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梦兰与曾国藩交往始末

2019-01-20周景宝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乐亭曾国藩

周景宝



史梦兰与曾国藩交往始末

周景宝

(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第一管理所,北京 100039)

太平天国战后,为改变“内轻外重”的状况,清廷调曾国藩补任直隶总督。上任伊始,曾氏命各府州县举荐人材,时乐亭知县蔡志修荐引了举人史梦兰。史推却不成,前往保定与曾国藩见面,二人交谈多时。曾氏见史梦兰学问淹博,欲留其主讲莲池书院。史以母老为由力辞,回乡未仕。有学者认为史梦兰于同治七至九年充任曾国藩幕宾,是不准确的。同治十一年,史梦兰闻知曾国藩病逝,为作挽诗二首。

曾国藩;史梦兰;幕宾

史梦兰(1813-1899),字香厓,号砚农,自号竹素园丁,别号止园主人。直隶永平府乐亭县大港村(今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新寨镇大港村)人。史半岁丧父,在母亲王氏与祖父、伯父教养下长成。7岁进入私塾读书。15岁参加童生县试,名列前茅。18岁入县学成为廪生。19岁师事滦州毕雪庄先生,始应顺天乡试,后至道光二十年(1840)中举。之后五次春闱,均未中试。道光三十年榜后以国史馆誊录议叙,选授山东朝城县知县,但在母亲建议下未任。又参加两次会试后,方绝意进取。自此在家奉母教子,读书会友,谈经论道,诗酒唱和,其乐也融融。咸丰十年(1860)初,第三次大沽口之战前夕,咸丰帝命僧格林沁亲往山海关一线履勘布防。史梦兰受嘱出资在乐亭沿海一带募团练御侮,事后被朝廷奖以五品衔。史梦兰学问淹通,著述宏富。除一般的经史之学外,还在小学、舆地、方志、民俗、方言等方面造诣深湛,时被誉为“京东第一人”。

曾国藩(1811-1872)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是一位毁誉参半的伟人。100多年来引人注目,聚讼纷纷。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派别,甚至是同一派别的不同人物,对他的评价亦是乐山乐水,见仁见智。

他创立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有“中兴第一名臣”的桂冠和“曾剃头”“卖国贼”的称号;他学习洋人制炮造船之术,筹建近代军事工业,创办江南制造局,选派首批学生留美,成为洋务运动的创始人;他研究义理,精通训诂,古文造诣颇深,得到李慈铭、梁启超、徐凌霄、徐一士等人的推崇。他又是近代军阀的开山鼻祖,李鸿章、袁世凯等人把他奉为圣贤,顶礼膜拜;清政府说他“学问纯粹,器识宏深,秉性忠诚,持躬清正”[1],谥号“文正”。辛亥革命前后,一些独尊程、朱的理学家和革命党人,开始对他进行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批判。建国以后,他又被视为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遗臭万年的汉奸,口诛笔伐,无以复加。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方针路线的确定,研究者日益增多,曾国藩的著作方得以重新出版。以此为契机,神州大地上竟又掀起了数次“曾国藩热”,各种有关曾国藩的书籍铺天盖地而来,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些始料未及。

同治八年(1869)正月二十日,曾国藩从北京动身,自长辛店开始,沿途巡视了永定河等水利设施,直至二十七日,才到达保定,接任直隶总督。

三月初六日,直隶总督曾国藩拟定刊发《直隶清讼事宜十条》,其第十条为“奖借人才变易风俗”。为求贤士,特分立有德、有才、有学三科,饬各州县采访保举人才,一县之中多者五、六人,少者一、二人。第十条中还明确指出,凡工于文字诗赋,长于经解策论者,是为有学之科。对举有学者,或荐诸学使量加奖援,或招之来省肄业优给膏火。乐亭县知县蔡志修以有德一科荐举了史梦兰。

