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文化资本:内涵、形态与功能
2019-01-20强晓华金本能
强晓华,金本能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双师型”“双能型”或“双师素质”等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师应有的“标配”。高职院校教师“文化人”的形象在逐渐弱化,“技术工匠”的形象更加凸显。这种趋势让我们开始反思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身份,思考高职院校教师的文化使命与道德身份。高职院校教师不仅是一个职业范畴,更是一个包含着权力、文化、道德等多重含义的社会身份。文化资本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引入到教育领域,具有一定的解释性,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文化资本的内涵以及功能的分析,可以从另一个视角透视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角色定位,让教师更好地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中发挥作用。
一、高职院校教师文化资本的内涵
1.文化资本概念的提出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Bourdieu,Pierre)从社会学视角对“资本”进行了诠释,他认为,资本是积累的劳动(以物化的或“具体化的”、“肉食化的”形式),资本是一种镶嵌在客体或主体的结构当中的力量,也是一种强调社会界内在规律的原则[1]。布迪厄将资本的表现形态划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三种。布迪厄所创造的“文化资本”概念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学理渊源,特别是受马克思的影响,可以说其思想源头是马克思的资本理论。1986年布迪厄发表了《资本的形式》一文,较清晰地提出了文化资本理论。在布迪厄的理论中,“文化资本”泛指任何与文化及文化活动有关的有形及无形资产。尽管无法像对待经济资本那样对其实行定量化操作,但在日常生活中,它却发挥着与金钱和经济资本相同的作用[2]。“文化资本”往往作为一种研究工具,探索文化或文化物品等在某些领域中所能发挥的独特功能,以此来揭示人在场域中的有利或不利因素。
在布迪厄看来,文化资本是人对文化符号和意义的积累性劳动,是一定社会条件下,个体和组织对某些文化资源在一定数量上的排他性的占有。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资本,文化资本也具有资本的基本特性。首先,其形成也是行动者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创造和积累而成的;其次,文化资本也能够实现价值的增值,这是资本的本性决定的,但其价值增值的实现必须经过行动者投资于生产与实践活动。根据文化资本呈现的状态,布迪厄将文化资本分为身体化、客观化和制度化三种不同的形态。随着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为学界的广泛接受,文化资本理论也沿着这三个路径来发展:(1)探讨文化资本与行动者成长的关系,如家庭背景、教育环境和惯习对行动者人生轨迹的影响;(2)探讨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的发展;(3)研究文化资本如何通过文化制度对组织发展的影响。
20 世纪90 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开始用“文化资本”作为分析工具,来揭示社会结构的约束性、权力和资本的再生产性、个体地位的等级性等。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拥有的文化资本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各种资源在高职院校教师中的差异性分配,进而揭示各种权力和资源在高职院校等级性配置。
2.高职院校教师文化资本的内涵
文化资本概念涉及大量的资源,比如行动者词语的熟练运用、衣着举止、审美偏好、文化素养、教育文凭等,其目的是要表明在当今社会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权力资源。高职院校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工匠精神和职教文化的主要体现者,是高等职业教育历史使命的主要执行者,他们具有不同于一般高校教师的独特人格和特征。高职院校教师表现出一定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准以及高度专业化的言语表达能力,体现着场域所特有的文化规约。虽然高职院校教师拥有着不同的学术地位、学术声誉以及学术生产能力以及专业实践技能,但总体上分析,他们的文化资本是一种象征性资本。它可以以嵌入的形式存在,如从事学术知识生产时所表现出的学术品格、思维方式、科学精神和实践态度等;也可以以对象化的形式存在,如学术论文和著作、专利技术和工艺产品等;还可以以制度化的形式存在,如教师的职称、学历文凭、从事学术知识生产时的资格、“双师型”教师认证等。这种象征性资本具有特有的形态与特征。简言之,高职院校教师的文化资本是指教师在学术资源、专业知识、学术声誉等方面所进行的、能产生价值增值的积累性劳动。
二、高职院校教师文化资本的形态
根据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高职院校教师的文化资本也划分为三种形态:身体化形态、客观化形态和制度化形态。身体化形态的文化资本主要以心理和行为为表现形式,客观化形态文化资本和制度化形态文化资本主要以物化为表现形式。当然,这三种形态的文化资本有时不可能完全分开。
1.身体化形态文化资本
身体化形态文化资本是行动者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内化于心的相对稳定的性情倾向,并成为惯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的身体化文化资本的积累是在具体形式中进行的,在现代社会中,个体往往通过家庭、学校和社区来获取文化、教养和品性等文化资源。高职院校教师身体化形态的文化资本不仅源自职前教育,也受职后的继续教育影响。教师从儿时开始,其成长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经历往往是不一样的,以致其身体化形态文化资本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一般会体现在教师所具有的流利的言辞、审美趣味、教养、气质等方面。而职后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身体化形态文化资本的形成也很重要。文化资本像其他的财富一样,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被创造和生成。教师的身体化文化资本需要教师在工作实践中用心去感悟,通过学习和交流来积累。教师要“用心”感悟,就是要用心去领悟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领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要将知识内化于心,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教师只有在具体的行动中不断去探索和实践,才能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并转化成自己精神和身体的一部分,成为身体化的文化资本。
2.客观化形态文化资本
客观化形态的文化资本,是物化或对象化的文化财产,表现为文化商品(诸如图书、电脑等)、有一定价值的油画、各种古董或历史文物等,它们是理论的印迹或实现,可以通过客观物质媒介来传递[3]。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来说,客观化形态文化资本就是教师发表的文章和著作、科研发明成果、用于市场消费的科技产品等物质性文化财富。相对于本科院校教师,高职院校教师每年在发表的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水平方面相对较低,但在技术成果方面近些年来都有着较大的进步。客观化形态文化资本与身体化形态文化资本关系密切,身体化文化资本为客观化形态文化资本存在提供了物质和智力基础。高职院校教师应该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水平,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产出更多、更有文化价值的物质财富。客观化形态文化资本有时可以是集体合作性的文化资本。教师的劳动具有合作性的特点,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共识和学术志趣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地合作。当前,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必要途径,是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环节[4]。通过合作,也是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文化资本积累的重要条件。
3.制度化形态文化资本
