄止的问题。除了活动缺少连贯性之外,在实践单位上也缺少深入性。与高校达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合作的单位并没有做好实践活动的及时反馈,同时高校也没有与单位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每年调研活动的地点由学生党员自主负责联系,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每年的活动地点都会出现变化。除此之外,社会实践单位也没有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实践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在政策方面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极大程度地遏制了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正常开展。

(四)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在后续的调查结果中发现,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建立起针对于实践活动较为科学和完整的评估反馈体系。在进行实践活动的分析整理时,只要求学生上交社会实践考核表,将是否有实践单位的印章作为合格的唯一标准。对于那些申请优秀实践团队的学生,只要求他们上交媒体报告材料和社会实践活动报告材料,将材料内容的优良程度作为唯一的标准,判断是否为优秀实践团队。但是,即使被评为优秀实践团队,受到荣誉表彰的只有团队中的领队人。笔者认为这是极不公平的,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团队来说,只凭借一张考核表就判断是否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不考虑学生和团队在实践过程中所付出的行动,也不考究学生和团队是否真正地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这对于真正付出实际努力的学生来说是极大的打击。除此之外,只表彰个人而不表彰团队的方式,也极大程度地忽略了团队所有成员的贡献,不仅打击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也严重破坏了社会实践活动应有的意义。

二、服务学习理念对我国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启示

服务学习起源于美国,并在台湾、新加坡等国家推广实施。它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公民参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作为一种教育创新的举措在美国的影响力很大。服务学习和我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文化背景不一样,彼此有各自的特点,但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可以借鉴服务学习的理念,将其优势特点合理地融合到我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我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水平以及促进我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发展。服务学习的核心要素是服务活动与课程学习,1990年美国的《国家与社区服务法》对服务学习进行了这样的界定:服务学习是一种重视学习因素的服务,将社区服务与课程学习相结合,透过计划性的服务活动与结构化的反思过程,以满足服务者的需要,并促进服务者的发展需求,使其成长为一种富有社会责任感并且有能力服务于社会的人。服务学习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整合性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效果

服务学习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课程与服务整合到一起,在专业课程以及通识课程的教学中融入服务社会的元素,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中社会实践中来。服务学习强调的是服务与学习并重,不能将二者割裂来开。它的最大优势是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单一的理论传授,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服务学习的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动手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反思性能够促进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过程的完善

反思性是服务学习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形式的最显著的特征,服务学习强调的是过程反思,包括活动前中后的反思,反思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始终。反思是对社会实践的内容的提炼、社会实践内涵的升华、社会实践意义的拔高。以往我们很多的社会实践大多是“运动式”或者是“精英式”,社会实践的开始部署周密,活动中每个成员有着各自的任务分工,但往往缺乏的就是活动后的总结反思、提炼升华,学生往往也感受不到社会实践活动给自己带来的真正意义以及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

(三)互惠性能够保证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连贯深入的开展

服务学习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使参与各方都能从中受益,实现学校、服务对象、学生的共赢。以往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无法实现其延续性主要是缘于只考虑一方的利益,无法兼顾各方。以志愿服务为例,志愿服务是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其核心是服务。为此,高校会选择一些地点让大学生参与实践,但是往往没有考虑该实践地点需不需要大学生的参与,大学生的参与能否给当地带来实惠,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否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如果大学生的参与没有得到实践地点的接纳,反而加重了实践基地的负担,导致实践活动无法连贯和深入。

三、基于“服务学习”理念的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机制构建

(一)促使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化,加强课程与社会实践的整合

空洞的说教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是错误的教育。大学生党员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学生的精神品格和内在素质得到提升,让大学生党员能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教育部在2012年出台了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实践活动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必须要做好大学生实践活动与党性教育的连接,要让大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实现理论的转化。要精心设计出各种符合青年学生党员成长需求的岗位和情境,让学生党员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一定的感知,并且在体验中实现党性的认同。所以,高校针对预备党员以及正式党员的党课培训要有所创新,要开设活动课程,将其纳入到教学体系中来,没有完成相应的党员社会实践活动,即没有修满相应的学分,即没有完成教学考核对应的内容。

(二)促进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科学化,推动实践活动的持续性开展

为保证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并且持续性开展,要考虑实践活动能否真正给实践对象带来实惠以及满足社区需要。为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构建多样化的校内实践平台

