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素养的提升策略

2019-01-20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川镇学区上川小学

天津教育 2019年32期
关键词:昆虫记昆虫课外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川镇学区上川小学 杨 静

语文素养的提升不能只靠课本上的阅读,课内阅读主要是学习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的养成。小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只是读通文句,对文章的主题理解还稍有欠缺,尤其是挖掘文章内涵的意识不够。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总结阅读方法,让学生明确如何一步一步走进文本深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灵活运用所学习的阅读方法,在互动交流中实现课内外的自然融合。课外阅读的补充,可以丰富学生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课内阅读指导方法,有章可循提能力

教材内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例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从整体把握,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重点总结方法,体会阅读乐趣。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恰当的语调、节奏、停顿等,赏读品味精读的语段,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体会其中的妙处。略读的文章则要学会浏览概括,注重阅读速度的提高和“量”的积累。如在阅读三年级《荷花》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对荷花的描写。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逐一分析表达效果。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排比手法增强了语势,读起来朗朗上口。课外阅读时,学生要有意识体会各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不但能找到文中表现力强的句子,还能提升阅读层次。

二、课内阅读延伸课外,灵活运用促提高

课堂阅读时间有限,材料不足,要想丰富积累必须由课内走向课外,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以“趣”诱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要给学生介绍更多的校园作家,比如杨红樱、曹文轩、沈石溪等,学生走进文本便可以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接收到更多新鲜的给养,产生更强烈的阅读欲望,自主寻找课外的相关作品进行阅读。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要有运用阅读方法的意识,课内外自然衔接。教师可以根据课内教材所选课文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学习了三年级下的《昆虫备忘录》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了解更多有关各类昆虫的知识。《昆虫备忘录》里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对昆虫的描写生动形象且富有情感。学生在阅读《昆虫记》时,也要注意对文中语言的品味赏析,体会作者笔下昆虫的可爱情态。这种相同题材的文章可以运用比较相似的阅读方法,更容易迁移阅读。再有就是课外延伸相同体裁的文章,如三年级下第二单元的文章都是寓言,学习以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寓言故事》《伊索寓言》等,学生通过学习课内寓言故事的方法,可以很容易读懂寓言故事,并且能够比较准确地概括出寓意,在大量的延伸阅读中提高摄取信息的能力。

三、课内课外相互结合,互动交流巧融合

阅读方法不外乎读、思、记,“读”分为泛读、跳读和精读;“思”就是在阅读的基础上概括内容,体会感情;“记”一是指摘抄原文中的好词佳句,二是写读书心得。这些方法需要教师在课内教学时反复训练,形成习惯,并迁移为自身能力,才能更加灵活地运用于课外阅读中。教师在推荐阅读材料时要注意搭建相应的“桥梁”,学生由“课内”走出去,还能从“课外”走回来,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加乐于阅读,在阅读中更有成就感。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阅读交流的平台,每周抽出一节课举办“阅读交流会”,自由讨论,全方位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探究文章主题,充分体现个性阅读。

阅读需要一个过程,课后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延伸阅读。如三年级下册一,二单元的“阅读交流会”可以放在一起,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大组,一组阅读《昆虫记》,另一组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昆虫记》的学生可以在一起讨论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作者在叙述描写中运用的表现手法等。阅读寓言故事的学生可以在一起讨论寓言的寓意,对自己影响较大的寓言故事等。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促进学生更深入地阅读,更深刻地思考。

四、课外阅读丰富积累,素养提升增效益

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有益补充,可以说课外阅读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学生在阅读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领域的课外作品时,可以接触到更多种类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领略更多类型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成长。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小学生字词句的储备比较少,课外阅读可以予以补充,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能够积累更多的词汇,学习更多的表达技巧。学生语言量储存越多,表达更有美感,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写体会和感悟。小学生的感悟可以是一两句话,只要表达顺畅,语意通顺即可。学生在阅读时还可以进行仿写,如阅读《昆虫记》,可以模仿作者所运用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自己熟悉的小昆虫,过一把“大作家”的瘾,激发阅读写作的兴趣。

五、结语

阅读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学生的基本能力,教师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由课内自然转向课外,运用课内所学的阅读方法自由阅读课外作品,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和总结,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系数,帮助学生深入阅读,准确把握文章主题。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灵活运用课内所学习的阅读方法,得心应手,极具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总之,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可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猜你喜欢

昆虫记昆虫课外
Book Review on Souvenirs Entomologiques 《昆虫记》读后感
昆虫记
RFID昆虫阅读放大镜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重读《昆虫记》系列一:勤劳的“铲屎官”——蜣螂
借昆虫上课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我最喜欢的昆虫——知了
昆虫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