当时史梦兰闻知此事,即作《辞蔡邑侯荐举德学科启》,其中提到“幼失椿阴,长无棣萼;昔孤儿止黄口,今霜母已白头”,“北堂萱老,侍养需人”,已经说明了自家的情况,恳为代辞[2,p327],但未被获准。

五月初八日,史梦兰所著《全史宫词》《叠雅》《乐亭县志》等书被送至直隶总督府,曾国藩在日记中作有记录:“是日公牍中有乐亭人史梦兰所著各种书,略一翻阅”[3,p1642]。

六月初六日,曾国藩作《客座示僚属箴言》4条,规定每日传见州县二员。

十一月上旬,应曾国藩之聘,史梦兰前往保定与之相见。有关此次出行的情况,数种史料中均有记载:“湘乡曾国藩总督直隶,设礼贤馆,遍徵畿南北通儒硕士。一再招之,不应,迫于敦促,始一往见。”[4,p843]“同治己巳,湘乡相国曾文正公总督畿辅,开礼贤馆,以敷求部下德行才学之士。邑令以学行荐,相国降手书招之。府君以侍母辞不至。敦促再三,乃上谒。”[5,p387]

在莲花池畔礼贤馆,史梦兰受到李佛笙的热情接待。“时礼贤馆设于古莲华[花]池。司其事者,惟太守一人。”[2,p147]“客冬趋赴省垣,备承照拂。……初与李佛笙相见,即有‘我每天天盼,中堂亦天天盼’等语。”[2,p329]

十一月十三日,曾国藩与史梦兰首次见面。曾国藩在日记中作了记录:“早饭后清理文件。坐见之客二次。乐亭县举人史梦兰学问淹博,来谈甚久”[3,p1695]。“既见,论古今图史及地方利病、守令贤否,坐移晷。”[5,p387]二人谈话时间不短,日已移晷,具体内容是什么?《曾国藩日记》中并未透露。翌年,史梦兰在《与邑侯蔡公少川》书信中方有了简要的回顾:

客冬趋赴省垣,备承照拂。……谒见中堂之时,甚承优待。……中堂见时,首言可招之致。初谈书籍,次问地方利病,又次询父台官声。云:“蔡令在乐亭如何?”兰对云:“办事谨慎,在赌博、盗贼上着意。”中堂颇为首肯。[2,p329-330]

十一月十八日,二人再次相会,纵论古今学术得失及地方利病大端。曾氏极为欣赏史氏著作,称赞《乐亭县志》“厘正旧例,体裁尤雅”[6,p3]。“拙著《叠雅》及《乐亭志》等稿,中堂已面许赐序矣。”[2,p147]“拙著《全史宫词》及《叠雅》二种,极为相国赏识。……赠所梓《王船山遗书》三百二十二卷。”[2,p46]

二次相见时,曾国藩再次询问了乐亭县知县蔡少川之事。

谒见中堂之时,甚承优待。……中堂见时,首言可招之致。初谈书籍,次问地方利病,又次询父台官声。……阅日见面,又问。窥其意旨,于父台甚加器重。不次之擢,当在指顾间矣。回乐之说,曾出佛笙口,中堂却未明言。时乐之士民,亦无不望之回任者。似此令名,甚为难得。[2,p329-330]

史梦兰还向曾国藩介绍抚宁王立柱、昌黎崔树宝、乐亭张亦仙、阚润章等永平府籍贤才。按照自己写日记的习惯,曾国藩当日即对所保人员做了记录:

附记:史梦兰所述

王立柱:抚宁秀才;崔宝:昌黎举人;张△△:乐亭举人,跋《全史宫词》;阚润章:乐亭廪生,云甫所称。[3,p1696]

双方交谈多时,一个持湖南“乡话”,一个操畿东“燕说”,有无语言上的隔阂?从《曾国藩日记》里可以看出,史梦兰所荐举的四位永平府籍人才,曾国藩将人名竟错记了二人。双方虽是极聪慧之人,语言障碍却是难以避免的。

