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改革
2019-01-20山东省乐陵市杨安镇学区王志勇
■山东省乐陵市杨安镇学区 王志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脚步就未停止,至今方兴未艾。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此后,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教育改革的名校,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达标”,上海静教院附中的后“茶馆式”教学,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即墨二十八中的“和谐互助”课堂,山东乐陵寨头堡学区的“问题引领,四步自学”学习模式等等。
这些改革触动了中小学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使许多基础教育工作者开始重新思考教育的问题,对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方式产生了一定冲击。但是,这些改革最终没有使我们的基础教育发生根本性改变,原因是教育评价方式和标准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即应试教育的评价方式和标准没有改变,尤其是一考定终身的高考,致使所有改革都不敢冲破应试教育的桎捁,因此,近三十年的基础教育改革没有取得根本性胜利,没有把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一、基础教育改革的切入点
基础教育改革的切入点主要有三个方面——教育评价、教学过程、课程设置。
(一)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教育评价实际上是一种教育导向,以什么标准评价教育,教育就会围绕什么标准去做,即以该标准作为教育目标,一切教育行为都为达到这个目标而设计和实施。也就是说,正确的教育评价是完全指向既定的教育目标的,否则,他就会误导教育,使教育偏离甚至背离教育目标,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因此,当教育评价不能指向既定的教育目标时,就必须进行改革,否则,教育就会离既定目标愈来愈远。教育事业就会劳民伤财,事倍功半。
由于教育评价具有教育导向的作用,因此,它应该放在教育改革的首要位置。多年的教育改革经历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改革往往忽视教育评价的改革,或者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又往往使我们的教育改革舍本逐末。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指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其时间流程。由相互依存的教和学两方面构成。教学过程是围绕教育目标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事实上,教学过程往往不是围绕教育目标展开,而是围绕教育评价标准展开,应试教育就是体现这种现象的典型。当教学过程的实施不利于实现既定教育目标,或者说偏离了教育目标时,我们必须对教学过程的某些环节进行改革,使整个教育过程最大限度地为教育目标服务。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选定的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以往,人们把“课程设置”仅仅理解为学科课程的开设,这是不够全面的。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计划中,设置了学科类课程和综合实践类课程两种课程类型。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及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规定各类各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课程也是围绕教育目标设置的,是为实现既定教育目标服务的。如果课程设置不足以满足教育目标的需求,就要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或者增加课程设置,或者精简课程,或者改变某些课程的内容等等。
二、基础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教育评价改革
高考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指挥棒,它指到哪里,基础教育就发展到哪里。高考以一次性书面考试的方式评价学生和教师,以一次性书面考试的分数决定孩子的前途和命运,基础教育也就只能以提高学生的书面成绩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任各种改革扫过校园,应试教育的主要目标在所有教育工作者心目中不敢也不能放松。这种应试的教育考评方式和标准是否正确呢?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试教育能否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德、智、体、美、劳指的是什么。德,指道德品质;智的涵义是智慧、智谋、能力和知识;体,指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美,指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劳,指劳动意识和能力。由此可知,应试教育的评价方式只能评价学生“智育”中“知识”一项,而难以评价智慧和能力。更难以评价德、体、美和劳。因此,基于应试教育的基础教育仅注重提高孩子的书面知识,不注重甚至放弃了学生德、体、美、劳和能力培养。
应试教育的评价方式和标准难以达成我们的培养目标,因此,必须改革。为此,从2017年开始,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大学录取新生的标准之一,即高中毕业综合素质评价不及格高校不能录取,但是大家心知肚明,这种标准几乎形同虚设,非特殊情况,哪个学校和教师也不会把孩子的综合素质评价定为不合格等级。同样,高校在录取大学生时,高中的综合素质评价几乎不起作用。进一步改革的措施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价中对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表现真实体现出来,且客观地划分出ABCD四个等级。高考录取新生时,不但要把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达标作为录取的前提,还要让其在高考成绩中占很大权重,大到高中师生把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分数同样重视的程度。可以把各个等级再转化为分数计入高考成绩中。这样才可使基础教育真正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而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二)课堂教学改革
应试教育的教育评价方式和标准指引着我们的课堂改革向着如何提高孩子的应试成绩的方向发展。如雨后春笋般的课堂改革模式,主要目的是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或者学习效率,这种效率指的是提高孩子应试成绩的效率。这些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效果没有指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它是服务于提高应试成绩的。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或者说应试教育评价方式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评价方式,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的培养目标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才可以达成。在这个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渡时期;在这个现实需要分数、未来需要素质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教育评价需要分数、教育目标需要素质的过渡时期,我们只能分数与素质都要兼顾,即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要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切合点,也就是寻找一种既能提高学生分数,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山东省寨头堡学区的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引领,四步自学”学习模式就是这样一种模式。
(三)课程设置改革
在教育评价暂时无法发生大的变革的情况下,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哪项更重要更迫切?答案是教学过程。为什么?因为国家课程设置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不需要改革;而教学过程即教师怎么教和学生如何学,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到底接受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只有实施了素质教育的教学过程才可以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获取知识多少和考试成绩的优劣,其他方面不予顾忌,那么,再好的课程也只能成为应试教育的对象,变成死知识,学生不可能获得全面发展。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及合作和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才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才是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或者说兼顾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切合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改革当务之急是改革教育评价,使教育评价完全指向我们的育人目标。如果教育评价的指向性正确了,那么,教学过程和课程设置我们根本不用去管,这两方面自然会自觉围绕育人目标去做。当然,教育评价改革,非一朝一夕之事,更非一校一地可以完成。需要国家下定决心,改革高考的方式和标准这个基础教育的指挥棒。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最高追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随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素质教育真正实施必须以改革一考定终身的现行高考制度为前提。让我们一边脚踏实地地去做现实的教育,一边耐心等待并积极践行素质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