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新加坡职教模式开展高职轨道装备类专业建设

2019-01-20聂小武蔡明灯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技能轨道装备

聂小武,蔡明灯

(1.湖南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湖南 株洲412006;2.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机车车辆学院,湖南 株洲412000)

轨道装备业具有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发展潜力大的特点,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代表。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互联网最新的信息技术融合于轨道装备业各个领域中,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的快速转型升级。轨道装备业是智能制造和工业4.0 的产物,采用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工业互联网等能够提升轨道装备业的生产能力,在产品构思、设计过程中完成产品制造工艺、生产规划,并对性能及使用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从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历程来看,光靠技术和资金支撑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柱,因此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产业转型升级必然促使职业教育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这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表现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布局上,应对接轨道交通产业,适应轨道交通产业的飞速发展和由“生产制造”到“制造、研发、服务”、从“规模型”到“创新效益型”的转型升级。而国内轨道装备类高职院校要适应企业的转型升级,可以借鉴新加坡职教模式,打造由“服务”产业到“引领”产业的专业(群)。

一、轨道装备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技能发展方向

1.高精准的智能加工装备应用

轨道装备业最重要的一环是加工装备。高精准的智能加工装备包括具有在线监测功能的数控机床、智能控制的数控系统、自动编程的智能模块、动态快速分析的整机系统等,对加工过程中曲面插补、加工中心刀具选择、机床伺服、参数柔性选择等能够作出灵敏反应。焊接机器人、制孔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等“人换机器”的应用,涉及到多维交互技术、变流量输送技术、数据传递反馈等专门知识,操作者需要探索切削、喷涂等工艺和设备的维护技术,需要掌握高精准装备的使用、操作和维护保养等专门技术。

2.大数据下的智能协同制造

“一带一路”战略让中国的轨道装备业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能够进一步促进轨道装备业的转型升级。尤其在大数据背景下,使产品订单、材料选配、加工中心刀具及工艺参数优化、在线监测、质量控制等通过云端适配接入一体化,集团公司内部的协同设计、制造、加工、设备、质量监测资源虚拟数字化。产品质量监控与缺陷监测快速排查实时动态调整,促使多学科交互立体服务。

3.轨道装备业三维一体化技术

通过三维模型建模与计算、工艺设计与仿真、性能预测等集成一体化在车间的应用,探索复杂构件的模型、有限元方法以及工艺编制等,探索模型数字化产品的定义、描述、信息化转换等全周期过程,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制造平台。探索能充分发挥企业智慧和技术创新的管理模式和规范[1]。

二、轨道装备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1.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一线操作工,更需要培养产品创意和技能创新人才。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不断出现,轨道装备技术专家有一部分要从事设备维护、维修等工作,而产品加工与制造三维一体化设计需要应用到机械设计专业知识,轨道装备业已逐步向高新技术领域及多学科综合交叉集成方向发展。轨道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要求操作者“一专多能”,由传统单一的岗位工人角色转变为技术员和高技能人才,融技术、工艺、高端设备维护于一体。

2.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轨道装备业转型是由低端“劳动密集粗放型”向中高端“资本技术集约型”转变,不断更新设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要求从业者具有快速学习掌握并应用的能力,由单一的岗位能力向复合的职业群能力转化。目前,轨道装备业高学位、高技能人才所占比例很低,远远不能满足轨道装备行业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同时,轨道装备业靠引进、消化吸收是难以实现飞速发展目标的,必须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这就需要一支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

3.对从业者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轨道装备业的转型升级要求操作者具有更高的知识能力、技能水平,特别是创新能力,如机台管理能力、质量控制能力、故障分析及排除能力等。新领域的开发、数字化设备的调整和维护、工艺难题的解决以及生产精细化管理等,都要求从业者有创新能力[2]。技能人才在掌握本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总之,中国制造业未来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对轨道装备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应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三、新加坡高职教育新专业建设模式

专业是职业教育联系产业发展的纽带,新加坡高职教育在新专业开发上具有一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目前新加坡有新加坡理工学院、共和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学院、淡马锡理工学院和义安理工学院等5 所高职学校,这些学校的专业建设各具特色,但在新专业开发的流程上大致相同,一般要经历如下六个步骤。

1.新专业需求分析

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设立新专业,所在系部首先要对经济发展趋势与需求、企业用工需求及学生志向和家长需求等三方面进行分析。国家经济发展需求重点从领域、素质和数量三方面考虑国家对未来人才需求的预测,综合考虑国家人力部、贸工部和教育部的发展需求,通过国家经济发展局及行业信息要求专业设置与新加坡整体经济发展需求挂钩。企业需求则通过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并进行调研,比如市场调研,探索企业对新专业科技、人力技能的要求,参观考察了解企业目前、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校企科研开发共同探讨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校企探讨新专业课程或修改现有专业的课程内容,确保毕业生符合企业需求。通过家长论坛及专业宣传介绍,提高学生和家长对专业教学内容及就业前景的认知,了解学生的志向和家长的期望。

2.成立专业筹备小组

专业筹备小组由系主任委派专业负责人带头,组员是系内各专业教研室抽调的人员。专业筹备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定准企业需求的毕业生资格水平、拟定教学理论及实训宗旨及目标、设定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结构及课程教学模式、编写各课程教学大纲及起草专业建议书。定准毕业生资格水平的同时要将专业纳入教育部制定的九个大类专业范围,即应用科学、人文科、环境建设、数码信息、工商管理、海事科、工程科、媒体设计和护理科学。

