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化三改”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2019-01-20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军松
■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军松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不断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效果,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一、学生获得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评价导向
《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就是要“以学生获得感为评价导向,以‘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有己有人’为根本标准,在学生评教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何谓“获得感”?本意是指获取某种利益后所产生的满足感。作为课程直接受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着现实“利益”的满足和潜在“利益”的期待,如果不能从中获得任何“利益”,那么,就会犹如马克思所强调的一样,“‘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无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苦心孤诣地“为学生着想”,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也只能是人到心不到,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甚至遭到无情的嘲弄和断然的排斥。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取得实效,就要在不断提升学生的获得感上下功夫,并以此作为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成效的试金石。
学生的获得感,不是空泛的幸福感,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利益”的获得。
一是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尊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尊,也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尊重需求的满足是学生获得感的前提和基石,既包括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也包括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就是要立足于学生发展而教学,而不应让学生感受到“被教育”“被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学习应该是求知”,而不是简单的“告知”和“被告知”。
二是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师说》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通过创设情景,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使得学生自身从种种思想困惑中解放出来,从而接近真理、掌握真理。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转变错误的立场、观点、方法,习得、认同和践行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
二、“一化三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获得感的提升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如何提升学生获得感?既要有宏观层面的思考,也要有微观层面的设计。否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搞得再热闹,也是无法提升学生获得感的。
从宏观层面来说,要做到“两个坚持一个强化”。坚持问题导向,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端的转型升级。“抬头率不高,人到了心没到。原因是内容不适应需要,配方陈旧、工艺粗糙、包装不时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到高校调研,总结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代化。坚持学生导向,体现在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引导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满足学生成长发展诉求,实现有效学习。强化系统思维,科学统筹,推进各项教学改革创新举措良性互动、协同配合。
从微观层面来说,要做好“一化三改”系统设计。学生获得感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代化的全过程,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考评体系的改革创新而实现。“一化”是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代化与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都反映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三改”是过程,是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学生获得感为评价导向,充分运用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现代化,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的过程。“一化”和“三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和过程的辩证统一。
三、初步实践:天津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一化三改”教学改革创新
每所高校既要着眼未来,又要立足现实,使各项教学改革创新举措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对准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逐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代化。
(一)创新课堂教学,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
有效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追求,其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获得感上。“专题教学+问题链导引+教师精讲+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促进有效教学的一种改革创新。它既重视教师的讲授,尽可能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最大限度的有效发展,又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求知热情,其教与学的最终效果取决于课程资源的有效供给。
有效教学理想的实现,三点支撑不可或缺:一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为”“六要”要求,创优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提升开展多样化、视觉化和互动化的现代化教学能力;二是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引学生亲自接触和体验课程资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是推动课程资源供给侧改革,调研学生知识诉求变化,着力研究教学内容,对教材再度开发,同时组织教师集中研讨,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学习,主动追求“利益”的满足。
(二)创新实践教学,推动学习方式变革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活动,强调学习者的参与性和实践性。
倡导现代学习方式,构建“学习之塔”教学模式:一是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必修课程,统筹各课程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解决分散教学学时不足、教学活动衔接不到位等问题;二是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下水游泳”,放手让学生“亲历”知识,促进学生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正向生长;三是创设多场域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校内校外和线上线下教学情境中,获得“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
(三)创新考评体系,助推学生获得感提升
学生、教师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又是将以学生获得感为中心落到实处的关键。因此,要变革传统考评体系,构建全方位考评体系。学生层面:强化过程考核,注重情感体验,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层面:强化政治担当,在学生评教基础上,按照“六个要”的素质要求和“四个统一”的行为标准,考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担当和教学实效;双向层面:突出学生的参与度,要求“到课率”“抬头率”,重点考查学生的获得感,要求“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