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能阅读,培养阅读语感
2019-01-20江苏省常州市荆川小学曹月红
■江苏省常州市荆川小学 曹月红
一、调动生活经验,自主迁移
在指导学生展开自能阅读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展开自主迁移的阅读活动。首先围绕课文中的内容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人生经历,对此的感受是什么,和作者的想法对比一下,看看自己是否能和作者形成共鸣。若有条件的话,还可鼓励学生写一下自己的想法,和课文进行对比,看看阅读课文能否让自己对生活的思考更为深入。在学习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的时候,若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则能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怎样让自己的描写变得更生动形象。首先鼓励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大家是否吃过粽子呢?吃粽子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呢?在这篇文章中,又是怎样描写粽子的色香味的呢?你觉得这样能写出粽子的特点吗?”这个问题就充分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学生提出:“我觉得这段文字很好地写出了粽子的特点,‘白白、红红’展现了粽子的颜色,‘又黏又甜’体现了粽子的口味,还有‘清香’这个词语我觉得也用得很贴切,粽子的香和其他的食物不一样,因为粽叶的关系,所以给人清香的感觉。”此后鼓励学生展开迁移:“那么,在写作的时候要怎样抓住事物最显著的特点展开写作呢?”这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二、整合多元信息,系统处理
在展开自能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通过文章获得各种不同的信息,然而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在获得诸多信息之后,学生很难展开综合整理和归纳,更系统地处理信息,整合出文章阅读的关键点。这就需要教师用问题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关注阅读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并将相关的信息整合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将文本中的各种内容当成整体系统和子系统,学生能更好地把握住文本的本质。
二年级下册第21 课《青蛙卖泥塘》的内容十分丰富,展现了各种不同的动物对于泥塘的要求,体现了小青蛙卖泥塘的经过。不少学生在阅读后感到头脑十分混乱,认为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太大。此时就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鼓励学生采用列表的方式整理各种信息,在表格最后分别列下青蛙面对的客户是谁,它提出了怎样的要求,青蛙围绕其要求做出了怎样的改动等。在这样的整理后,学生发现自己的头脑更清晰了,能清楚地看到文章中的内容。此后鼓励学生围绕表格和文章的内容展开思考:“青蛙最后为何没有将泥塘卖出去呢?”在这个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拓展阅读的活动,在阅读中若遇到情节复杂、信息繁多的文章,则也要采用类似的方法展开阅读,通过列表格等方式系统地处理信息,把握好文章的内容。在学会整理文本的信息后,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强,文感也渐渐地形成。在阅读其他文章的时候,学生就能借助自己已经获得的文感加以处理,快速地找到阅读中的关键点,进而走入作者的内心深处,把握住文章的本质。
三、加强关联对比,体味内涵
对比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主题相似、写作手法相似的作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将这些文章放在一起展开对比分析活动,尝试品味作品的内涵。在对比课文内的文章后,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拓展阅读中搜索是否有类似主题的作品,然后运用课堂阅读中掌握的对比方法加以阅读,这样学生的文感就会逐步得到提升,能更好地把握住文章的核心精神。
二年级上册第10课《日月潭》、第11课《葡萄沟》虽然都是描写风景的文章,但是若是展开深入对比的话就会发现,它们两者还是有一定的不同点。鼓励学生展开对比阅读,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怎样写好写景类的文章。“《日月潭》和《葡萄沟》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写景物呢?”学生在阅读对比后发现:“这两篇文章的结构有所不同,《日月潭》用的是总分的结构,先整体写了日月潭的情况,然后又分别写了清晨、中午的不同状态。而《葡萄沟》使用的是分总的方法,首尾部分介绍葡萄沟,并点明它是个好地方,中间部分分别展现了葡萄成熟时的状态和人们制作葡萄干的场景。”此后鼓励学生寻找课内外更多写景类的文章展开阅读,如《黄山奇石》等,并说说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和《日月潭》《葡萄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学生在对比分析的时候往往会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加以思考。在这种时候就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对比的合理角度,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文感得到了增强,再次阅读同类型作品时就能找到合适的对比角度,提升自能阅读能力。此外,教师应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注重从课外为学生搜集对比阅读的资料,以此弥补教材教学资源有限的问题,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进一步强化小学生的自能阅读能力。
四、结语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避免由教师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该组织学生参与到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进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若能采用各种方法促使学生积极展开自能阅读,则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感,让学生和作者形成共鸣,提升阅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