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分析
2019-01-20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合隆镇中心小学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合隆镇中心小学 杨 波
教师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过多停留在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下,对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要求和方法缺乏深刻、准确的认知,导致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效果欠佳。事实上,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专项课题,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经验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长时间的深入研究,而这也是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要求所在。
一、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价值
(一)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知识运用的基础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标在于获取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无法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就会造成知识学习的低效甚至无效,学生也因此失去数学学习的乐趣。实际上,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知识积累期,学生所需要做的就是深入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为深层次内容的学习做铺垫。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为纠正和避免学生因为数学学习无用的错误感知而失去学习兴趣的问题,教师会通过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知识应用背景下独立地思考和解决相应的问题,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学习作用的正确理解,也可以强化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使学生逐步具备知识运用的意识和能力。
(二)独立思考能力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行为方式的有效方式
独立思考往往会伴随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动态过程,同时也融合在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升华知识系列活动中,是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和效果提升的重要保证。拥有强大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在没有教师和家长帮助的情况下顺利解决问题的必要素养,也是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和效果提高的重要路径。在独立思考过程中,学生会对知识追本溯源,并对知识在现实学习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最终达到触类旁通,很好地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在独立思考能力的支撑下,学生通过独立解决问题所获得的成就感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动力,增强学生征服更高难度学习内容的信心,使学生在多次独立解决问题的练习中逐渐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行为习惯,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度,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二、数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科学的引导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对学习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其对独立思考能力的认知往往偏低,因此,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独立思考能力的内涵、意义。然而,目前的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的重点过多放在了课程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引导与培育,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所讲授的知识,但对知识与独立思考能力之间的关联性缺乏关联性认知,使学生只懂得学习知识,不懂得如何运用知识。
(二)教学缺乏针对性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一定过程,并且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与提升。然而,受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内容放在了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训练上,没有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经常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教学进度“追赶”,这样虽然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却受到限制,无法将学到的内容真正转化为自己真正的知识和能力素养。
三、强化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效果的策略
(一)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在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教学中感知、认识和认同独立思考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典故或实际案例向学生直观地展示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及其重要性,使学生在教学熏陶中真正感知什么是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现实性的教学管理来要求学生在条件有限或者独立性要求相对较高的情境中独立地完成某项任务,并对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正向鼓励,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习惯。
(二)强化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训练
由于小学生在思维认知方面的特殊性,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训练角色功能,通过设置专项训练活动来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条件。例如,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定的时间独立地预习课程要讲授的内容,并对本节课学习中的难点内容进行界定,使学生学会独立预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入相应的思考题,将课程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关联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性的发散思维;在课后,教师要设置相应的作业题,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任务,通过这种动态化的独立学习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会逐渐得到提升。
四、结语
独立思考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点关注和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其不仅关系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影响到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然而,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和强化,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练习过程中逐步感知、掌握和运用这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