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记菁华录》选评本的特色及价值

2019-01-20康亚萍

天中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菁华评点司马迁

康亚萍



《史记菁华录》选评本的特色及价值

康亚萍

(陕西理工大学 文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史记菁华录》是清代姚祖恩选评《史记》的著作。《史记》在文章叙事、章法结构方面被奉为经典,《史记菁华录》采用眉评、夹评、旁评、尾评等形式,分析解读《史记》的章法结构和叙事艺术。《史记菁华录》的广泛流传不仅是《史记》经典化过程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评点家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史记》;《史记菁华录》;评点特色;选本价值

《史记》在史学和文学方面都被奉为经典,明清评点本的大量出现则有力地推动了这一经典的传播。《史记菁华录》是清代姚祖恩编选评点《史记》的著作,书前跋曰:“前哲虽有评林,要亦丹黄粗及,全豹不呈。不揣荒陋,特采录而详阅之,务使开卷犁然,皆可成诵,间加论断,必出心裁。”[1]13作者精采详阅,间加别出心裁的评论,力图成就一部较好的《史记》评点本。《史记菁华录》将选文的重点放在文学性较强的篇目上,共选《史记》作品51篇,其中全录的有16篇,其他选篇则对原文进行删减,目的在于精到、深刻地呈现《史记》的内容。《史记菁华录》对《史记》文章章法有精到解读,涉及眉评、夹评、旁评、尾评等形式,采用摘节之法,专注于文章“精神团结,筋脉连贯”[1]72之处,细做批摘,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史记菁华录》是清代流传较广的一个《史记》选评本[2]58,它不仅是《史记》经典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而且本身也承载着评点家的价值观念。

一、罗英汇奇,窥斑见豹——作为选读本的价值

《史记》原文共120篇,包括纪、传、天文、历法等,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对于一般的读者来说,通读整部著作常感力不从心。《史记菁华录》题辞曰:“余少好龙门《史记》,循环咀讽,炙輠而味益深长。顾其夥颐奥衍,既不能束之巾笥,又往哲评林,迄无定本,尝欲抽挹菁华,批导窾却,使其天工人巧,刻削呈露。”[1]27姚祖恩自少年时便爱读《史记》,并且有志抽取《史记》精华部分,公之于众,最大限度地呈现《史记》之精妙,达到“俾士之欲漱芳润而倾沥液者,澜翻胸次,而龙门之精神眉宇,亦且郁勃翔舞于尺寸之际”[1]27的目的。姚氏择取《史记》精华,关注其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辅之以对经典描写的点评,既降低了读者的阅读难度,又使读者能够领略《史记》原本的魅力。

(一)筋脉连贯,五体完备

姚祖恩在编选《史记菁华录》时,充分考虑司马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3]1770的著史初衷和“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追求,保留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史记菁华录》共选文51篇,其中本纪、书、表序各选3篇,世家选9篇,列传33篇,所选皆为《史记》精华,各篇分配的比例比较均衡。本纪记载天子行事,刘知几《史通》云:“及司马迁之著《史记》也,又列天子行事,以本纪名篇。”[4]但司马迁将未称帝的项羽、吕太后等列入本纪,而将义帝、惠帝等真正的帝王排除在外,向来存在诸多异议。《史记菁华录》保留《项羽本纪》,一方面是看到此篇的文学价值,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一篇体现了太史公的纪实原则。秦汉之间,天下的实际领导者就是项羽,他拥立义帝,亲封18位王,连刘邦的汉王也是由项羽亲封,把他列入本纪,与司马迁著史的纪实原则和他“通古今之变”以考察社会发展变化的宗旨密不可分。