曾国藩邀请史梦兰主讲莲池书院,地位与待遇较高。史梦兰以母老为由固辞。

国藩欲留以主讲莲池书院,卒以母老辞不就。[4,p843]

相国深加器重,欲留主莲池书院讲席,且为馆中诸人率。府君以母老固辞。相国知不可强留,濒行,手书“德侔欧母”四字额为王太淑人寿,盖以欧阳文忠母相况也。[5,p387]

欲留主莲池书院讲席,余以亲老力辞,相国为太息者再。赠所梓《王船山遗书》三百二十二卷,并手书“德侔欧母”四字额为家母寿。[2,p46]

回乡之前,史梦兰曾向李佛笙讨要已经呈送的数种书籍及若干本册,不果。遂于十一月二十八日归里。“去岁在省驻八日,在安肃驻半日,在京驻二日,于子月廿八日抵里,一路平善。家中尊幼,叨庇粗安,差堪告慰。”[2,p329]

对于行程日期,史梦兰自己记录不确。如“在省驻八日,在安肃驻半日,在京驻二日”,共十一日。但若从十一月十三日起,至十一月二十八日止,天数已多于十一日,恐有漏记。

郑天挺(1899-1981),原名庆甡,字毅生,福建长乐人。1961年任全国高校文科教材历史组副组长,晚年当选为中国史学会执行主席,第一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组组长,曾对中国明清史研究进行了一些开拓性的工作。学术著作有:《列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志要》《探微集》《清史探微》《清史简述》《及时学人谈丛》等;主编与合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明清史资料》《史学名著选读》《明末农民起义史料》《宋景诗起义史料》《清史》《中国历史大辞典》等。

1980年8月5-8日,由郑天挺教授发起、主持的“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天津市南开大学召开。郑天挺在大会上宣读了《清代的幕府》论文,受到与会中外学者的重视。在这篇论文中,郑天挺把清代参加过各级地方机构幕府的部分人员,列成了一张表。其中直隶乐亭县举人史梦兰,作为曾国藩的幕宾,出现在表格中。

上述表格较长,为了说清此事,现将该表格相应内容转换为文字形式,引用如下:

幕主姓名:曾国藩;

幕宾姓名:史梦兰;

入幕年代:同治七—九年;

在幕经管事务:

幕宾后来的情况:

根据:《清史列传》七三,史梦兰传。[7,p197]

郑天挺在《清代的幕府》文中所提出的史事定有来历,不会无的放矢,且注明与史梦兰之事相关的根据,是出于“《清史列传》七三,史梦兰传”。

《清史列传》卷七十三“文苑传四·史梦兰”,文字不算很多,全部迻录如下:

史梦兰,字香崖,直隶乐亭人。道光二十年举人,选山东朝城知县。以母老不赴,筑别业于碣石山,名曰止园,取诗“黄鸟邱隅”之意。奉母其中,藏书数万卷,日以经史自娱。咸丰十年,英法内犯,僧格林沁督师至乐亭,嘱梦兰招乡勇团练,事平,奖五品衔。大学士曾国藩总督直隶,手书招致,与论古今图史及地方利弊,深器重之。幕中桐城方宗诚、吴汝纶,新化游智开,皆折节与交,于智开尤契。国藩留主莲池书院,辞归。总督李鸿章复延修《畿辅通志》,梦兰为之删定体例,复与定州王灏参纂《畿辅艺文考》。光绪十七年,学政周德润以学行荐,奉旨加四品卿衔。二十四年,卒,年八十六。

