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育人实践路径研究

2019-01-20丁志健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劳动育人院校

丁志健,潘 乐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和唯一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新时代中国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给出时代性科学解答,进一传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丰富和扩展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深刻内涵,同时也对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承担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主阵地重任的高等职业院校提出新任务、新课题。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劳动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

劳动创造幸福,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最根本内涵,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基本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根本路径。无独有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丰富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时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这正是对中华民族在社会历史滚滚向前发展的同时实现综合国力跨越式发展的直观揭示。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从年龄结构上看他们正处于人生成长成熟的黄金时期,他们自身奋斗目标实现轨迹与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相吻合。因此,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加强劳动教育,在高职校园引领“劳动光荣、技能荣耀、创造伟大”的新风尚对于引导大学生“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价值观教育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要

高职院校是承担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重要载体之一,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劳动教育则是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推动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文化载体,是构建全面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劳动教育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劳动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活动调动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协调运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涵养劳动精神,从而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反向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三)劳动教育是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

新时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期,处在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过渡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思想观念、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素质都亟待加强。高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对学生加强劳动教育,能有效实现思想层面劳动精神的培养和实践层面劳动技能的提升。通过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性面对当今社会存在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风气,真正理解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的价值观念,帮助他们形成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事业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劳动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的结合,在实现“一技之长”培养目标的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产生对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观念,涵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二、高职院校深化劳动育人实践的现实困境

(一)思想观念认知片面化

思想观念认知对劳动育人实践推进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对劳动教育的片面认知,以《孟子》的《滕文公章句上》提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论断和《论语·子张》中指出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为代表的封建生存法则,反映了我国传统教育观念中重德不重劳的片面思想传统,这甚至是鄙视劳动和技术教育的;二是教育、教学理念上对劳动教育的片面认知,当前高职学校的大学生均经历了“学习至上”的家庭教育观念洗礼,从小缺少基本劳动教育和劳动技能训练。此外,各层次学段在供给侧教学理念上均存在重脑力、轻体力,重文化知识学习、轻劳动技能训练的弊端,导致劳动教育的缺位,出现劳动教育在家庭中被软化、在学校里被弱化、在社会上被淡化的现象。

(二)劳动课程设置边缘化

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专业课程体系过于重视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大部分学校取消了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没有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在日常课程教学中缺少劳动教育的有效渗透。既有的劳动教育课大多采取让学生形式化的参加诸如校园环境卫生清洁等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缺乏时代性、缺乏吸引力的体力劳动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劳动教育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简单单一的劳动形式也降低了大学生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知。

(三)劳动教育平台扁平化

劳动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劳动价值观教育、劳动精神教育、劳动习惯养成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劳动法律法规教育等多个层面对学生开展层次化、多维度的立体式教育,这一切教育内容与目标的达成需要有集完善的工作机制、合理的运行模式、有效的培养手段、多样的实践基地等于一体的劳动教育平台的提供保障与支持,让学生在参与以生产实践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成长成才。然而在高职教育领域,劳动教育并未引起教育者的重视,劳动教育的实施机制和现实条件还不够完善,教育平台呈现扁平化特点。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育人实现路径探析

参照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基本任务要求中的“十大”育人体系,新时代高职院校完善劳动育人机制、强化劳动教育的实施保障,可以对阻碍劳动育人开展的现实困境从文化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三个维度探索实现路径。

(一)以文化育人为依托感化青年

思想对行为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正确的思想指导正确的行为,蕴含正能量的思想要真正发挥育人作用必须融入校园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新时代高职院校推动实现劳动育人,应将劳动育人融入思想引领、融入校园文化当中,可以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各个方面以及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各个层面,对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劳动育人文化进行资源整合,通过校园景观建设、校风学风优化、大国工匠宣传、劳模故事宣讲、工匠精神弘扬、规章制度保障、分享工匠情怀等手段增强劳动育人气息和劳动育人内涵,打造具有“劳动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以潜移默化的隐形育人功能感化青年学子。

(二)以课程育人为主导引领青年

大力推动以“劳动育人”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教学目标,进一步完善课程设计,梳理各类各门文化课程中所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劳动教育功能,实现劳动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融合。如实现思政课程与劳动教育的整合,用德育教育引领青年,实现德育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协同育人效应;实现专业课与劳动教育的整合,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科特色,在充分挖掘企业资源、拓展企业实践平台的基础上,推进产教融合、现代职业教育学徒制等课程育人新模式,通过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引领青年提升劳动素养。

(三)以实践养成为手段历练青年

在推进劳动育人过程中,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学校、企业、社会等各类实践资源,不断丰富劳动实践的内容,创新劳动实践的形式,拓展劳动实践的平台,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功能。如让学生在与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的对话交流活动中以劳养德,传承劳动精神;让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勤工助学活动的过程中以劳立志,涵养劳动素养;让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工学结合活动的实践中以劳促学,锻炼劳动技能,通过打造品牌化的实践养成手段历练青年。

四、结语

新时代高职院校高扬劳动教育旗帜,深入推进劳动育人进程,着力加强大学生劳动精神教育,是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巩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作为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平台,更应从宏观视角着眼,从细微之处着手,及时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实现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课程改革、实践实习的相互融合和有机联动,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在奋斗的过程中用劳动托起中国梦,成为劳动教育的受教者、受益者,劳动精神的弘扬者、引领者。

猜你喜欢

劳动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