世家部分,选录有《陈涉世家》《外戚世家》两篇。陈涉起于行伍之间,自立陈王,六月即亡,并不是世代相传的王侯,司马迁为何要把陈涉列入世家?这在《史记》原文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太史公自序》云:“天下之乱,自涉发难。”[3]783陈涉首先举起反秦大旗,《陈涉世家》云:“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1]91陈涉的反秦大业虽然中道崩殂,但之后的反秦浪潮,甚至汉朝的建立,都是继他而兴起的,自然宜把他列入世家。选本将此篇选入,也体现作者的眼光。赵生群在《史记编纂学导论》中言:“‘年’与‘势’二者都是世家的必备条件,缺一不可。‘年’指某种事业历时较久,后继有人。所谓事业,可以是诸侯家业……也可以是某种功业,如陈涉发难亡秦。所谓后继有人,可以是子孙相继,但并不限于子孙相继……‘势’主要是指对社会发展、天下兴亡影响力的大小强弱。历年不永,不得入世家;影响力不大,同样也不能入世家。”[5]55只有深刻理解太史公本意,才有可能做出如此精当的筛选。

《史记菁华录》选录三表三书,“表”在五体中结构独特,可补纪、传之未及,还可避免烦冗;“书”中所记事物对天下兴亡、国家治乱都有重要影响。《史记》八书,借用五经六籍之总名记述历代文化典章制度和其他一些重要专题,是太史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重要内容。《史记菁华录》所录三表分别为《高祖功臣年表》《秦楚之际月表》《六国表》,这三表将一百余人的功绩、履历、官爵、封邑、传国、失侯等情况全部列于其中,涉及人物繁多,事件庞杂。姚氏对司马迁创作“表”的目的和功用认识透彻,他在《六国表》一篇后加尾评曰:“子长因秦记创立年表,上绍春秋之书法,下开纲目之源,是一部史记大主脑。”[1]55姚祖恩能从一篇《六国表》看出《史记》纲目结构,这样的认识非全面把握《史记》者不能提出。赵生群认为:“司马迁立表纵观旁通,以精妙的形式,简洁的语言,通过纵横比照,力图使读者得到鲜明而深刻的印象,以期更好地发挥历史的借鉴作用。同时,他通过表的形式,也较为系统地阐明了自己的历史观。”[5]75编者所选三篇表,正是人物繁多,事件庞杂的时候,最能体现司马迁创作表的目的和功用。

(二)内容精粹,豁然呈露

《史记》向来享有“奇美”之誉,扬雄《法言 · 君子篇》指出:“子长多爱,爱奇也。”[6]欧阳修称司马迁为“博学好奇之士”[7]。《史记菁华录》择倜傥非常之人录之,摘取《史记》文采斐然的奇事、奇文和夸张奇特的情节录之,充分展现了司马迁著史爱“奇”的风格。《史记菁华录》卷首《题辞》说:“今夫龙门之文……当其浮长淮,泝大江,极览夫惊沙逆澜,长风怒号,崩击而横飞者,吾于其书掇取之;望云梦之泱莽,亲九嶷之芊绵,苍梧之野,巫山之阳,朝云夕烟,靡曼绰约,吾于其书掇取之。”[1]14也表明姚氏选评时关注《史记》内容的精彩融汇和苍茫壮阔。

《史记》作为一部记载三千年通史的著作,所载有名有姓者仅140余人,这说明《史记》记载历史人物,有严格的筛选标准。《史记菁华录》沿袭太史公本意,在选录人物时亦有自己的标准:一是录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终又为悲剧结局的人物,如项羽、李广、韩信等;二是录于世有功但品质不甚高雅的人,如张仪、商鞅、张汤等;三是录列传中酷吏、游侠、货殖、滑稽四类合传。以上所举人物或为天生的将才、政才,立于尘世之中,又跳脱尘世之外;或为市井之人,但有侠肝义胆,皆为少见之奇人。

《史记》广揽博收,内容丰富,姚氏专选内容精要处,以供读者阅览。《秦始皇本纪》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史记菁华录》则又从中着重择取“议帝号”“置郡县”“废诗书”三节。这三节主要是议论,阔大而简劲,很能体现《史记》文章的风格。项羽、吕太后等未称帝而被列入本纪,历来受到颇多质疑,多数人未能理解司马迁原意,对此两篇的解读具有随意性。《史记菁华录》不避此类纪传,将其收入选本,从司马迁著史纪实原则和通古今之变的宗旨解说《史记》体例安排,实为有的之见。

