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云党建思想的特点、历史贡献和时代价值

2019-01-20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陈云改革开放思想

李 阎

(1. 唐山师范学院 社会科学部,河北 唐山 063000;2. 河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陈云是我们党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曾担任中组部部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等重要职务。陈云党建思想内容丰富、特点鲜明,是我们党党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陈云党建思想研究对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陈云党建思想的鲜明特点

工业革命后,马克思、恩格斯投身工人运动,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其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建党理论。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也科学指导了社会主义运动实践。在无产阶级政党党建思想指导下,列宁领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成为其他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典范。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共产党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建思想。陈云党建思想正是在借鉴马列主义党建理论、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一)历经现实磨练的实践性特征

陈云党建思想是在实践基础上、解决党面临的实际问题而产生和发展的,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特征。陈云从实际出发,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党建研究,其党建思想大体经历四个阶段:

萌芽发端时期(1925-1937)。1919年,陈云开始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他积极投身上海工人运动,并成为工人运动的领袖,在青年人中极具号召力。1925年,20岁的陈云加入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共产主义理想在他的头脑中愈发清晰。大革命失败后,他回到家乡青浦县莲塘地区从事革命斗争。1930年,陈云成为候补中央委员,步入党的领导岗位。在这一时期陈云对党的建设有了较为深入的思考,认识到在革命斗争中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提出“支部就是基础”,“抓紧干部的培养”,“处理好中国共产党与群众的关系”等思想[4,p187],标志其党建思想开始萌芽。

初步形成时期(1937-1945)。这一时期,党的中央机关在延安,担任中组部部长的陈云陆续提出了一系列党的建设思想。他在《论干部政策》中将干部政策定义为用人之道,并将用人方法具体化。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他提出党员必须具备的六条标准[5]。在《关于干部工作的若干问题》中,他以对干部现状分析为基础提出选拔干部的标准,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陈云在对党的建设全面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党建理论的基本框架。

成熟完善时期(1945-1966)。解放战争期间,陈云把党的建设和政治、军队工作联系在一起,着重于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重视整体领导。同时,他着眼于提高党指导工作的水平,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干部的办事能力。在这期间,陈云党建理论新表述虽然不多,但均具有较高价值。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在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党建新思想。特别是在 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和“交换、比较、反复”[6,p273]的正确思想,是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补充,标志着他的党建思想逐步发展至成熟和完善。

继续发展时期(1966-1995)。“文革”十年是社会建设、国家发展低潮期,陈云虽受波及,但依然坚持学习马列主义原著,尽其所能抵制“四人帮”的错误。1980年,他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重要命题[7],振聋发聩,迅速得到全党认同,成为指导全党作风建设、组织建设的指针。在党的十二大上,他强调要重视新老干部的交替,做好干部的培养工作。陈云退休后仍然关注党的建设事业,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新要求,他提出新时期党的队伍建设必须年轻化,主张在严格入党程序的基础上,引入一批德才兼备的党员,为党的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也丰富了党的建设的思想内容。

(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理论创新

由于国情特殊,中国共产党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和面临的一些问题,没有也不可能有可直接借鉴的经验和方法。陈云党建思想就是在不断解决具体而特殊的实践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在思想建设方面,陈云提出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1];在组织建设方面,提出党支部要成为领导群众的核心和堡垒[2];他第一次完整提出共产党员的六条标准[3];作出关于党员的质量重于数量的论断[3],等等。1978-1987年,陈云担任中纪委书记,提出了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要讲“六不怕”,主持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问题”[3]等著名论断,他积极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确保党的队伍发展壮大。

(三)积极向上为国为民的情怀和人格魅力

陈云的个人经历决定他的成长具有自学成才、自觉修养的特征。陈云出身贫苦,年幼时失去父母,被舅父收养,坎坷的经历造就了他内在沉稳的性格。

幸得舅父开明,陈云得以读书并有机会到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陈云有机会接触各类思潮和政治主张,他逐渐靠近三民主义、共产主义等进步思想。之后,“五卅”运动的残酷现实,使他逐渐认识到应该寻找新的道路去通达真理。在大量接触马列主义思想后,他更加认真研读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书籍和刊物,最终确立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真正信仰。

陈云性格平和,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始终注重自我修养,自我要求甚严。他要求亲属和子女安分守己,束身自爱,家风甚严。当他得知中小学教员待遇低、师范学校招生困难后,让从师范大学毕业、已经分配到机关工作的二女儿当了一名普通的历史老师[8]。陈云一生廉洁自律、为党为民。

