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地区档案文献编研初探*

2019-01-20

图书情报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编研一带一带一路

廖 倩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南宁 530006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通过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 个,这只是一个粗略的统计,在中国的疆土上仍然遗留着一些未被识别的民族。我国的少数民族大部分在西北部地区,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青海、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份。民族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档案文献遗产,深刻的反映了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生产活动、风俗人情等原始内容,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是民族地区重点保护的对象。民族地区档案文献编研工作是对民族档案文献进行整合、优化及深度挖掘其信息资源价值的有效途径,更是一个民族物质与精神传承的文化模式。本文借助“一带一路”倡议背景,着力研究新疆、西藏、云南、广西四大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档案文献编研工作共性与个性,为民族地区档案文献编研工作开辟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 研究综述

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分别以“少数民族”AND “档案”、“一带一路”AND “档案”为主题进行高级检索,不限期刊类型,选取2008年至今的文献,剔除无关文献与重复文献,分别查到367 篇和37 篇与主题相关文献,前者内容主要涉及少数民族档案保护、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开发、少数民族档案数字化等方面的内容,后者内容主要涉及一带一路与档案资源建设、一带一路与档案保护等方面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1.1 少数民族档案研究综述

1.1.1 少数民族档案保护研究 少数民族档案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与史料价值,对少数民族档案的保护刻不容缓。云南大学华林教授认为:档案部门应对散存的民族档案文献进行集中保护,以更好地对这些珍贵的档案文献遗产进行保护和挖掘利用[1]。朱海天等学者认为: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传承人队伍建设”、“旅游开发”、“档案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市场化运作”等对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进行保护[2]。总之,对少数民族档案保护研究的学者虽然想法存在分歧,研究范围和视角也很广泛,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对民族档案更好地保护与利用。

1.1.2 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开发研究 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开发是档案工作的关键环节,是最大化发挥民族档案价值的重要途径。胡莹等学者认为分析受众广泛的现代需求,为不同用户开展个性化服务实践,对少数民族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3]。赵伯仁认为:通过了解少数民族档案的构成及特点,充分开发少数民族档案价值,能促进民族地区档案事业的发展[4]。陈子丹等学者认为:编辑少数民族档案文献编研产品,建设少数民族档案文献资源数据库是开发利用民族档案文献的有效途径[5]。在信息化时代,对于档案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更趋于现代化,如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都为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1.1.3 少数民族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 信息化发展水平是衡量民族档案事业发展成熟的重要指标,信息化建设包括很多方面,如:档案网站建设、档案数据库建设、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米娟婷认为:档案信息网是架起档案部门与用户沟通的桥梁,促进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杨美玲等人认为:通过构建古籍联合数据库实现民族资源共享和跨学科多维度研究重要路径[6]。于海涛认为:对于民族档案流失严重的现状,必须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数字化建设最重要的支撑就是人、财、物[7]。笔者认为,少数民族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种很好的保护手段,也是提升服务利用方式的有效途径。但在对其进行建设时必须注意几个问题,即知识产权、隐私、系统维护等问题,必须建立安全防范机制。

1.2 “一带一路”与档案研究综述

1.2.1 “一带一路”与档案资源建设研究 在“一带一路”时代背景下,为档案资源建设带来了无限的机遇。陆伟华认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对促进“一带一路”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信息决策,因此,必须把“一带一路”档案信资源建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8]。蔡振武等人认为:“一带一路”文化走廊中汇聚了各个时期、不同文明古国各种形式的档案,有必要从跨区域、跨文化角度审视档案文化建设[9]。总之,“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档案资源的信息辅助,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带动了丰富的档案资源,推动了档案事业国际化发展。

1.2.2 “一带一路”与档案保护研究 “一带一路”建设为档案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附加了挑战,张卓群等人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为跨国合作编研创造了有力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如知识产权问题,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各国必须就档案编研知识产权问题达成一致[10]。米娟婷认为:“一带一路”背景下为西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相关部门必须紧紧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而实现西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更好保护[11]。众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档案部门带来无限的机遇与挑战,档案部门必须正视机遇、迎接挑战,只有如此,档案部门才能在“狭缝”中成长。