梦兰少孤力学,于书无所不窥,尤长于史。每纵谈历代盛衰之故,与天下山川险要之区,了如指掌,尝著《舆地韵编》二百卷,又作《全史宫词》二十卷。书成,朝鲜、越南使臣争购,致归其国。生平著述甚富,解经论史之文,及读书杂记,俱该洽古义,折衷于汉宋诸儒。其学以躬行为本,尝谓:“近世讲学家尊程朱,诋陆王,同室操戈,甚无谓。高明沉潜,刚柔互克,何有门户之分?学者亦惟得其性之所近,去其性之所偏而已。”尤喜奖掖后进,性和易乐善,然不可干以私。好游,以母故,亦不远游也。诗文抒写性灵,不拘格调。著有《尔尔书屋诗草》八卷、《文钞》二卷、《叠雅》十三卷、《异号类编》二十卷、《古今谣谚补注》二卷、《古今风谣拾遗》四卷、《古今谚拾遗》六卷、《燕说》四卷、《双名录》一卷、《笔谈》八卷。[8,p6064]

在上引“文苑传四·史梦兰”文中,看不出有史梦兰于同治七至九年为曾国藩幕宾的任何迹象。

《清史列传》(80卷80册)于1928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印行。1976年,王钟翰应中华书局之聘点校《清史列传》,8年后完成,凡400余万言。1987年,中华书局分20册出版,是为最新版本。

《清代的幕府》写于1980年,此时王锺翰点校本尚未出版。那么,郑先生所依据的《清史列传》又会是哪种版本呢?

据王锺翰《清史列传点校序言》:

《清史列传》的稿本来源,大别有三:一,出于《原国史馆纂修的大臣列传稿本》,除现存《稿本》中相同的六百多篇传外,还有《清史列传》的一千一百九十篇传查无下落,很可能也是出于散佚的《大臣列传稿本》;二,小部分钞自《满汉名臣传》(京都琉璃厂菊花书屋巾箱本,连同与《耆献类徵》重出的相加在一起,总共才有四百二十六篇传,在《清史列传》的二千八百九十四篇传中只占七分之一弱;三,大部分钞自《耆献类徵》(光绪十六年湘阴李氏家刻本)。单与《清史列传》相同的就有一千二百七十八篇传,连同与《满汉名臣传》重出的加在一起,多至一千六百四十九篇传,占《清史列传》全书的一半以上。[9,p1098]

史梦兰未曾入仕,其传记可能是源于《耆献类徵》。《国朝耆献类徵初编》是一部大型清代人物传记资料汇编。凡清国史馆有本传者,采入首列,然后才是私家文集中的碑传志铭等。全编蒐集清代人物掌故资料极为宏博,稍后的《清史列传》多取材于此,对清史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5年6月,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史梦兰集》,其中有《国史馆文苑传稿本史梦兰传》(佚名撰),系石向骞点校。再次全部迻录如下:

史梦兰字香厓,直隶乐亭人。道光二十年举人,选山东朝城县知县,以母老不赴。筑别业于碣石山,名曰“止园”,取《诗》“黄鸟邱隅”之意,奉母其中。藏书数万卷,日以经史自娱。咸丰十年,英法内犯,僧格林沁督师至乐亭,属梦兰募乡勇团练。事平,奖五品衔。大学士曾国藩总督直隶,手书招致,与论古今图史及地方利病,深器之。幕中桐城方宗诚、吴汝纶,新化游智开,皆折节与交,于智开尤契。国藩留主讲莲池书院,辞归。后总督李鸿章复延修《畿辅通志》,梦兰为之删定体例;又与定州王灏参纂《畿辅艺文考》。光绪十七年,顺天学政周德润以学行荐,特赏四品卿衔。二十四年卒,年八十六。梦兰少孤力学,于书无所不窥,尤长于史。每纵谈历代盛衰之故与天下山川险要之区,了如指掌。尝著《舆地韵编》二百卷。又辑唐宋元明逮国朝宫词,作《全史宫词》二十卷,书成,朝鲜、越南使臣争购致归其国。生平著述甚富,解经、论史之文及读书杂记,俱该洽古义,折衷于汉宋诸儒。其学以躬行为本。尝谓近世讲学家尊程朱诋陆王,同室操戈,甚无谓;高明沉潜,刚柔互克,何有门户之分?学者亦惟得其性之所近,去其性之所偏而已。尤喜奖掖后进,性和易乐善,然不可干以私。好游,以母故,亦不远游也。诗文抒写性灵,不拘格调。著有《尔尔书屋诗草》八卷、《文钞》二卷、《叠雅》十三卷、《异号类编》二十卷、《古今谣谚补注》二卷、《古今风谣拾遗》四卷、《古今谚拾遗》六卷、《燕说》四卷、《双名录》一卷、《笔谈》八卷。[5,p381-382]

