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语言文字使用失范的现状与教育对策探究
——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

2019-01-20李运余吴明霞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应用文读音语言文字

李运余,吴明霞

1.2.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 300350

我国民族众多,地方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杂糅,语言环境复杂,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开展存在一定难度。为稳步推进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规章制度来保证语言文字工作的规范管理。2001年,我国颁布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2016年,教育部发布《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2018年,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杜占元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创新发展》,提出“推动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开创新局面”的重要任务。

当前,大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不能适应自身需求,存在普通话不标准,口头表达逻辑不清,阅读及书写能力较差等问题。在网络语言风行的今天,标准的汉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受到严重冲击。大学生的日常用语和书面写作用词中常见网络语汇充斥其间,部分网络用词呈现低俗化、负面性,这对于大学生语言文字的标准使用能力产生了不利影响。当代大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使用意识不足,语文学习动力缺失,更易导致语言文字使用能力的加速退化。

一、大学生语言文字使用失范的现状分析

本文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截止到现在,该校开设的与语言文字相关的课程有《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和《普通话水平测试》。艺术学院所有专业都开设了《大学语文》课,包括本科和专科;航天航空学院的空乘专业(专科)及其他学院的部分专业选修《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为全校高职各专业的职业基础必修课。空乘专业和汽车维修与销售专业开设 《普通话水平测试》课。通过这三门课程所呈现出的状态来考察全校学生对标准化语言文字的应用情况应当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典型性。

(一)口语表达能力

1.普通话不标准,掺杂方言口音或者方言语法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普通话读音比较标准,但部分学生普通话中时常掺杂方言口音或方言语法。例如,四川、湖南、江西等地的南方学生存在r、n、l不分,h、f不分,sh、x 不分等情况,山西、陕西的学生存在前后鼻音不分的情况,大部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存在音调不准的情况……类似的语音失范的情况不胜枚举。语法方面,湖北、山东等地的学生存在语法误用的情况,例如,湖北学生将“给你书”说成“给书你”,山东学生则习惯将主语后置。大部分北方学生的普通话读音不存在严重的语调失范问题,但个别学生会用方言词代替标准普通话用词,例如,山东学生说“shao”(一声),即普通话“桶”的意思,而不能意识到这种读音无法被其他同学理解。部分天津本地的学生不习惯说普通话,在生活中和课堂上均使用天津话进行交流。

2.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语无伦次,所讲非所思

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常常语无伦次,出现重复、混乱的情况,难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规范的语言流利地表达出来。例如,在说话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出现“我的意思是……就是那个、那个……”的情况,这说明学生缺乏说话训练,说的能力不能满足说的需要,缺乏准确、流畅表达个人思想的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求职及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十分不利。

(二)文本阅读及朗读能力

1.不能顺畅地进行阅读

课堂教学中,当教师要求学生朗读一段文本,以考察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时,很多学生都会出现漏字、添字的现象,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存在字词读音错误、断句错误、停顿不当等情况。比如,在要求学生读一首现代诗时,有些学生的朗读像是语音机器,缺乏必要的抑扬顿挫、起伏变化,味同嚼蜡,让人听不出诗的韵律节奏美,因此,无法体会诗中的优美意境。这些问题暴露了学生缺乏必要的朗读训练,字词基础差,不具备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要解决学生在朗读时的“读音不准”和“节奏不美”的问题,需要教师的阅读规范指导,并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

2.阅读理解能力差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往往出现因为不能顺畅的阅读而导致文本阅读的速度慢,阅读理解力欠佳,不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而准确地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有用信息,从而导致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产生偏差甚至谬误的现象。

(三)写作能力

1.文学写作能力普遍较弱

学生对于文学写作的兴趣不高,写作能力欠佳。在和部分学生的谈话中得知,很多学生“从小学就不会写作文,很头疼”“不知道写什么” “上语文课最讨厌写作文”……同时老师们发现,学生在进行文字交流沟通、写作时不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情况十分普遍。许多学生因习惯于网络打字,常常采用黑点或空格代替标点符号。在学生的作文中,错别字、词语误用、语序混乱、语病等问题较常见。部分学生不能够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文章缺乏必要的渲染,不能够在中学已有写作水平之上实现质的提升,甚至有学生认为自己目前的写作水平不如从前。这说明学生的书面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欠佳,当前具备的写作能力与大学生应该达到的写作水平尚有差距,缺乏系统的写作指导和足够强度的写作练习。

2.应用文写作能力不强

第一,学生对必备的、常见的应用文的写作格式不了解,甚至有学生不知道“段落首行空两格”“标题居中”“称呼顶格”等基本格式规范。究其原因,这与学生中小学时代在作文写作中缺少针对性的应用文写作培训有关,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的大学生不具备应用文阅读习惯,不常用应用文解决个人事务,或者不关注常见的应用文写作规范,对常见应用文视而不见,不能够自觉学习。

第二,学生不能够合理组织应用文中的语言。在撰写应用文时,暴露出与文学写作时存在的共性问题:不具备良好的书面语言组织能力。应用文不需要复杂的修辞手法,但要求学生在行文时言简意赅、用词严谨、表达准确,这似乎给学生提出了比文学写作更大的挑战。从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应用文写作经过课堂学习和练习有很大提高,但仍然不能够完全满足未来的实际使用需要。