《史记》以人为中心,通过人物反映历史的变化,也通过历史的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将历史人生化,人生历史化。《史记菁华录》有全录者,有大胆删节者,却无割裂支离之弊病,作为在当时流传很广的选读本,有重要价值。

二、指摘文字,批点菁华——评点独到、有特色

明清《史记》评点名家辈出,评点内容丰富。《史记菁华录》因评点形式多样,评点眼光独到而备受青睐。姚氏对《史记》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的描写以及文章章法结构都有宏观的介绍和细致的分析,经典评说往往新人耳目。

(一)评点《史记》的人物形象及语言之精到

张大可认为《史记》中人物传记的本质是散文叙事,他认为司马迁散文的艺术成就代表了汉代文学的最高峰。语言锤炼和章法结构是撰写优秀散文的重要因素[8]。《史记菁华录》对《史记》人物形象的刻画和语言艺术都有深刻的见解。

姚祖恩善于点评司马迁刻画人物时的细节描写。《项羽本纪》是公认的《史记》名篇,既有史实的基础,也有太史公个性化的文学创作。姚氏对此篇人物形象的评点也很精到。如项籍看到秦始皇游会稽,即曰“彼可取而代也”,姚祖恩言:“蛮得妙,与高祖语互看,两人大局已定于此。”姚氏用一个“蛮”字,将项羽心直口快,胸无城府的形象分析得相当透彻。鸿门宴一段,写张良的从容,刘邦的忍耐与机警,多有传神之笔。姚祖恩旁评曰:“以一笔夹写两人,一则窘迫绝人,一则从容自如,性情须眉,跃然纸上,史公独绝之文,左国中无有此文字。”[1]37将刘邦与张良二人对比分析,使其二人性格特征更加鲜明。另外,姚祖恩对樊哙形象的刻画也做了精到点评。樊哙出场时“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眥尽裂”,似一莽夫,但后来他与项羽对话游刃有余,让人刮目相看。姚氏评论樊哙的说话艺术,“一问一答,如布定着数,缺一不可,乱一不得。”[1]38再后来,樊哙又发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高论,表现了樊哙的大智慧,也印证了姚祖恩对樊哙形象评论的精准。

姚氏敬佩屈原人格,哀叹李将军遭际,其真挚的感情于评语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屈原贾生列传》中屈原劝说楚怀王不要赴秦国之约,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姚祖恩评曰:“屈平之言亦不必极痛切,稚子之言亦不必甚锋芒,而行间字里,无人不瞥见屈平之冷落无聊者,所以妙也。”[1]165篇尾评:“屈灵均,千古洁人也。史迁之知灵均,只在于至洁中见其一片血性,而无狷介无憀之况,俱于言外见之。”[1]166《李将军列传》写道“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姚祖恩评曰:“败军之余身且为虏,有何足纪?而史公偏写得十分英矫奇特,盖文之能荣辱人也如此。”李广与其从弟李蔡都在孝文帝时为官,李蔡人品、名声均不如李广,“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3]1467,两相对比中更见李将军所受待遇之不公。姚祖恩也注意到这一点,他评论道:“司马迁将李广、李蔡两人的品行和所受待遇重说一遍,使文章徘徊感怆,叙事中夹有议论,绝非他传常格。”[1]229

《史记》流传千古与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独具匠心的把握不无关系,姚氏评点始终以《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为核心,多有精辟之语。除此之外,他还对《史记》文章章法结构有精到的解读。

(二)揭示《史记》文章叙事章法之妙

《史记》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典范,刘宁博士在《〈史记〉叙事学研究中》说:“明清评点家普遍认为《史记》叙事章法谨严,脉络清晰,称赞《史记》叙事手法多变、不拘一格。”[9]《史记》叙事方法多样,有总叙、分叙、夹叙、旁叙等,多种手法交叉使用,信手拈来,皆为妙笔。叙事精彩之处,普通读者初难领会,一经评点家指出,文章妙笔尽皆呈现。