经过比对核实两种史梦兰传记,后者比前者有3处多12字,又有1处少1字,且有3处3字相异(后人标点有异,不计),二者应是“一家子”。应该指出的是,国史馆文苑传稿本,同样没有同治年间史梦兰充作幕僚的相关记载。

前述行程中有“在京驻二日”一语,是指返乡途中,史梦兰路过京师,逗留二日。期间曾与丰润贡生孙孝先会晤,“去岁冬仲,余自保阳入都,适铁珊以选贡司训京兆,因属儿子履泰折柬相邀,清谈竟日。别后,以《横云山馆诗钞》寄示,乞为删订”[2,p221]。14个月后,孙孝先在《〈砚农制义〉序》中亦记有此事:“邑大令以先生名荐,相国亦夙闻先生名,敦促就道。先生辞不获己,于乙巳冬谒相国于保阳。便道过都门,先始以子侄之礼拜先生于寓所”[5,p376]。

对于辞而不就之事,史梦兰没有作伪的动机。从史梦兰本人的记述与其他当事人的记载,以及后出的《碑传集补》[10,p1556-1557]《大清畿辅先哲传》[4,p843-845](二者文字相同)来看,史梦兰未能成为曾国藩的幕宾。当时辞退讲席后数日,即辗转返回乐亭。《清代的幕府》文中所述史梦兰于同治七至九年为曾国藩幕宾一事有误。

笔者寡闻,除了上述两种史梦兰传记之外,郑天挺先生所见的“《清史列传》七三,史梦兰传”,或许是其他的史梦兰传记,此事俟考。

1999年11月,方志出版社出版了由唐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的《唐山市志》,在“人物”一编中有史梦兰传记,记有:“(史梦兰)曾应邀前往保定莲池书院讲学,此院聚集了许多饱学之士,以史梦兰最为出名。他因看不惯官场积弊而不久辞归。”[11,p3270]这样的记述是值得商榷的。

同治八年十二月十四日,曾国藩奏请奖励永平府属举办团防尤为出力官绅,拟请赏加史梦兰五品衔。

奏奖永平府属举办团练出力官绅折:

附清单:

谨将永平府属滦州、卢龙、迁安、昌黎、乐亭、抚宁等州县办理团防尤为出力官绅,酌拟奖励,汇开清单,恭呈御览。

国史馆誊录议叙候选知县庚子科举人史梦兰,拟请赏加五品衔。[12,p6661-6662]

史梦兰保定之行,收获甚丰。曾国藩在匆忙之中,对《叠雅》《乐亭县志》等书稿“面许赐序”。但几个月过去,竟杳无音信。史梦兰遂于同治九年(1870)春杪,作《上直隶制军湘乡侯相》,询问缘由。

去冬晋谒崇墀,备承优礼。垂问殷拳,并荷寿额、书籍之赐。永篆寸丹,莫宣尺素。……前由李守送上乐亭县志稿数本,敬呈钧政,并求弁言。如蒙赐教,希即发还,以便改补。外有古近体诗二册、试律二册、制艺一册,曩为李守索观,及临行讨取,云亦送呈上览,不知已邀青睐否,并希掷付。时永郡雨雪俱未霑足,麦秋大约无望。诸色粮价日见昂贵,以去年关外歉收,海上无粮船故也。惟禾苗出齐,秋成有望;地方安静,桴鼓不惊,可以上慰宪怀耳。[2,p331]