(四)脚踏实地、一分为二的工作原则

陈云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创造性发挥和具体化。“不唯上”要求结合实际情况,不盲目服从权威和领导;“不唯书”要求防止死读书,读死书,避免思想僵化,生搬硬套;“只唯实”是强调切忌主观臆断,实事求是。正是这一求真务实的工作原则,为陈云认识问题、把握问题奠定了正确的思想基础。

陈云党建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其党建思想因历史基点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抗战时期,陈云的党建理论围绕着如何把党建成一个具有全国性的、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展开。一方面结合实践系统论述了党的建设问题,另一方面从理论角度回答了如何把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基于党面临形势发生改变的现实,陈云提出“交换、比较、反复”的六字方针,为党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指导。改革开放后,陈云围绕如何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领导核心这一主题,提出要坚持“四化”标准,培养德才兼备的干部,阐述了在新时期如何搞好党风建设的问题。

陈云是党内公认的调查研究的行家里手。注重调查研究、严谨求实是陈云始终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他认为随着地域、时间不同,事物的发生、发展也会不同。因此,陈云主张在制定方案时,要深入调查,掌握实际情况,研究之后制定有效可行的方案。陈云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他将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总结,一是抓典型,通过对典型问题的研究,摸索和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目标;二是会核算,调查时切忌糊里糊涂,要有数量概念,要会用数量分析方法解决问题;三是比较调研,通过比较,认识和准确把握事物发展内在规律。

二、陈云党建思想的特殊历史贡献

陈云同志在工作中始终秉承正确的党史观,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为重,始终把党的纪律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他的党建思想为党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一)秉持正确党史观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如何看待和评价党史重要人物和党史重大事件,是关涉党的历史地位和执政合法性的政治问题,也是党史党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改革开放之初,在举国上下百废待兴之际,陈云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特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实事求是、全面而辩证评价党史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粉碎“四人帮”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能否科学而公允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不仅是学术问题和理论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这是关系到怎样看待和评价党的历史和过去,以及中华民族如何面向未来的问题。陈云在粉碎“四人帮”后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中,恪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基于一分为二看人看事的思想方法,和邓小平同志一起,妥善处理了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陈云在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中的主张和贡献,为中华民族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行进把稳了方向,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合法性提供了理论归依和情感认同。

陈云以辩证唯物主义党史观正确处理了革命战争年代遗留的革命同志行为定性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敌强我弱,为了更好地保护革命力量,经党组织批准,一些打入敌人内部、被捕入狱的“地下”共产党员曾经履行敌人提出的“反省”手续出狱,这在当时是组织允许的。然而,这些同志当初的行为就成为“口实”和“把柄”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屡受冲击。陈云指出:“履行出狱手续不能算叛徒。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两面政权里的保长、甲长也替我们党做工作。对这些问题,必须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不能拿现在的情况看过去。”[9]

陈云对待历史遗留问题的态度,既顺应了改革开放初期总结历史经验、拨乱反正的时代要求,又体现了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定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10]。同时,陈云的党史观对今天与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方法。

(二)坚持对人民负责,坚持改革开放

陈云改革开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基础上结合中国现实的产物。它既恪守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根本,又是对毛泽东人民观的忠实继承。同时,基于改革开放现实实践和方向要求,具有自己鲜明特点。

陈云始终把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改革开放的宗旨,始终把中国国情作为考虑改革开放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始终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始终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分析和处理改革开放中的各种矛盾,始终既防止“左”的偏向又防止右的偏向,始终保持冷静、力求全面、坚持稳健[11]。

陈云牢牢把握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刻领会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因此,他始终不渝地强调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改革开放 40多年来,陈云对人民负责、坚守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方向的思想和原则已经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成为我们党社会主义实践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重视党的纪律

陈云将党的纪律作为党员行动的标准和警戒线。他在《怎样做一名共产党员》中提出干部要恪守党的纪律,如有违犯,必须受到惩罚。

早在延安时期,他针对党组织开除刘立功党籍一事,专门写了《为什么开除刘立功的党籍》一文。提出不管是高级干部还是普通党员,不管是老党员还是新党员,都要恪守党的纪律。他强调:“党的执政地位要想巩固,党的执政时间要想长久,需要有严格的纪律做支撑。”[12]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使规范党员行为更有章可循,陈云主持和精心指导《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研究、制定。《准则》将党风上升至党规党法高度,内容翔实,成为党的十八大后《新准则》修订和完善的基础和蓝本。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度评价《准则》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980年准则,既对当时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又对党在长期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进行了归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丰富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其主要原则和规定今天依然适用。”[13]

三、陈云党建思想的时代价值

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4]。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14],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这一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在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中,陈云的党建思想具有极强的时代价值。

