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需要理论下大学生消费行为探析

2019-01-20杨玉叶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炫耀性消费行为马克思

杨玉叶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卢丽等学者(2006)认为,炫耀性消费(也可以理解为追求的符号象征性或者攀比性消费)实际上是消费者为了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获得认同的愿望,也是人们内在需求的外在表现。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及文化水平,还提高了人们的消费能力。对于大学生,他们还是社会的基层,并没有很强的消费能力,但他们却成为了当前消费的主要群体,这意味着部分大学生出现炫耀性消费的现象不可避免。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但过度的消费——炫耀性消费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影响了社会化进程和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以及消费行为的重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内容

(一)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

本性是指固有的性质或特性。人所固有的特质或者特征就是人性,主要指人所具有的正常感情和理性。从哲学上来理解,人的本性即人的本质,是指人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的类的规定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道:“人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1]关于人的本性的论断,马克思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结论,但都与需要密切相关。马克思从自然角度、社会角度、人的劳动角度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人的本性,来证明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自然的角度,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的存在物。”人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人类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人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动物,在未来,人类会继续进化发展,但无论人类怎样发展,他的自然需要从根本上决定于的人的自然属性。所以,人的需要必然是人的本性。从社会角度来看,马克思说:“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可以看出,人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人,更是社会中的人,人除了具有自然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会有一定的社会需要。所以说,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无可厚非。从人的劳动角度来看,马克思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2]动物是无意识的社会存在物,人是有思想、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们可以制定计划,并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生产活动来完成计划。劳动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人们的需要的出现。人们为了个体的生存,通过劳动即生产活动来生产出人们必须的产品。在满足个体需求之外还能产生一定的剩余,这种剩余可以为人们之后的需要提供满足。所以说,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

(二)人的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动力

马克思说“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3]意思是需要决定生产。人是有思想、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需要决定了人的最终行为,它是人们活动的动力所在,助推人们去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可见,人的需要引起了生产活动并推动着生产活动进行下去。由于自然界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各种各样的需要,所以人们只有通过生产活动来改造自然界,把自然界的原本物质进行加工得到新的客观对象来满足自身的需要。人的需要分为两类:物质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首先要满足物质的需要,在物质的需要被基本满足以后,人们会进而追求精神的满足。人们的这两种需要都需要靠生产劳动来实现,只有通过生产劳动创造出非常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能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在旧的需要被满足以后,人们又会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需要,所以推动人们开始新一轮的生产活动,以此解决主客体之间的矛盾。这种生产活动不断地循环往复,需要就成为了推动生产劳动的最原始的动力,社会生产力也因需要而不断向前发展。

(三)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

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这就决定了人类需要生产多方面的商品,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马克思说:“在现实生活中,个人有许多需要。”[4]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把人的需要划为不同的类型。马克思从人的需要和人的本质相联系的角度出发,把人的需要划分为自然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5],自然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主要包括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也就是人们对于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社会需要指的是“从社会生产和交换中产生的需要。”[6]社会需要是人所特有的高级需要,它主要包括政治需要、奉献需要、劳动需要等。人是社会的存在物,这就意味着人处在一定的社会中,需要处理一系列的关系,包括人与国家、人与社会集体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社会需要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类不断发展形成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生,是后天形成的。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所接触的社会圈层、民族阶级及文化素养也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社会需要也不同,不同大学生的社会需要也不同。同时,社会需要也是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精神需要是人们的主观意识需要,指的是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主要包括审美的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等。马克思说“人的社会生活是多方面的,工人除了满足吃喝住这些自然需要外,还必须有时间满足精神的和社会的需要。”[7]改革开放前,人们总体上处于追求自然需要的层面上,改革开放后至如今,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人们的精神需要会越来越多。

(四)满足人的需要的途径是劳动

“需要”是人主体的一种状态,其产生于社会生活。当主体产生了需要之后,需要并不会被自动地满足,而是要依赖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力量,即生产劳动。马克思说:在生产中,社会成员占有(开发、改造)自然产品供人类需要……生产制造出适合需要的对象,[8]简而言之,就是说人们可以通过改造自然界的的生产劳动生产出衣食住行以及其他的物质资料,即有使用价值的物质产品以满足人们对物质资料的需要。此外,生产劳动还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比如,人们有对欣赏艺术作品来陶冶自身情操的需要,社会上便出现了一大批艺术家,他们创作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工艺作品,举办一场场艺术展览,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要同样可以通过生产劳动来完成。