是时,曾国藩政务缠身,纷扰繁杂。据《曾国藩年谱》卷十二:

(同治九年)正月十六日,专摺奏年终密考。又奏永定河工借拨运库银两,请于应解京饷项内照数扣还。二十四日,核直隶练军马队章程。委陈兰彬前往大名助办赈贷。

二月初二日,专摺奏谢年终恩赏。又奏直隶清理积狱,旧案陆续完竣,新案办理就绪。计审结并注销之案四万一千余起,……又奏直隶州县应付兵差款项,酌议报销。二十一日,专摺奏谢京察从优议叙恩。又奏湘、淮各军剿捻军需第一案报销。

三月初五日,出城诣刘孝子墓及杨忠愍公祠。初十日,奏直隶留防兵勇收支饷项,截数报销。二十九日,奏报永定河凌讯安澜一摺。又奏复核部驳保案一摺。又奏采访节义第六案。[1,p353]

多年以来,曾国藩常患眩晕之症,视力微弱。剿捻失败被劾,心情沮丧,身体愈衰。同治八年秋以后,目光昏蒙,日见加重。至九年二月底,右目失明,左目仅有微光,办公、治事已经困难。只因直隶大旱,麦收无望,全省官员惶惶不安,军民上下人心不齐,只得勉强支持,不敢请假。四月中旬病情益重,只得奏陈病状,请假一月调养。休息治疗一个月后,因根本之疾难除,只好续假一月。五月廿三日,天津教案发生。廿五日,曾国藩奉旨即赴天津查办。

至于史梦兰所上“讨取”之书,应该会被传递至保定总督府。对曾国藩来说,为地方某县志作序,应该不是很费时、费力之事。只因曾国藩政务缠身,又疾病缠身,“两下夹攻”,疲于应付,已无暇顾及了。在这种情况下,虽《曾国藩日记》中未见记录,其书信也只能是被“早饭后清理文件”了。如此结局,史梦兰心中清楚,“囊岁湘乡相国索观,许为制序。嗣因病目告假,数月未瘥;旋值津门事起,力疾趋公;继遂移节两江,故尔未果。”[2,p333]光绪二年(1876),永平府知府游智开“奉饬修《永平府志》,就近延(史梦兰)先生开局郡城,遂将《乐志》取还,酌拨府局捐款数百金付剞劂,与《府志》同观厥成”[6,p5],至此,这件事方算有了结果。

曾国藩至天津后,因惧怕洋人滋事,采取媚外求和方针,不顾社会舆论及亲友劝阻,竟以屈辱的条件,草草了案。办理天津教案使他声名狼藉,臭名昭著。清政府为了推卸责任,卸磨杀驴,竟也责怪他软弱无能,并于八月下令调其回任两江总督,派李鸿章接任直隶总督。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午后,曾国藩病逝于江宁两江总督官署。追赠太傅,谥文正,其一等侯爵由其子曾纪泽承袭。在给友人崔树宝的书信中表述了自己的心声:

曾文正公以程朱之学,树韩范之绩;而文章奥衍,又不减欧曾诸家,洵为一代伟人。今大柱已倾,朝野无不痛悼。……仆今春小有土木工,且腮上偶患疮疖,不出屋者数月,故花时未及进山。[2,p256]

是春,史梦兰因腮上偶患疮疖,数月没有外出。闻知曾国藩去世后,本应“哭以诗文”,只是心情驳杂,一时难以下笔。时隔不久,为作《曾文正公挽诗二首》。

中兴事业出儒生,附翼攀鳞萃众英。

拨乱顿教寰海静,撑天何意泰山倾。

程朱学术天人备,韩范勋名将相并。

杞梓楩枏归大匠,楚材端赖一人成。

驻节畿畺化雨流,授餐适馆为贤优。

众中遇我偏青眼,晚岁逢公已白头。

桃李新阴几名世,貔貅旧队半通侯。

荒阡自洒泷冈泪,望古深惭六一欧。[2,p118]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生的舞台上,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既有萍水相逢,也有际会风云,说来并无定数,只是命运使然。曾国藩与史梦兰的交往,是君子之交,还是道义之交,很难界定。据《曾国藩日记》,除了特殊年月外,曾国藩明天都要“坐见”或“立见”几个人,多时达十几人,已经“阅人无数”。既然常年如此,与史梦兰见面二次,亦属平常之事。