综上所述,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涉及到档案编研选题尚少,涉及民族地区档案编研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可见,借助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对民族地区档案文献编研工作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对民族地区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与现实意义。

2 “一带一路”对民族地区档案文献编研的影响

2.1 有助于民族档案文献编研的跨国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助推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荣登国际舞台,在与国家交流进程中牢牢遵循“走出去、引进来”基本原则,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过程中实现互利共赢的最终目标。“一带一路”建设部署,为我国民族地区与沿海各国在档案文献编研工作方面进行跨国合作带来了无限契机,我国民族边疆地区档案机构应充分利用其优越条件,着力寻求档案文献编研的跨国合作出路,不断聚拢社会各方力量,对其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深入分析我国民族边疆地区(西藏、新疆、云南、广西)所处的区位优势与档案文化精粹,通过档案文献编研的跨国合作充分开发和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对我国散失在民间或海外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抢救和保护,从而产生最大化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2 有助于民族地区档案文献编研特色化

民族档案文献是该地区人民民族活动的有机产物,在其形成与发展中,不断受着显性与隐形的客观因素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结构、地域坏境、语言文字、风土人情等,这使得民族地区档案文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即使是同一种民族由于身处的区域、时期、背景的不同,所呈现的档案文献内容也存有差异。“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使我国民族地区成为了重点关注区域,成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档案文献编研客体不能只拘泥民族性档案文献,更应重点关注如何挖掘民族地区区位优势,根据其区位的特殊性,开展特色的档案专题汇编,如:新疆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档案机构可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进行特色地质档案文献汇编,深化我国与沿边各国地质矿产资源的交流合作。

2.3 有助于民族档案文献在发展和繁荣地区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加强民族地区档案文献编研工作对于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为民族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广泛的信息来源,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奠定扎实的信息基础,民族地区档案编研工作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步伐、提高少数民族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一带一路” 背景下,我国发展中心逐渐转移到民族边疆地区,不断推进西部大开发项目进程,把少数民族地区档案工作逐步列入国家治理事务活动中,加大人才、物力、资金的投入,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着力挖掘民族地区档案文献民族特色与战略区位的独特优势,通过创新文化创意产品,拍摄民族旅游宣传片、编辑出版《民族工艺精览》、《民族地区矿产开采指南》等等,弘扬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推动国际间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进程,从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3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地区档案文献编研共性研究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纽带,是中国与世界接轨的重要门户。2015年,国家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支持沿线国家地方民间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遗产,注重人文交流与文化融合”,这为我国民族地区档案文献编研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笔者看来,民族地区档案馆可协同其他社会组织、民间团体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机遇,构建跨国跨地域跨部门“三跨”合作编研机制,形成条块结合、协同发展的管理模式,就“一带一路”建设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最终呈现优质的编研作品,如:2016年10月14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就联合编纂出版《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档案图典》举行研讨会,通过对明清时期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文化、政治交流的“丝路”档案深度挖掘[12],旨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详尽的历史文献支撑。基于以上先例,笔者认为,我国民族地区档案部门可协同的政府部门与民间组织等合作编辑出版《丝路记忆目录》、《追忆丝路》等编研成果,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我国丝路文化,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融合和文明互鉴。

此外,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处于与邻国有频繁民间交往活动的地域,其中许多少数民族与国外民族存有众多的共性,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亦可通过跨国合作编研对国际民族文化进行融合,也是对散失海外的民族档案进行积极保护开发的有效途径,例如:我国蒙古族的博克、布鲁、射箭和蒙古国蒙古族的相同项目在赛制方面十分相似,朝鲜族的摔跤、拔河、跳板与朝鲜国内相同项目存在很多相同之处[13],亦可通过跨国合作编研对离散的民间体育档案文献进行整合,对国际民族体育文化进行专题汇编,有助于加强国际间民族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