(五)需要的异化

异化作为哲学范畴是由黑格尔提出的,是人类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外化出或产生出自身的对立面或异己力量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指人创造出来的东西不受人支配,反而演变成一种支配人、奴役人的力量。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弊端,生产资料为少数资本家占有,劳动者只是被雇佣者。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与劳动者是分离的,劳动成为“满足劳动以外的那些需要的手段。”[9]劳动异化由此产生。而劳动的异化则直接导致需要的异化。需要的异化,顾名思义,指的是原本是满足人的需要的东西,现在却反过来成为控制人、奴役人的一种异己的力量。[10]需要的异化会对人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消极影响,其中一方面体现在需要的异化直接导致炫耀性消费行为的出现。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和三个阶段:一是人的生存需要,既包括衣食住行等个体生命再生产的需要,又包括生育等新的个体生命再生产的需要。二是人的享受需要,包括消费需要、索取需要等,人不是通过劳动和生产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以此种活动获取满足自己自然需要的物质资料。三是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包括人的社会交往需要、审美需要等。需要的异化会让人在第一个层次即人的生存需要达不到的情况下,盲目追求第二个层次的需要即享受的需要,甚至是过度享受的需要,过度享受、过度消费就是炫耀性消费。

二、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的特点

(一)超前性消费

超前消费是指超出一个人的收入能力,为追求享乐,从而消费高品牌、高档次的商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革新,各种借款机构和软件发展壮大起来,95后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而发展起来的群体,他们成为互联网金融的生力军,更是成为超前消费的最大目标群体。对于70/80后,他们的消费支出主要在住房、饮食、交通方面,这与90后,尤其是95后的大学生有明显差异。95后大学生的消费领域广泛,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出生在物质生活较优越的条件下,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大大提升,他们更加享受生活,敢于超前消费、超前享受。他们对旅行、娱乐、高科技产品、健身、服饰的消费更加青睐。这种消费意识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常常超出他们的收入。

(二)非必须性

非必须是相对于必须来说的。非必须性是指大学生对某些商品的消费不是必须的,而是可有可无的,不像柴米油盐对于人们的生活是必须的,人们是离不开它们的。但非必须性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与必需是相对而言的,比如说,手机在20年前不是必须的,对于今天的我们,它几乎可以算是必需品。95后大学生的某些炫耀性消费,如对名牌衣服、高档电子产品的消费就属于非必须性消费,由于炫耀性的消费动机,使得他们原本可以买一些普通的商品满足他们的需求,却不得不去买奢侈品牌以至于承担“巨额”的费用。

(三)追求的符号象征性

符号消费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并非追求商品物理意义上的实际效用,而是隐藏在商品背后的能够给消费者提供名望,表现其社会地位、身份、个性以及权力等一些有附加性的概念和意义。”[11]此时,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就不再是追求商品的物理价值功能,而是为了满足其符号价值上的需要。如今,很多大学生对于电脑、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的消费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使生活更加方便或学习更加有利,从我们周围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在消费苹果手机、苹果电脑。苹果品牌价格高昂,而且更新换代很快,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乐此不疲地跟着换新产品。有些名牌的商品质量并不如普通价位的商品,而很多大学生还是更倾向于名牌、奢侈品的消费。可以看出,他们是为了通过消费名牌来让别人认同他们的身份、独特的品味个性。

(四)易受大众传媒影响

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行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容易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大学生由于课程较少、不用工作,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大众传媒,因而他们受到大众的影响较大。在互联网等大众传媒高度发展的今天,不管我们是在看电视、使用电脑或是刷视频软件或是刷朋友圈的时候,总会弹出来被植入、被推送一些广告,而广告内容则往往是某某大牌明星代言某某大牌产品,很多大学生会把这类信息作为消费的重要参考,由于某些媒体传播的信息中包含着消极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长期接触此类信息的大学生便很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出现炫耀性消费行为。

三、以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引领大学生构建理性的消费观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加深的进程中,西方也借助于经济交流的名义,试图向我国传播、渗透西方的消费主义文化,这不仅严重冲击了我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而且正在腐蚀我国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甚至造成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病态发展,这对我国大学生的的成长、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要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出发,认清自身的合理需要、抵制不合理需要,用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价值观,建构合理的消费观念,以保证大学生抵制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侵蚀,健康成长。

