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在深度学习下的小学生数学学力发展
2019-01-20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洪龙居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 洪龙居
数学学力从宏观角度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在一定的教育学习中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环境的育人优势,而形成的自我获取、自我构建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总和。从狭义的角度分析就是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形成的数学学习能力,通常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以及学习能力三方面内容。基于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生数学学力发展教学工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同时,带动学生数学学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当前小学数学学力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工作的实施与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也在发生着相应变化,教学策略更加趋向多元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力的培养与发展。首先,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讲授,忽视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况仍然存在。教学改革的发展带动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正在逐步朝着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方向发展。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形成的过程被压缩,与其说学生是在参与探究学习,不如说是根据教师的“暗示”去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其次,教学过程中固定思维严重,学生缺乏深入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往往会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吸引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过度注重学习内容的多样化,追求教学方式革新和实践的同时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重视,教学过程形式化严重,学生缺乏深入理解和认识,这些情况的存在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力的形成与发展。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生数学学力发展策略
(一)培养学生基础学力,为学力发展奠定基础
1.营造良好课堂学习氛围。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力发展的基础。在培养学生学力的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创设合理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是保障学生学习质量,通过设计相应的教学场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究,出发学生学力的形成与发展。例如,在学习《数的奇偶性》这部分内容时,为学生出示(3、23、26、53、12、27、32)这组数据,并引导学生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参与实践:“将以上数据按照奇偶性进行分类,并尝试说一说奇数和偶数的特征。”在学生积极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在不通过计算的情况下怎么判断一个数的奇偶性?尝试分析一下有什么规律?”通过这样具体的教学情境,在短时间内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所学知识内容的本质,在学生积极思考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奠定基础性学力发展意识。
2.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认知能力科学的利用课本教材,对原有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与组合,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提高教材内容对学生学力培养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引发学生学习实践意识的产生,在实践探究中提升知识与技能。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部分内容时,为学生准备10cm、8cm、5cm、2cm 的木棒,引导学生从中任意选择三根,看一看能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纷纷开始小组探究学习,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有的组合能够组成三角形,而有的组合不可以呢?这其中有没有什么规律?通过学生参与探究实践、教师引导点拨,引入本部分教学内容的小结,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教材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单一地将知识直接讲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教材,提高知识的灵活程度,借助多样化的教学辅助教具,将静态的文字知识转变为动态、形象的数学知识内容,学生在参与实践与探究的过程中真切地参与到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提高对数学思维的影响作用,为基础性学力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整合课程资源内容,强化数学应用价值。素质教育改革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强调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基于这一教学要求,在发展学生学力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发展空间,科学整合教材内容,引入生活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到数学课程学习的价值。例如,在学习过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后可以结合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价值的认识:“小明想做一个长宽高为40×30×20 的小鱼缸,通常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做好这个鱼缸一共需要多少玻璃(面积)?如果给鱼缸的四周贴上防雾贴纸,一共需要多少贴纸呢?将与功放在书桌上,需要占用多大的面积呢?在盛满水的状态下(理想状态),一共需要多少升的水?”在教学中借助这样生活实际中熟悉的问题,为学生创造真实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结合学习内容进行思考与探究,并进行科学解答,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至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深化数学知识应用价值的同时,促进学生基础性学力的发展。
(二)提升发展性学力,为学力发展保驾护航
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预留思维发展空间。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过程其本质是通过数学基础内容的学习,在积累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锻炼与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文化内容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创造性数学思维,发展学生学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新知识教学与探究过程,促进学力发展。例如,在学习《数的奇偶性》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听算式猜奇偶”的小游戏与学生一起探究奇偶加减法的规律。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写出几组自己喜欢的自然数,加减都可以,然后计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总结一下计算结果的奇偶性和计算前的两个数奇偶性有什么关系,尝试自己总结一下规律。最后由教师统一板书规律: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通过组织学生检验自己算式的奇偶性验证发现的规律,然后说出算式,大家猜结果奇偶性的小游戏。借助这样层次性的问题引导,为学生提供思考而路径和自我获取知识的空间,使学生对奇偶数相加减的规律能够充分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2.鼓励学生多质疑,在探究解疑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日常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与解疑能力的意识,完成日常教学活动的同时引导学生敢质疑、会质疑,并处理好质疑和释疑的关系,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的习惯。例如,在学习《估算》这部分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于估算,你想了解哪些内容?”在这种学习疑问的促使下,学生都能够带着问题进入探究学习的状态,学习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强烈的求知欲望驱动下主动成为自我知识体系搭建的参与者,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力的良好发展。
三、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地革新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从学生学力培养实际需要出发,多元化设计课堂教学策略,循序渐进地完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有效课堂教学的过程,逐步提升学生学力的发展。注: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常规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生数学学力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9XB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