针对以上编研模式,笔者认为,可以组织以国家档案馆为主导,民族地区档案机构、社会组织与民间团体为辅助的编研团队,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软硬件设备,构建“一带一路”民族档案文献编研一站式服务平台,无论是档案机构还是社会组织及个人均可共享“一带一路”档案文献资料与“一带一路”档案文献编研产品,为民族地区档案文献编研选题、编研需求、编研利用集思广益,使民族地区的档案编研工作更有效率。例如,在贸易领域,中国-东盟农业贸易信息合作网站(http://www.caacoop.com/main.php)的建立为“一站式”服务平台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推进了“一站式”共享平台构建进程。在民族档案领域,同样可以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

4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地区档案文献编研个性研究

每个民族地区都是共性与个性并存的共同体,以下是笔者对西藏、新疆、云南、广西四个民族档案文献编研个性化的分析。

4.1 西藏地区档案文献编研工作个性化研究

西藏地区是“南方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段的领航者,是中国与南亚国家交往的重要窗口。2014年,西藏与尼泊尔合作成立了喜马拉雅航空公司,打开西藏航空进入国际市场的窗口;为进一步发挥西藏的区位优势,西藏将继续开展“请进来,走出去”宣传促销活动,筹划中国与印度旅游年活动[14]。目前,西藏正在加强对南亚陆路大通道的建设,通道一旦建成,将会推动西藏对外贸易的进程。基于西藏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正在开展一系列的战略工程,我国国家档案馆与西藏地区的档案机构应深入分析铁路基础建设、航天航空建设、旅游开发等各类实物档案、照片档案、文书档案、影像档案等内容特征,不仅立足馆藏档案资源,而且也力争跨国合作,共享档案信息资源,通过联合编辑出版《一带一路铁路基建工程汇编》、《一带一路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境内外旅游导航指南》等具有参考性资料的科技档案编研产品,为陆路通道、航空通道、境外旅游的开发提供详尽的参考资料,实现西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从量到质的跨越式升格。

4.2 新疆地区档案文献编研工作个性化研究

新疆是我国连接亚欧大陆的重点腹地,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拥有铋、铂、钴、锰、碲等丰富的矿产资源,享有“天然矿物博物馆”之美称,其战略区位十分重要。我国档案机构应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充分利用其特殊地理优势,可以通过深度挖掘新疆的矿产资源,尤其是具有历史性的土屋铜矿,通过跨国合作汇编档案专题[15],加强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等西亚国家矿产档案资源的交流合作,为各国地质产业的发展提供文献支撑。此外,新疆地区更是世界三大番茄产地与加工地之一,拥有良好的种植环境,哈沙克斯坦欧亚集团多次与我国中粮集团洽谈番茄合作项目,已形成初步合作方案。鉴于此,笔者认为国家档案机构与新疆地区档案部门携手国外档案组织机构可以跨国跨部门联合编辑出版《新疆番茄产业种植方略》,内容涉及种植选址、种植培育、市场营销等板块,不仅为国内外番茄种植业的发展提供详实的参考资料,而且对新疆大力发展农业及宣传农作物产品是不无裨益的。

4.3 云南地区档案文献编研工作个性化研究

云南是我国与亚洲沟通的地理中心,是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开放的重要窗口。“东连黔桂,北经川渝,南下越老泰柬,西接缅甸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彰显了云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节点地区。云南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众多民族文化旅游景点,云南民族村、世博园、西双版纳、香格里拉等景点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笔者认为,云南省档案馆及各地级市、县档案部门可以与当地旅游局合作把旅游与生态文化相结合,联合编辑出版《云南省生态文化旅游指南》、创新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宣传手册等,把云南地区生态文化旅游推向全国,推向亚洲,推向世界。其次,云南拥有发展西南地区高原生态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拥有云茶、咖啡、云花、云药等原有的优秀云南品牌,档案机构可以编辑出版《云南优秀品牌汇集》,把品牌的历史源流、发展历程、功效等纳入编研内容中,鼓励企业继续发展健康新品牌,打造“健康云南、绿色云南”理念,扩展对外贸易,助推云南的生态农业发展。

