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道德法治教学中体现情感教育的探讨
2019-01-20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三中学杨文英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三中学 杨文英
所谓的情感教育其实可简单理解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需求的一种妥善满足。具体来讲,情感教育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求知需求而创设构建的有利于学生学习、交流的教学环境,进而充分发挥出情感教育对学生的积极作用。通常而言,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一致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交融。情感教育的开展将使学生得到美好的情感感知培养,进而在激发学生求知需求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总的来说,情感教育的开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健康个性和人格的培养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一,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获取知识的起点为求知,而对学生而言,他们的求知又是与自身的情感相互联系的,有了情感上的需求才能实现求知需求的满足。通过实践表明,积极的情感能使人产生巨大的求知欲。所以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通过利用情感教育,可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需求,进而使学生得到感染,主动调动自身的求知需求,释放主动学习的潜能,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第二,提升心理品质。初中生年龄多在13~16 岁之间,正处于人生的敏感时期,情感十分脆弱,十分稚嫩,十分单纯。加之生活经验、社会经验的缺乏,当自身的情感出现问题时,他们不知如何处置,找不到合适的发泄方式。而在这一阶段开展情感教育,不仅可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打破学生“青春期内心”的封锁,还能引导学生真实、正确地表露自己真实情感。若教师可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及时捕捉到学生的情感变化,并随之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将促进学生健康、健全心理素质的提升。第三,创建和谐教学环境。教学氛围的形成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状况产生的内在情感共鸣。因此,情感教育的开展其实就是和谐教学环境的创建。简而言之,教师的情感教育越积极、越愉快,学生产生的情感共鸣就越强烈,学习的动力也越强。
二、初中道德法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存问题
(一)课堂教学模式陈旧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下,部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不愿意接受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学习,他们认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在课堂上仍采取“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只是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体现。而对一些年轻教师而言,虽然他们愿意接受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学习,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过分注重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上不断提问学生,面对繁多的问题学生很难回答上来。课堂氛围看似轻松、融洽,实则学生只能被动回答,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不深刻。加之,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普及与应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已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的重要“伙伴”,但大部分教师未正确处理好与多媒体的关系,导致过分依赖多媒体,比如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自己看、自己读,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学习效果并不好。
(二)任课教师教学素质缺乏
从当前大部分初中学校道德法治课的调查来看,大部分学校的道德法治任课教师由并非学习本专业的教师担任,而多为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领导或干部来任课。由于这些教师缺乏专业的系统性学习,道德法治的基础理论功底不深,加之这些教师认为道德法治课程与行政管理在性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常出现对教材内容理解肤浅,无法真正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教学,导致在道德法治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难以有效渗透。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只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反而使教师成为教学的主角,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比如,针对学生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看小说、讲话等问题,教师或选择置之不理,或简单粗暴的惩罚,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进而难以开展正面引导与教育。课后,教师又急于离开教室去处理其他工作,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情感需求,在这种长期的教学下,不仅会导致教师对教学产生怠倦感,丧失教学激情,而且也会使学生对教师失去信任,阻碍了道德法治课情感教育的渗透。
三、初中道德法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体现
(一)提高教师的情感教育素质
初中道德法治教学中学生情感教育的前提是要提高教师的情感教育素质。通常而言,情感教育素质包含情感美与心灵美两方面的内容。一个人只有心灵美才能具备情感美,进而转化为情感教育素质。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内容教学中,教师可能会对道德与法治教育产生思维定势,从而采取固定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索然无味。因此,不断加强教师的学习,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使教师将自身所学与所讲授内容融会贯通,提高自身素质十分重要。比如,在教学《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一课时,若按照教师固有的教学,教师只会给学生讲解“如何避免危险”或“遇到危险时如何做”的内容,而这样的教学内容对现阶段的初中生来说是无趣的,学生即便认真听讲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为此,教师就应转变教学方法,针对性地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自去实践,从而真正掌握面对危险时需采取的措施,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辅以情感教育,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理论结合实际,提高课堂趣味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初中道德法治课的教学往往将教学任务放在首要位置,并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如此教学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进一步造成了学生的言行分离,德行分离。为此,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课堂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并采取一定方法提高课堂趣味。比如,在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为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及其对自己的无私付出,唤醒学生对父母的感恩。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针对性地采取体验式教学,首先是确立“感恩父母,回馈养育之恩”的主题,然后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视频:镜头一,小明早上一起床就看见妈妈正在厨房给自己准备早餐,吃完早餐,妈妈叮嘱小明上课要认真听讲;镜头二,放学了,但天空突然变黑,暴雨突至,这时小明发现爸爸正带着雨伞跑向自己;镜头三,爸爸将伞全部偏向小明,自己的衣服全被暴雨淋湿;播完视频后,教师可问问学生看完视频后的感受,然后抽取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通过如此教学,让学生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其实就蕴藏在这些生活点滴之中,需要我们用心观察,用心聆听,用心感受。
(三)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个人情感
在道德法治教材的编排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对教师而言,教学活动的开展就应当以教材内容为主,深挖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开展教学。比如,在教学《成长的节拍》一课时,这一节教材内容的编制主要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和学习,并教会学生如何与同学相处。而通过“中学时代”“发现自我”“学习新天地”等单元,学生会逐步实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提高自信。如此不但实现了课堂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也实现了道德法治课育人的目的。
四、结语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习,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立足于课本内容,深挖教材,以饱满的热情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学会灵活创设教学情境,选择可触动学生心灵的事例开展教学,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实现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