制度化形态的文化资本指的是由合法化和正当化的制度所确认的、认可的各种资格[5],特别是高等教育机构所颁发的各种学衔、学位和教师资格文凭等。布迪厄发现把文化(特别是以教育文凭形式存在的文化)当作一种特殊的资本类型,即学术资本加以思考是十分有用的。这种学术资本可以通过时间、精力、金钱获得,然后与高地位、高收入的职业加以交换[6]。高职院校教师制度化形态的文化资本,就是用一种制度的形式将教师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文化修养、学术声誉等进行确证后在社会中固定下来,以向社会昭示其身份和地位。文凭、学位证书、资格认定证书、奖励证书等都是制度化文化资本的外在表现形式。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来说,制度化形态文化资本具有一种符号意义,它象征着自身在国家层次的重要性和在社会等级中的精英性。在教师群体内部,由于不同类别教师的准入标准不同,以及不同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受教育水平的差异,以致教师群体内部的地位也是不一样的[7]。近些年来,高职院校教师的入职“门槛”也在不断提高,在学历层次上一般要求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有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师招聘时一般要求应聘者需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在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晋升方面,各地出台的政策也相应提出了学历和职业资格的要求,比如2016 年安徽省修订的《安徽省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不仅明确了高职院校教师申报职称的学历要求,且对于专业课教师还须具备省教育厅认定的相应等级的“双师型”教师证书。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讲,制度化形态文化资本具有一般社会中介机构所不具有的权威性,这种文化资本更多地体现出国家、政府的权力所在,体现出国家和政府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对教师的精致淘汰作用。
三、高职院校教师文化资本的功能
1.有助于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教师专业化是其自身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其职业能力和专业优势不断形成的过程,表现为其专业和职业的逐渐成熟[8]。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体现在教师在教学知识方面的增加,还体现在教师对教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提升和教学技能的提高,更体现在教师投身教育教学事业热情的维持和师德情意的升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职院校教师文化资本不仅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还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保障。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身体化文化资本是教师教学基本素养形成的基础,有助于教师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教师所具有的不同于他人的个人教学特质的结构,李如密教授认为,“教学风格是一顶标志着教学艺术高度成熟的桂冠。[9]”高职院校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也是其专业发展的重要体现,教师要形成独特鲜明的个人教学风格是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的,而教师的文化修养、言语修辞、审美趣味、教养和气质等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身体基础。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客观化和体制化文化资本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物化条件。高职院校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优良的内外部环境,不仅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和教学科研的硬件设施等客观化的文化资本,还要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帮助教师取得适应职业教育所必需的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证书等制度化的文化资本,这些都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当然,教师通过自身努力所获取的学衔、职业资格、教学荣誉证书等制度化文化资本,也是官方层面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程度的一种肯定。
2.有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教育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双边过程,教师不仅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施教,也可以在课堂之外通过师生的互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仅体现在帮助学生获得职业技能,还体现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主要在于教师,高素质的教师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主要指标。高职院校教师的高素质,可以通过教师的文化资本来反映,表现为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和人格示范,以及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熟练的实践技能,当然,教师所拥有的学术头衔、荣誉称号和职业资质等文化资本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本,在教育教学和师生互动中,让教师更具魅力,使得教师教学更富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高职院校教师文化资本的积累,可以让教师更能够帮助学生成长,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比如有的教师讲课生动、富有情趣,可以使学生听得有味;有的教师善于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把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融为一体,以身作则,在教学和师生交往中对学生思想、情操、道德、品质等方面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有助于高职院校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是生长发展在教育环境中的文化现象,是每所学校在办学实践中逐渐孕育和形成的办学理念、道德规范、组织制度,体现全校师生价值取向的学风、教风、校风、师生的精神风貌以及学校所具有的校容校貌等共同整合而成的人文生态环境。教师文化资本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会对学校文化建设产生重要影响。高职院校教师的文化资本对于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首先体现在有助于教师教学文化的建设。有学者认为,教学文化是指教学主体为了解放个性、完善人格、陶冶情操,促进教学主体知情意行和谐发展,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持续提升教与学的品质,而以表意符号或象征符号为中介,在社会文化的规范和影响下,通过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等在教学交往互动过程中多向交流建构起来的教学生活方式[10]。教师的文化修养、知识储备、认知水平、文化心理结构、道德情操以及文化理解、文化反思、文化批判、文化审美等文化资本因素,直接影响着教学文化质量的优劣。其次,高职院校教师文化资本是教风和学风建设的重要基础。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教师的文化资本可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维持教师的教学热情,让教师能够更好地教书和育人。另外,教师的文化资本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教师良好整洁的外在形象、优雅得体的言语方式、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高尚奉献的职业素养,这些素养让教师成为高职校园中最美的一道风景,能够有效推动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