(四)口语表达与书面文字之间的问题

在网络化的今天,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多的是通过qq或者微信。通过qq和微信朋友圈,老师常能发现平时在课堂上很难发现的问题。比如,在发朋友圈时,大部分学生用口语读音代替书面语的字,如“那”在普通话里面有多种读法,“那个”中“那”读音为“nà”,在口语中也读成“nèi”,于是学生在写这个字时,就根据读音,将“那个”写成“内个”。另外,受网络环境的影响,很多词汇被学生用同音字所取代,比如,谢谢写成蟹蟹,妈妈写成麻麻。还有时下特别流行的,冲呀写成冲鸭,有时还配上小黄鸭的图案。这些替代文字虽然比较形象、可爱,但是长此以往将使学生忘记正确写法,将错就错从而一错再错。

二、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的原因分析

(一)阅读量太小

在应该进行大量阅读的中小学时期,很多家庭和学校都不能做到位,很多家庭缺少阅读氛围,有的家庭甚至没有一本可供阅读的书。不少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理解不够,认为学习就是要看课本,读课外书就是浪费时间,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更不要说对孩子的阅读提供指导了。与此同时,学校对学生的阅读要求只是流于形式,既没有具体考核标准,也没有必要的手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网络环境的影响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语言以简洁生动的形式区别于传统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火星文、淘宝体、咆哮体、图形和各种表情包的出现,大大改变了语音表达的方式。网络语言的公开化、日常化对正常的语言文字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导致交际障碍。这是潮流对传统的挑战,也是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挑战。

(三)促进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考试机制不完善

学生的语言学习行为受动机驱动,目前,学生学习中国语言文字的兴趣远不如学习英语。英语等级考试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毕业、深造、求职,相比之下,没有针对汉语言文字能力的相应考级机制,汉语言的学习并不直接与学生的毕业、深造、求职等切身利益挂钩。在英语等级考试前,常常会看到学生在语文课上偷偷背诵英语单词、刷练习题等现象。英语能力的评价方式也更加普及,不仅多元化而且长期化。学生在学期间可以考取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毕业后如果选择继续深造,还需要学习考研英语、考博英语,工作后还要学习职场英语。目前,针对语言文字的考试只限定于特定行业,如教师、播音主持等,需要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考取普通话等级证书。而2006年发布的汉语言文字的等级考试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HZC)只是指导性文件,并没有将此进行大规模的实施。因此,大学生自觉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

(四)规范化教学指导不够

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各层次大学、职业院校对语文教学、语言文字的重视程度不足,也缺少相应的课程体系建设,导致现有课程远远不能满足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指导应遵从国家的语言文字标准。而目前,部分语言文字的读音标准尚存在争议。例如,1985年国家语委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部分民众经常会读错的字词进行了修订,其中就包括将从前老师再三强调不要读错的“呆 ai板”和“确凿 zuo”,改成了“呆dai板”和“确凿 zao”;将“一骑 ji红尘妃子笑”中的“骑 ji”改成了“骑 qi”。 此次修订,打破了部分人已经牢固建立的部分异读字读音标准,引起了人们关于部分字词读音的发音标准的讨论。2016年,教育部制定《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至今,新版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尚未正式发布。对此,要顺应语言在发展过程中的读音变化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但同时应兼顾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与规律,在传承的基础上教育年轻一代,强化他们对于语言文字严肃性的认识。

三、提升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教育对策

(一)完善教学体系,加强阅读训练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阅读,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语音感、语义感和语用感。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诵读练习,指导学生用标准读音和适当的节奏阅读作品。教师可以亲自示范,或者给学生提供名家朗诵示范,帮助学生体会阅读时语音语调的变化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针对方言地区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结合方言特点,归纳整理易读错字词,教会学生区分方言和普通话,训练学生使用标准普通话来阅读和交流。对少数民族班的学生,应适当调整教学方案,放缓教学节奏,重点提升学生的语音语调标准化程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读书和说话机会,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使用标准普通话交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标准普通话。

(二)重视汉字书写练习,严格书写规范

学生提笔忘字、错别字、字迹潦草的现象十分常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基本字词的书写练习,严格书写规范,避免错别字、网络异体字和繁体字。对重点字词进行说文解字,既能强化学生对字词的记忆与理解,又能提升学生的写字兴趣,增长传统文化知识。对于常见字词的误区进行专题教学分析,例如“的”“地”“得”的区别与应用,近形、近义词的区分等。

(三)加强写作指导,提升写作水平

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写作指导。例如,在文学写作指导中,结合具体实例帮助学生解决常见的词类误用、搭配不当、语序混乱、语义偏离或错误、成分残缺或冗余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重视修辞手法的使用能力和谋篇布局能力的提升,避免网络不规范语体的掺杂使用。在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少讲多练,为学生提供可参考的写作模板,模拟场景,布置写作任务。针对学生的写作结果进行及时评价,强化学生的规范写作意识,帮助学生在写作时掌握标准的格式和规范得体的语言。

(四)建立语言文字教学评价方案,设置评价标准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置语言文字考核标准,例如在语文和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对语言文字能力的考核,将其作为学生期末考试得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课内课外相结合,营造语言文字学习环境

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需要长远谋划,不可一蹴而就。语言文字学习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需要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更丰富的学习机会。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设语言文字系列讲座,讲座内容应涵盖语音类、语言类课程,重视对学生进行口语培训。讲座应该和汉语言文学的专业课程相区分,重点培养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能力,注重趣味性、实用性、针对性,避免大量枯燥的语言学理论知识讲授。讲座和学生的学分考评挂钩,计入学生的结业考核。还可以创建语言文字社团,组织丰富多样的语言文字学习活动,例如,演讲比赛、辩论赛、诵读比赛,字词听写大赛等。利用信息化手段,开辟语言文字学习空间,利用现有教学公众号平台,制作并推送语言文字学习内容,如讲授语言文字常识的图文信息和微课视频等。

猜你喜欢

应用文读音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那”与“哪”的读音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字词篇
从《泊船瓜洲》中“间”字的读音说开去
职业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