(一)正确看待需要,培育真正需要

认真学习并深入研究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有助于我国青年大学生正确地看待自身需要、发展合理健康的需要、判断根本需要、培育真正需要、抵制不良需要。

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完善,脱贫攻坚顺利进行,并将于2020年全面完成。可见,大部分人民群众的生存需要已经得到满足,所以人们开始追求发展、享受等更高层次的需要。但是有些大学生拿着父母的钱,忽视了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把大多精力放在攀比、炫耀性消费上,这不仅败坏了学校的学风,也危害其自身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用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来引领大学生的需要向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了,但我们毕竟仍属于在校学生,而且我们的主要生活费来源还是父母,因此,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身份、谨记自己现阶段的任务。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的需要,因为这不仅是我们追求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的需要,也是追求人类进步的需要。即使社会上有物欲横流、奢靡浪费之风,但学生需要从众多的需要中去判断哪些是合理的需要、哪些是不合理的需要,哪些是对健康成长有益的、哪些是对健康成长无益的,从而去选择真实、合理、最根本的需要。因此,大学生需要从自我做起,培育自身健康合理的需要。同时,即使当看到别人有炫耀性消费行为时,可能内心也会萌发出炫耀性消费的欲望,此时就要抵制这种不良的欲望,抵制不良的需要。

(二)通过自己的劳动满足需要

我们都知道任何人都会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要,而且当我们的某些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没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作为大学生,首先要客观地认识自己,要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客观了解,然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去定位自己的消费级别。其次还需要衡量自己的劳动能力,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要正确去衡量劳动所能获取的利益是多少,然后在自己能力获取多少利益的基础上确定消费级别,最后在能力范围内满足自己的需要。最后,要判断自己的劳动能满足自己多大的需要,根据实际劳动情况制定合理性消费计划,而不是盲目性地消费。

(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及知识水平

常言道:“知识改变命运”“能力决定自己的定位”。大学生不应该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攀比、享乐等消耗性行为上,而是将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及知识水平上。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并不断强化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意志力等,让自己成为一个综合型、创新型及实践型人才,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劳动能力更强,才能使自己通过劳动获取的利益更高,最终满足更多自己的需要,减少和避免超前消费等不良行为的发生,使大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四)加强马克思主义及道德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了唯物论、辩证法及需要等理论,其中马克思需要理论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劳动方式及消费方式,即大学生需要什么就得通过相应的劳动来满足这种需要,但有部分大学生因为消费观的扭曲,总想不劳而获,所以会出现超前消费的行为。对于这种情况,除了要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培养以外,还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教学,让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并将该理论与自身的消费行为联系起来,从而调动大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进而合理性地满足大学生需要。另外,还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以提升大学生的责任心,让他们意识到超前消费、借钱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不仅影响自己的生活,还影响亲朋好友的生活,甚至影响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

(五)制止超前性、非必须性等消费行为发生

很多大学生的超前性消费已经不限于名牌手机、包包及衣服等生活用品,还涉及到自身夸大性的包装,如借钱买车、出入高消费场所等,甚至有学生通过“网络贷款”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将自己包装成高富帅或者白富美,但其实早就负债累累。这种消费模式已经违背了“马克思需要理论”原理,既没有根据自己实际实施消费行为,更没有通过劳动去满足自己的需要。对于这种情况,学校要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和家长联合提前培养学生正确消费意识,对于有攀比心理的学生,则需要及时制止他们产生攀比性消费。对于非必须性消费,诸如购买彩票、股票及游戏装备等,这些消费都是非必须的,甚至是虚拟的,既没有实际意义,又无利可取,更甚至会陷入其中。对于这种情况,要时时提醒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劳动能力来满足自己消费需要,尽量减少获取资金的速度跟不上消费的速度现象的出现。

四、结语

大学生,作为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关乎中华民族的复兴大计。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我们不可忽视的。认真学习研究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不仅对于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本身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引领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自身需要、做出理性的消费行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研究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体系,更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种各样的需要做出正确判断,不断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炫耀性消费行为马克思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为什么有人爱在朋友圈炫富?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九零后”大学生消费行为误区和疏导方法
居民收入分布与炫耀性消费
浅析花卉市场中的消费行为
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
基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团购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