3.提呈批准

专业筹备小组进行建议汇报、答辩审批,提呈系主任、专业咨询委员会、教学管理委员会及教育部等四级审批,每一级都要审批修改。系主任主要听取、汇集各方意见,统筹专业筹备运作工作,与学院及企业领导沟通。专业咨询委员会成员来自企业,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桥梁,主要由企业提供实训设备,针对新专业建议提出意见。教学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校长、各系主任、高层管理人员及教师代表,从学术管理角度研讨及批准各专业建议并提出修改意见。教育部则根据国家人才需求大蓝图与相关机构、部门核查,最终决定通过批准。

4.课程设置与准备

由系主任、专业负责人、课程筹备团队等准备理论课、实践课及辅导课的教学大纲、教材,采购设置教学器材,编排各课程授课时间,拟定招生细节及录取安排。

5.教学准备

任课教师需要编制授课计划、添置更新教学器材,系部所有教师到中学进行推广宣传。

6.反馈与改进

综合学期末学生的总结反馈、教师体验与建议及企业对毕业生调查反馈,提出专业建设的改进措施。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新加坡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以需求为导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相关利益方即学生、家长、企业、行业、学校和政府共同参与,关注产业转型升级后市场需求和人才要求的联动。高职院校根据专业咨询委员会的建议,结合行业发展报告进行专业的动态调整优化,提前两到三年时间对专业预测和预警。

四、适应轨道装备业转型升级的高职专业建设对策

1.政府部门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专业设置规范化

政府部门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建立一系列制度来约束职业院校专业的设置,合理进行专业布局和资金投入,保证轨道装备业相关专业师资及实训设备到位。要建立专业重复设置审查机制,避免一些职业院校盲目跟风开设专业。新加坡高职院校的专业开设要经教育部审批,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应借鉴这一经验加大对专业设置的管理力度,引导职业院校正确设置新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专业,关闭不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专业。在院校申请专业设置时,要严格专业审批程序,组织专家组进行考核和把关,认真考察申请专业设置的院校是否具备开办此专业的条件和优势,特别是实训设备、师资队伍等关键因素,在源头上把握专业设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3]。要制定合理、规范的高职院校专业目录,突出区域经济、产业升级、人才需求、教育资源的耦合发展,由教育部来制定专业目录名称。

2.根据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需求,办出特色

职业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当产业转型升级后,专业设置同步调整[4]。轨道装备类高职院校要对接中国制造2025 发展战略和轨道装备产业,建立供需联动机制,提炼并规划本校的办学特色、方针及拟重点发展的专业群和专业方向。在此框架下,对学生的培养要贯彻宽基础、重实践、备专能、求创新的理念,如增加信息化类基础课程、轨道装备业的技术前沿发展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等;通过市场手段如毕业生调查、一般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大型轨道装备类企业人才需求规划等,动态调整专业建设,通过专业群建设打通专业壁垒,培养一专多能人才,超前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

3.实现轨道装备类特色专业(群)错位发展

“双一流”战略的实施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轨道装备职业特色的一流专业(群)是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的体现[5-6]。为此应找准行业发展需求方向,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实训设备,制定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新专业开设既要传承学校办学特色,动态升级调整现有专业,又要密切联系行业发展适应企业转型升级,并与同类院校错位开设新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

4.建立建全轨道类专业的预警、退出机制

企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建立轨道类专业的动态预警退出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依靠龙头企业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时获取行业发生的重大技术变革及产业人才需求转变信息,并提前做出专业规划;另一方面,教育部要联合其他部委,利用大数据产业定时发布产业发展需求报告以及各省市区域的专业规模、招生动态,为各高职院校专业预警提供信息。教育部、各省教育厅都要建立专业动态调整诊断制度,综合考虑区域内同类院校的专业规模、市场需求量、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等,及时对专业调整做出响应。

5.多元多角度完善校企深度融合机制

校企深度合作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依托行业、对接产业、服务并引领企业是高职院校的终极目标之一[7]。借鉴新加坡的职教模式,建立以行业龙头企业参与的专业咨询委员会是关键措施。龙头企业能为高职院校提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标准,能及时提供人才需求的数量及行业重大技术突破和发展方向,能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问诊把脉。龙头企业数量少、高职院校多的矛盾促使高职院校不断提升自身办学水平,如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和实训设备、提升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等,建立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联动机制。高职院校不仅要能为企业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还要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如此才能吸引更多龙头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实训设备、课程改革、师资队伍现场培训等项目,使校企双方效益最大化。

6.打造一流师资队伍,构造国际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专业建设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师资队伍的竞争,轨道装备类高职院校要加强专业内涵发展,就要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开发国际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8-9]。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以实施“一天一题”的问题启发式教学法(PBL)闻名,南洋理工学院以“教学工厂”著称,新加坡理工学院以“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CDIO 教学模式为特色,这些院校也都注重国际化教育与合作,借鉴吸收了日本、法国和德国等先进职教经验,同时注重教育理念的海外拓展。南洋理工学院还倡导“无货架寿命”的教师发展理念,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我国轨道装备类高职院校要以“一带一路”战略和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为契机,建设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师资队伍,既能关注行业专业技术的发展态势,又能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且具有“双语”教学能力,能制定轨道装备类专业的国际行业标准及教学内容,不断开发并拓展职业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则能反哺国内轨道装备业的技术发展,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猜你喜欢

高技能轨道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宜兴陶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2022年第二期
港警新装备
高技能人才“四元三阶六同”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基于单纯形法的TLE轨道确定
防晒装备折起来
CryoSat提升轨道高度与ICESat-2同步运行
朝美重回“相互羞辱轨道”?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太阳轨道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