(一)以树立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政治建设

不回避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对阶级性的正视内在地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旗帜鲜明、光明磊落地讲政治[15]。因此,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14]。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14]。这强调了政治建设的核心与灵魂,全党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16]。特别是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16]。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早在延安时期,陈云就秉持“维护党的统一,不靠刀枪,要靠纪律”的观点,并提出:“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为所有党员及各级党部之最高责任……无特殊人物,无特殊组织,领导干部、领导机关必须成为严守党纪的模范。”[8]陈云进一步强调:“组织、多数、上级、中央的决策正确时,自然要服从;如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怎么办?在行动上必须服从,同时应该按党章规定的权利,提出建议,或保留自己的意见。”[8]

制定和完善党的规矩和准则。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就提出并带领党中央模范遵守“八项规定”,旨在细化和落实规矩准则。他强调:“定规矩,就要落实一些已经有明确规范的事情,就要约束一些不合规范的事情,就要规范一些没有规范的事情。规矩是起约束作用的,所以要紧一点。”[17]一方面强化与重塑党章意识,另一方面完善与创新党内法规体系。2015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开列了“负面清单”和“不可触碰的底线”,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宗旨特色和严肃党纪的决心,惩治、遏制、威慑作用十分强大。以此为基础,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两个重要文件,进一步将党的制度建设推进到新的高度。

(二)以“德才并重、以德为主”选人用人

陈云秉持毛泽东“支部建在连上”基层组织建设原则,并在实际工作中主抓落实。陈云认为,加强党的建设首要是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的好坏直接影响基层组织建设。为此,要谨慎小心地选拔支部委员和支部书记,严格评估每一个支部成员的品质和能力;要做好支部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这些思想为今天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陈云分管党的干部工作过程中,将严把选人、用人关放在干部工作的首要位置,并且反复强调“德才并重,以德为主”[4,p21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力主加快提拔中青年干部,同时屡次强调“德”重于“才”。他告诫全党:对“文化大革命”中的“三种人”要提高警惕,一个也不能提拔[18]。选择拿笔杆子的人要特别谨慎,“必须培养既能写,又有德,德才兼备的人”[18]。

在党的十二大上,他强调在选拔中青年干部的问题上,一方面要大胆,另一方面要严格把好政治关。“德才相比,我们要更注重于德,就是说,要确实提拔那些党性强,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的人。”[6,p301-302]他还在中组部的“情况反映”上批示:“提拔中青年干部必须注意德。有才缺德的人,一个也不能提拔。”[19]同时,陈云对人才的要求是使“学习”成为“责任”,“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仅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还要了解政治、经济、历史等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20]。面对新形势,每个党员更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

(三)以科学方法开展工作

陈云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楷模,他的思想既务实又灵活,很少被框框所束缚[21]。为达到实事求是的目的,他提出并采用“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方法。“交换”就是在面对问题时,交换不同的意见,全面地认识问题。陈云指出:“交换时找到同自己相反的意见,可以补充我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足,相反的意见即使错了,也有可能反映事物的一个方面。”[22]工作时多交换意见,才能克服片面性。同时,任何工作过程中都要听取反面意见,接纳正确的意见,使得认识更加正确、符合实际。“比较”就是集中意见,将其进行上下左右、现在过去的比较,从而对事物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陈云认为,凡是正确的结论都是必须通过“比较”考验的。“反复”就是在交换比较的基础上,不着急做决定,需要一段时间内做出反思。陈云认为,人们认识事物往往先是看到其表面,不断反复,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

陈云关于“交换、比较、反复”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通俗化阐述。他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既有原则的坚定性,又有策略的灵活性,为治国理政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方法指南。

(四)以反腐为中心加强廉政建设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方针。改革开放后,陈云在重新组建和领导中纪委的工作中曾明确地提出:“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党虽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和工作重心的转移,但在国际国内复杂环境下,党风仍然存在问题,形势不容乐观。形而上学、拜金主义、本本主义等现象仍然存在于个别党员干部中,如果放任不管不纠正,党的执政基础就会被腐蚀和破坏,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对此,陈云始终强调全面系统搞好党风廉政建设,丝毫不能懈怠。

党的十九大发出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动员令,强调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能腐的自觉[14],彰显了我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党的十八大之后,经过5年的反腐惩恶,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态势并巩固发展,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和复杂。因此,今天仍然应该像陈云党建思想要求的那样,一以贯之地将反腐倡廉、严抓纪律坚持下去,积极推进反腐败的国家立法,使我党的反腐败工作,依靠制度,依靠纪律,依靠法律,具备长效机制。

处于新时代历史方位,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提高党的理论水平和建设水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理论诉求和现实需要。因此,深入梳理、积极借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党建思想既是党的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猜你喜欢

陈云改革开放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My plan for new term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