对史梦兰来说,就有些不同了。一个未仕举人,能够得到“湘乡相国”的赏识,与之面对面交流心得,因母寿,又蒙“‘德侔欧母’四字额为王太淑人寿,盖以欧阳文忠母相况”,实在是光宗耀祖之事。故在《曾文正公挽诗二首》中,大有歌颂之意。

史梦兰认为曾国藩对己青眼有加,是十分确切的。事实上,曾国藩确曾礼贤下士,对史相当器重,欲聘为莲池书院讲席。但史梦兰婉言谢绝,令曾国藩叹息不止。曾国藩以欧母寓意史母,亦有以欧阳修比况史梦兰之意,故令史梦兰深感惭愧。史少曾两岁,自谓“已白头”,只是为了诗律所需,并非实录。因上述诸多因素,今见流传下来的《光绪乐亭县志》,没有曾国藩所作序文,也是一件憾事。

此次史梦兰前往保定期间,结识了许多挚友。“督署幕府中人,如粤东陈荔秋兰彬,四川肖廉甫世本,安徽吴挚甫汝伦,薛叔耘福成,皆先后就见。荔秋尤留之恳恳”[2,p330],“桐城吴挚甫汝纶、方存之宗诚、新化游子代智开,及吾贵筑师黄子寿先生,皆慕与之交”[5,p379]。这些人,后来大多成为栋梁之材,成就非凡。如同史梦兰这般辞而不就的情况是不多见的。

[1] 李瀚章.曾国藩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1:21.

[2] 石向骞.史梦兰集:一[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5.

[3] 曾国藩.曾国藩全集:日记三[M].长沙:岳麓书社,1989.

[4] 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1993.

[5] 石向骞.史梦兰集:二[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5.

[6] 史梦兰,游智开,等.光绪乐亭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69.

[7] 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秘书处论文组.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8] 王锺翰,点校.清史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

[9] 王锺翰.王锺翰清史论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4.

[10] 清代碑传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11] 唐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唐山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12] 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奏稿十一[M].长沙:岳麓书社, 1994.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Shi Meng-lan and Zeng Guo-fan

ZHOU Jing-bao

(The First Management Department, Beijing Municip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Office,Beijing 100039, China)

After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the Qing government appointed Zeng Guo-fan to be the governor of Zhili in order to change the condition of “big power of foreign officials and small power of Beijing officials”. At the beginning of his office, Zeng had ordered the prefectures and counties to recommend talents. Laoting magistrate Cai Zhi recommended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 of provincial level Shi Meng-lan. Shi went to Baoding to meet Zeng. They conversed for a long time. Zeng wanted Shi to be the lecturer of the Academy of Lotus House. Shi refused the invitation by taking his old mother as an excuse. It is inaccurate to say that Shi was the advisor of Zeng during Tongzhi seven to nine years. Shi created two poems for Zeng’s death in Tongzhi eleven years.

Zeng Guo-fan; Shi Meng-lan; advisor of a high official

K252

A

1009-9115(2019)01-0001-06

10.3969/j.issn.1009-9115.2019.01.001

2018-03-03

2018-06-06

周景宝(1956-),男,河北乐亭人,研究方向为河北地方史与人物。

(责任编辑、校对:王文才)

猜你喜欢

乐亭曾国藩
跟曾国藩学修身
有趣的乐亭话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乐亭大鼓生存现状及其发展方向预测
曾国藩吃牢饭
曾国藩读书
乐亭大鼓让校园盛开德育之花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明《曹司牧墓志》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