高校可以通过校风、班风、学风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按照大学生实际需求以及成长历程,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党性,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与自觉意识,让其服务于老师、学生,为学校提供服务。按照每个学生党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具备的特长以及性格特点、实际的表现,在学校内组织一系列实践活动。开设一些提升学生学习的岗位,比如组织大学生党员参加义务家教、担任课堂监督员以及学习辅导员等;再比如让大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网络文明监督员、助理辅导员;或者开设在日常生活中提供服务的岗位,比如学生公寓负责人、邮件收发员等岗位;或者开设一些与社会实践有关的岗位,比如大学生干部、校园文明监督员以及社团干部等等。此外,还可以根据每个高校专业的特点,设置专门的科研创新类岗位,比如科研助手以及科研信息员等。

2.构建类型不同的校外实践平台

第一,进行社会调查和研究工作。按照每个学生党员所学专业的不同以及党性的需要,开展一些和社会联系非常大的课题,比如在学生放假期间组织学生参与研究三农问题、探究民风民俗、调查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以及现状、研究如何更好地建设新农村、如何提高居民幸福感与安全感等。第二,在学生放假期间,让大学生党员到有关企业、村镇以及政府机关等担任相应的职务,锻炼办事的能力,深入了解社会需求。第三,通过组织大学生党员在特定的示范基地进行实践。学校需要和各个示范基地达成相互合作的关系,让大学生党员可以定期在基地里实践锻炼,比如在儿童福利院、敬老院以及一些社区等地方,利用学生党员的假期时间,在这些地方提供义务服务,为社会提供帮助。

(三)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党性渗透,注重过程指导与反思

服务学习强调的是“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品格以及能力的提升。要发挥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党性锻炼功能,首先,教师要有党性意识,在设计社会实践的活动中要深入挖掘党性锻炼元素,让大学生党员深切地感悟到活动背后的党性内涵。要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传递正确的党建知识,最终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其次,教师注重对活动过程的指导与反思。对活动的指导不仅有理念指导、技能的指导,还有就是为开展有效社会实践而做的培训。与此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反思,反思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始终,要引导学生党员对自己的行为和收获进行反思,反思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说、写、表演,通过写反思日记、调研报告、举办庆祝会、利用小品、诗歌、话剧等方式回顾自己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历。

(四)探索推进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制度规范化,完善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保障机制

1.制定定岗定责机制

安排特定的岗位,同时规定各个岗位需要完成哪些任务,然后按照每个大学生党员所学的专业、具备的特长以及性格特点、实际的表现,选出能胜任的党员进行工作。此外,要加强岗位的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制定的招聘流程以及所达到的岗位标准进行招聘。在完成招聘之后,需要对上任的岗位进行培训工作,根据各个岗位的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提升党员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思想教育的培训。

2.探索评议考核机制

现在有一些高校通过制定党员社会实践锻炼积分制度以及大学生党员的述职测评制度,来对党员的质量进行考核。前者是记录每个党员进行了哪些实践工作,要求每个学生党员每一学期需要进行多少次的实践,每一次实践需要多长时间,在学期结束后把学生党员的实践情况做整理,并把总结的内容进行汇报,然后评审对汇报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一个结果,该结果用于每个学生党员的考核依据以及今后评优秀党员和奖励的依据。而后者包含了每个党员通过自我职责的讲述,每个支部举行答辩活动以及搜集群众的满意度调查表等。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进行这些活动,可以让党员思考自己在这段时期做了哪些,然后进行总结。通过群众的满意度调查,可以从中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举止,从而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端正自己的行为。此外,也可以帮助基层党组织全方位掌握学生党员在某个时期的表现。

3.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有些高校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足,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通过一些制度可以让学生党员增强自我约束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得到自我的提升。比如:公示出哪些学生是党员的制度、公开哪些宿舍是党员宿舍的制度、让学生党员佩戴党徽制度、运用学校各大宣传途径向每位学生展现学生党员的光荣事迹等,每一个学期通过让学生党员进行公开承诺以及进行党员述职测评,可以监督党员的行为举止,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4.完善保障激励机制

第一,在组织上要有保障。各个高校的党员需要制定《高校学生党员岗位实践环节的实施意见》,根据岗位的需要,制定合适的岗位,每个岗位在上岗之前需要组织培训,在工作过程中时刻进行监督,最后进行合理规范的考核评比。此外,各个党组织需要时刻关注学生党员的成长,培养学生的党性,让党性随着党员的成长而成长,通过合适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党员。

第二,需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高校各个党组织要重视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了其顺利实施,需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这些活动并不是临时兴起的活动,而要让这些实践变成长期活动。

第三,要给予学生党员以合适的激励。通过激励机制,可以提升学生党员作为党员需要为社会、群众以及老师和学生提供服务的责任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每个党员参加的所有社会实践都要作为最后评选优秀党员以及优秀党务工作的依据。此外,要把基层党组织以及支部组织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纳入到表彰先进基层组织以及“七一”评选的评价依据当中。

猜你喜欢

党性学生党员岗位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研究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