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的制药企业产品管理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2019-02-12贾建浩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培训师管理人员医学

赵 静,贾建浩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6)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了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面向在校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引导企业深度参与技术技能培养培训,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职业院校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例如,学校提供课程和师资等资源,加强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企业利用技术、知识和管理等要素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有研究指出,制药企业对产品管理人员定位不明晰,在对待产品管理人员的态度上也是重招聘轻培养,宁可花高薪去挖其他企业的资深产品管理人员,也不愿意或者是没能力把现有的产品管理人员进行再培养和再深造[1]。本文以制药企业产品管理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探索高校与企业共同进行医药产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共同提升医药产品管理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

一、Y公司产品管理人员调研

此次调研面向Y公司的市场医学部相关产品管理人员展开。调研人数89人,有效问卷88份。职位分布情况:产品管理系列49人(55.68%)、医学管理系列17人(19.32%)、推广系列20人(22.73)、管理类2人(2.27%)。

表1 Y公司产品管理人员学历结构和专业背景情况

学历分布:对比思齐圈2018年进行的覆盖到中国1056位药品产品管理人员的调研结果显示,Y公司产品管理人员整体学历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1)。从结构上看,需要在岗人员提升学历和补充高学历新员工。

专业背景分布:由于医药产品的特殊性及专业性,知识结构是目前医药产品管理人员面临的很大挑战。产品管理是最核心的工作,不仅需要具备疾病知识、药学知识、产品知识和市场竞争知识等,同时应了解疾病领域的发展方向、未来的潜在竞品、政策及社会影响。处方药销售额在国内整体药品销售中占80%,为了更大程度地满足疾病研究、产品临床应用以及与临床医生的对等沟通,产品管理人员大多都有医学或药学相关专业的学习经历。但是Y公司产品管理人员医学专业学习背景的人员比例不足10%,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11%。在提倡医学驱动市场的现在,如果没有医学基础扎实且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的产品医学管理团队,很难达到医学引领市场、市场指导销售的目的。提升产品管理人员医学素养,也是Y公司需要解决的一项关键问题。全国产品管理人员接受商科教育的人员比例不过9.28%,而Y公司仅有5.68%。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提升医药产品经理的市场营销知识和技能,也是制药企业产品管理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问题。

技能培训需求:从大家曾经接受过的相关技能培训看,主要是集中在产品管理的核心工作:产品策略制定、推广POA及实施、数据分析、调研、专家管理。信息收集(调研)、数据分析、产品研究(包括医学文献检索与分析)是制定产品策略的基础,也是保证产品策略能够落地的保障。而在医学相关技能培训较少,可能与前期企业对市场医学部的职能定位有关。医学研究和医学设计在药品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5月参与调研的市场医学部员工中,工作1年以内的员工29人(32.95%),1-3年 19人(21.59%)。2019年7月,Y公司市场医学部新入职应届毕业生30人,硕士研究生占45%,毕业院校包括北京大学医学院、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及省内重点院校,为Y公司发展带来新的血液和新的思想。市场医学新人的入职教育和技能培训是开启职业之旅的开始,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二、产品管理人员培养培训模式探索

制药企业部产品经理的核心工作职能:市场环境分析、研究和选择市场机会、确定营销战略、制定营销战术、执行和控制。[2]职业技能培训参考产品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中五个胜任素质维度:业务技能最为重要(32.29%),价值取向(23.92)、背景知识(23.20%)比较重要,领导力(10.93)和工作意愿(9.66%)影响较小。在次级要素中,占比较大的有背景知识中的产品知识占整体的14.09%,业务技能中的执行能力(9.31%)、分析计划能力(7.23%)、沟通能力(6.11%)和情商(5.27%),职业素质中敬业精神(6.37%)[3]。培养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内药企的产品经理在知识结构、能力培养、专业性水平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构建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群的培养培训体系

搭建产品管理人员的人才阶梯:基础人才、中高级技能人才和中高层管理人才。细分产品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能:医学经理系列、产品经理系列、市场经理系列、管理岗位系列[1]。医学经理岗位群侧重培养文献检索及分析、临床研究设计和医学项目管理;产品经理岗位群侧重培养产品研究、市场研究和营销策略制定;市场经理岗位群侧重培养推广计划制定与执行和产品学习与培训。面向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群的人员制定相对应的培训培养计划,详见图1。

图1 产品管理人才培训培养体系

(二)校企合作多角度开展人才培养

根据产品管理人才培训培养体系,可以使用集中授课、拓展训练、线上学习、师徒带教、技能大赛和专业学位教育等方法,由高校和企业共同组成专家团进行需求调研、课程设计开发、培训培养实施和效果评估等。为了发挥个人学习的主动性,应配套设置E-learning(PC端、手机端)平台,提高学员自学自考功能。

结合高校的理论研究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理论知识授课和专业学位教育将高校作为主要场所和支撑。集中授课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培训相关岗位需要的理论知识。例如:产品知识、医学基础、营销基础和岗位通识教育等。专业学位教育主要面向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提升创新能力、管理视野和战略管理水平等。

结合企业实践,在岗进行技能培训、技能大赛和拓展训练等。岗位技能培训是员工全员培训最重要的课程[4]。师徒带教主要面向新入职员工进行,由工作资历和能力素质达到一定水平的员工作为带教老师,安排新员工的学习及工作计划,指导并监督其工作内容。师傅言传身教帮助徒弟了解岗位信息及发展规划,熟悉知识熟练技能,胜任当前工作并进行职业规划。技能大赛是面向不同级别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为初级组、中级组和高级组,根据不同级别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进行考试和考核。例如:基础测试、演讲技能大赛、技能等级认证等。拓展训练是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的实践训练。

(三)校企共建师资团队

整合企业和高校资源,充实培训师资建设。发挥高职院校的师资优势,组建兼职培训师队伍,结合企业的需求进行培训课程开发。企业内部培训师是比较理想的一种师资形态,他了解企业理念和制度,熟悉工作环境及工作需要,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发课程,因材施教地传道授业。企业大学的建设可以在技能培训、员工职业素养和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等方面为职业院校提供经验[5]。通过企业内部培训师和高校教师的配合,提升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拓宽企业内部培训师整合理论与实践的能力。建立外部培训专家库,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培训师来指导培训工作或直接参与培训服务。实战派知名企业家有标杆企业成功经验和操作思路,能够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操作思路阐述得更接近于工作实际。这类培训师最受欢迎,高达43.18%企业人员倾向于选择他。培训机构等职业培训师或咨询顾问虽然理论知识和功底较深厚,但是往往已经脱离一线工作岗位太久而不能保证知识与技能与时俱进。

制药企业在产品管理人员培养时,要关注整个产品管理团队的基本特征。学历和专业结构决定了团队整体的基线水平和能力,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关注不同专业技能层级的员工进行进阶式培训。高职院校自身师资输出加强社会服务能力,有实力的制药企业建立培训师队伍或者成立企业大学,校企共同合作进行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培训师管理人员医学
还剩几只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重新培养培训师
医学、生命科学类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如何打造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