姚祖恩在《史记菁华录》中评点《高祖本纪》,指出其文章的结构布局之妙。姚氏曰高祖“常有大度”是一篇提纲语,其文活而不板,故妙。对“吕公者,好相人”,姚氏则评之曰:“史公每用夹注法,最奇妙。”对老父为刘邦一家面相,三次描写皆有不同,及最后高祖富贵之时却又不知老父何处,姚氏评曰:“收得高。”记叙同样的事实,而文章有反复变化,越读越有趣味。

《外戚世家》涉及多种叙事手法,姚祖恩指出,“生女嫖,后生两男”为总叙法,“而代王王后生四男”为夹叙法,“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是为分叙,“初,上为太子时”是原叙法,另外还有旁叙法,叙述热闹有特色之处等。点评家将《史记》的叙事方法解释清楚,不仅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布局和叙事重点,更有助于学习《史记》高超的叙事艺术。在旁批中姚氏又指出,《外戚世家》第一段相当于全篇的小序,序中拈出“命”字作全传眼目,故在各篇中凡写遭逢失意处,俱隐隐有“命”字在内。如《齐悼惠王世家》记载主父偃亡齐一事,起因于欲嫁其女入齐,遭纪太后嫌弃,因此报复齐,导致齐王因怕事饮药自杀,主父偃也因一女之故,招来杀身之祸。此件事可谓千头万绪,评点家在旁评中指出:“文步步用倒生出来之法,然其罪戾之端,则纪翁主启之,故先叙在前,可知此等文字,史公亦先经安排布置,有成竹于胸中,而后写出,故能缩千头万绪于尺幅之中也。”经此一点,千头万绪了然于胸,太史公的叙事编排也渐次明朗。

《史记菁华录》评《伯夷列传》曰:“‘天道无亲’以下6行,乃因一‘怨’字而别发其胸中感慨,卒以祸福之轻,而名誉之重,引归传世正旨。其文如草蛇灰线,处处照应,乃知其奇而不诡于正也。”[1]118此传为写伯夷,前半用卞随、务光陪衬伯夷,后半用颜渊衬托伯夷,然前者事迹已轶,后者独见称于孔子,用这种对比陪衬的方法更显伯夷之幸。《史记菁华录》对《李将军列传》一篇的文章章法、句法、文法都有评点。篇首,评者曰“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认为这样开篇“缀信于前,缀陵于后,亦一章法”。对“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评者点出“细详官阀,处处有感慨之意”,此为文法。尾评曰:“本传皆摹写李将军才气,而赞又极叹其忠诚,文固有彼此互见之法,盖当于未书处渲染,不当于精透处书添也。”[1]232姚祖恩对此篇文章见地颇深,不仅赞许文章章法条分缕析,还表达了对李将军才气无双的钦佩,更敏锐地指出李将军高傲自负的缺点,一扬一抑中见出他对李将军的全面评价。

张新科认为,细致的点评是《史记》文学评点的重要组成部分,评点是文本细读,而细读的基础首先是章法结构[10]129。姚氏对《史记》的解读可谓细致入微,他的分析又总能抓住文章叙事之关键和整体文章之布局,可谓精彩独到。要之,姚祖恩以独特的眼光,最大限度地展现《史记》的魅力,对读者阅读理解《史记》有很大的帮助。

三、尽抒己见,金针度人——选评本于读者和评点家的意义

《史记》评点是《史记》经典化的重要途径,评点本的出现推动着《史记》的流传,评点家在选评《史记》作品时,把自己的思考理解融入其中,共享《史记》阅读体验,实是金针度人之举。有的评点家在评点过程中以第二作者的身份自居,评点以及评点本的流传也成为实现评点家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史记菁华录》题辞曰:“凡《史记》旧文几五十万言,今掇其五之一;评注皆断以鄙意,视他本为最详,约亦数万言。龙门善游,此亦如米海岳七十二芙蓉,研山几案间卧游之逸品也。”[1]14姚氏评点《史记》着力揭示其内涵,点评关键章句,深刻解读司马迁深意,并在评注中写自己的阅读体验,将读书的心得、乐趣以评点的方式传递给他人。正如杨义先生所言,评点家不是板着面孔、拿着板子逼人读书,而是教人如何在读书中寻找到智慧、寻找到乐趣,他不仅仅是把读书的结果告诉人,而着重把读书的过程指点给人[11]387。评点家由此创造了读书之为读书的一种新的存在形态。正如姚氏在《封禅书》末尾评曰:

封禅书千古奇文,而读者不能明白其中之逐段自成结构,只是通常去看;又因其文甚长,眼光不定,遂如入迷楼者,只知千门万户,复道交通,终不能举起要领所在,未免矮人观场之诮。今特用摘节之法,单就精神团结、筋脉连贯处细为批摘,而安枝布叶之精,斗角钩心之巧,豁然呈露。

评点家把阅读的结果化为过程,从而使读者感到似乎有朋友和自己“手把手”共享“天下万世人人心里公共之宝”,共享读书之乐[11]387。《项羽本纪》写项王困于垓下,姚祖恩在项羽《垓下歌》后批注曰:“英雄气短,儿女情深,千古有心人莫不下涕。”《留侯世家》高祖欲立赵王如意为太子不得行,“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评者下批道:“项羽垓下事情,高祖此时却类之,英雄儿女之情,何必以成败议,读之凄绝。”经评点家点明,我们才注意到将二者对比来读竟会产生如此感慨。《绛侯周勃世家》写绛侯周勃自畏恐诛,常被甲,被人诬以“欲反”罪名,在“吏稍侵辱之”处,姚祖恩言“细写入妙”。后一段写绛侯既出,曰“吾常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其又评曰:“应‘侵辱’一段,余音袅袅,妙绝!”[1]114此类评点多为抒发作者阅读感慨之语,对读者能起到提醒和带动的作用。

评点过程中评点家的思维方向是三维的,既联系着作者作品,又联系着读者,同时也联系着评点家自己的心灵。姚祖恩作为评点者,他有自己的审美哲学,有表达与表现的欲望;他依托文本,以评点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在带给读者新的阅读体验的同时,也传递着自己的独特认知。其传递阅读快乐,分享阅读乐趣的过程,也是实现评点家价值的过程。

《史记菁华录》大刀阔斧地对《史记》进行删减,不仅没有破坏原著的体例,还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司马迁本意,这使其在众多选本中脱颖而出。《史记菁华录》的评点兼容多种形式,有对传统文章章法学的评点,有对《史记》叙事艺术的深刻解读,不管是对司马迁虚构笔法的阐释,还是对司马迁史料裁夺的评点,都有精到的见解。对评点家而言,《史记菁华录》选本在当时流传甚广,为广大文人接受,标志着姚祖恩的审美哲学和他对《史记》的理解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接受。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史记菁华录》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1] 姚祖恩.史记菁华录[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2] 张新科.论清代的《史记》文学评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6(1):58.

[3] 司马迁.史记[M].韩兆琦,评注.长沙:岳麓书社,2011.

[4] 刘知几.史通[M].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34.

[5] 赵生群.史记编纂学导论[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

[6] 杨燕起,陈可青,赖长扬.《史记》集评[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128.

[7] 韩兆琦.史记通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9.

[8] 张大可.史记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605.

[9] 刘宁.《史记》叙事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8.

[10] 张新科.《史记》文学经典化的重要途径:以明代评点为例[J].文史哲,2014(3):129.

[11] 杨义.杨义文存: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f Selected Critics of

KANG Yaping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0, China)

Selected Critics ofwritten by YAO Zuen in the Qing Dynasty.is a classical work in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YAO Zuen comments in carious spaces such as page footer, page header, margin or between the lines to interpret the narrative art of. The spread of the commentarie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lassicalization of, 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a critic.

;; comment characteristics; anthology value

2018-03-27

陕西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SLGYCX1703)

康亚萍(1993―),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

I206.2

A

1006–5261(2019)02–0085–06

〔责任编辑 杨宁〕

猜你喜欢

菁华评点司马迁
新旧转折期的戏曲影像记录:电影《越剧菁华》研究
小草的诗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赊春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我们的画
翻译擂台(116)评点
不可鄙薄司马迁
司马迁的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