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陌生化”教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的应用研究

2019-01-20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王希艳曹佳琪

天津教育 2019年25期
关键词:陌生感陌生化事物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王希艳 曹佳琪

在《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特别强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的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探索了陌生化教学理论。我们认为,可以将“陌生化”教学方法应用到《原理》课教学中,以便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一、采用陌生化理论的原因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创始人之一的什克洛夫斯基创造的文学理论。陌生化理论追求艺术形式的创新,通过创新让人们对事物产生惊奇陌生的新鲜感,从而唤醒人们对事物的感觉。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说:“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日常事物太司空见惯,因此不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甚至麻木,就像空气一样,虽然很重要,但人们已经对其习以为常,因此,人们对它的存在没有任何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一种方法刺激人们业已麻木的感觉,采用陌生化手法激起人们对事物的审美感觉和新奇感。什克洛夫斯基指出:“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觉如同你所见的视象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知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它就理应延长。”

什克洛夫斯基的这种陌生化手法,不仅适用于文学领域,对《原理》课的教学也同样适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文科学生来说,在高中时候就学习过,同样的内容在大学又重新学习,必然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理科学生,虽然高中时候没有系统学习过,但是,对于他们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是陌生的知识。更何况长期存在的“两种文化”的分裂,即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分裂,使理科学生对文科知识向来有一种轻视心理,不愿学习。在这种情况下,要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走进学生的心中,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需要从求新着手,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新鲜感。陌生化理论的新奇性观点恰恰具有这样的功效。将“陌生化”方法应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中,将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引起学生的好奇感和新鲜感,燃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

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例如:他说:“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强调形式,是为了“使事物摆脱知觉的机械性”。这与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相反。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是内容的表现方式。内容决定形式。这说明虽然内容需要形式来表现,但是形式不能脱离内容,因为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没有了内容,事物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因此,我们此处所要吸取的“陌生化”方法,主要是其创新形式,而不会忽视教学内容,我们的目的是以形式服务于内容,通过新颖的形式,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

二、“陌生化”方法在《原理》中的运用

在《原理》课的教学当中,采用“陌生化”方法就是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平常的事物进行全新的思考,使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从而引起学生全新的感受,借以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学习兴趣,并加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使他们学会在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当中。

(一)“陌生化”方法与案例式教学方法相结合

我国学者张雪飞在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一书中指出,案例式教学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从理论的高度把纷纭复杂的生活现象经过精心筛选,提炼一些典型的人物和事件,将其浓缩成一个个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剖析这些案例,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融会贯通有关的原理,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法。”把“陌生化”方法与案例式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学生对案例产生陌生感,将会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质量互变规律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规律,我们选用了“伎儿作乐”的案例。这个案例的特点是可以使学生转换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对平常的东西产生陌生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情况下,我们大多是以顺向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人们以惯常使用的顺向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一般会得到大家习以为常的结果。而采用逆向思维方式,从反向思考问题,则很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令人耳目一新。

通常情况下,欣赏音乐是因为音乐能满足我们审美的需要,我们此处让学生以逆向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美的音乐一定会带来美的效果吗?优美的音乐是会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但是当一个人不停地听一首优美的音乐时,会产生怎样的结果?结果是美的音乐会变成让人无法忍受的噪音。这种反常化会给学生带来新奇感和陌生感。我们会让学生继续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通过思考让学生掌握质量互变规律,使学生明白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事物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即产生质变。优美的音乐变成噪音,就是因为超过了人的忍受限度导致了所听的音乐发生了质变。

通过这种逆向思维,使本来熟悉的东西“陌生化”,让人感到新奇,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陌生化”方法与情景式教学方法相结合

情景式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是教师为教学需要而创设的一种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的情感体验中理解和掌握所要教授的课程内容。把“陌生化”方法与情景式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在设置情景时,让学生对熟悉的场景产生陌生感、新奇感,会更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影视作品设置教学情景,利用艺术形式,使学生产生陌生感。因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再创造,会把人们熟悉的东西陌生化。因此,利用影视作品设置教学情景,会使学生产生新奇感。不过,并非所有的影视作品都能让人产生陌生感、新奇感。因此,在选择影视作品时,要选择那些内容具有创新性,能引发学生好奇心的影视作品。当然,所选的影视作品必须满足教学需要,而不能流于形式,背离教学目标。

通过陌生化情景的设置,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陌生化”方法与问题式教学方法相结合

问题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教学需要设置问题,引导启发学生,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创新的源泉。刘大椿教授在《问题意识与超越情怀》一文中指出“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也是学科发展的生长点”。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指出:“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科学问题,它就充满生命力;而问题的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中止。”可见,问题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引导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而问题设置新奇,更加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问题设置还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背景等来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具有新奇性?我们认为是那些能够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的问题。

例如:在讲“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时,我们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是什么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的?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实践,把握社会生活的本质。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由于熟悉,人们往往会忽略生活自身。因此,让学生从哲学的角度深思生活,对熟悉的生活进行反思,会使其产生新奇感、陌生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陌生感陌生化事物
美好的事物
幸福的“加”
追求有价值的“引导”
浅析被误读的私摄影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奇妙事物用心看
浅析材料在绘画中意义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