4.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文献编研工作个性化研究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地处“三南”(西南、中南、华南)和东盟的结合部,具有对外开放的有力条件和显赫的区位优势。到目前为止,广西地区档案部门已与东盟国家合作编研出版了有关国家层面、历史文化层面、基础建设层面几十余部编研成果,如《胡志明在广西》、《南宁百年图录》、《南宁水城建设》等。为了响应“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广西已经开通中国—东盟博览会网、中国—东盟中心、中国—东盟传媒网等一系列政务、商务和新闻网站,为东盟各国了解中国—东盟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状况,提供及时、权威的信息与服务[16],为档案编研产品的共享利用提供广泛的传播空间。广西地区是面向东盟国家重要的纽带,是连接柬埔寨、泰国、老挝、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节点地区,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档案编研选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以对东南亚国家展开旅游方面的档案文献汇编、旅游宣传手册,或与新闻媒体中心合作拍摄旅游宣传片等,促进境外旅游文化合作交流[17]。此外,广西是东南亚国家留学生聚集最多的省份,是培育东盟留学生人才最大的教育基地。笔者认为,可以对东盟留学生在华的名人档案及文化交流活动产生各种类型的档案进行汇编,前提是尚未侵犯个人隐私,亦可拍摄教育宣传片,可以使更多东盟学生了解广西地区教育历史及教育模式,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桂求学。

5 民族地区档案文献编研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民族地区档案文献编研是一项集思想性、政治性、学术性、民族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复杂性的工作,必须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5.1 档案编研产品特色化问题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民族地区档案文献编研产品如何彰显其特性,着实反映“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个过程,是档案编研主体需重点考虑的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拥有再丰富的馆藏资源,如果没有特色资源,那也并非精藏。长期以来,民族地区档案文献编研主要是立足于馆藏资源,形成一种“有什么,编什么”的编研理念,很少站在国家需求、社会需求、民众需求的角度考虑档案文献编研客体的选择,编研成果重“史”轻“今”现象十分严重,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为例,清代及清代以前的档案编研成果占75%以上,多为史料编撰,如《粤西丛载》、《粤西文载》等记录了清末时期广西各民族起义情况,涉及民生的编研成果尚少[18]。现阶段,我国民族地区档案文献编研急需围绕社会热点话题、时代背景展开社会化、特色化的档案文献编研,在“一带一路”部署下,我国民族地区产生了大量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档案文献,为“一带一路”档案专题汇编提供了信息来源,档案部门应协同其他社会组织及民间机构共同投入到“一带一路”档案专题汇编工程中,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5.2 档案编研国际化人才问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不是一个人才强国,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正是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科技强国建设需要凝聚起创新人才的强磁场”。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活力源泉,是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中最得力的助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民族地区档案编研工作涉及跨国合作领域,档案编研工作不能只拘束于“本土化”人才,急需大量复合型、国际化档案编研精英,档案编研人员必须掌握多国语言、必须了解多国历史背景,必须具备多重技术,只有知己知彼,才能互惠互利,实现共赢。就现阶段而言,我国档案部门档案编研组织主要由档案馆业务人员组成,或者掺杂少许史学研究者,鲜有综合性人才,这是导致档案编研成果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也是档案部门在制定人员聘用制度、人才培养方面重点关注的问题,档案编研人才急需从“内需型”向“外向型”、“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型。

5.3 档案编研国际知识产权问题

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指出:“要通过知识产权工作支持‘一带一路’核心区发展,积极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国合作档案编研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知识产权法与国际知识产权法律接轨的重要举措。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档案工作人员及著作权人应认真解读国内与国际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如《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关于加强知识产权档案管理的意见》以及国际知识产权法规等,并且也应采取多样化的措施向用户不断灌输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制作宣传手册、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相关趣味活动等,只有让权利人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尽量避免知识产权纠纷的产生。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档案文献编研工作将是一个新颖而持久的热点话题,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不断地投入研究,深化其理论知识与实践基础,为民族地区档案文献编研工作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编研一带一带一路
档案资源编研开发的途径探究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谈谈房地产档案的编研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科研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认识
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开展思考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