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研究
2019-01-20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1)
一、高职学生创业瓶颈问题调查
为充分了解当前高职学生的创业实践现状、成效和主要障碍,课题组在天津市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对天津市范围内12所高职院校及部分外省市高职院校的2561名高职学生,213名高职院校毕业生,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等形式,进行有关创业瓶颈问题的调查。调查问卷分为校内版和校外版2类,采用纸质问卷与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无记名调查方式。
校内版主要调查对象是高职院校在校生,涵盖天津市12所院校以及部分外省市高职院校,校外版主要调查对象为高职毕业生。访谈是在以高职学生创业瓶颈问题为突破口,在制定了访谈提纲的基础上,经过课题组初步的谈论修改,确定了最终的访谈内容和访谈对象。邀请了部分天津高职院校教师,包括系部管理人员、从事创业指导工作的专业教师、学生创业大赛的指导教师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高职在校生作为访谈对象。访谈采用单独访谈和群体访谈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个案研究法选取了天津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4个典型案例,从创业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从创业意愿来看,超过65%的大学生对创业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表明高职院校的学生创业意愿总体较为强烈,并在专业方面呈现出一些差异,理工类和经管类专业有较多学生表示对创业有十分强烈的意愿;而在学校类型上却发现无论是国家级示范校、省市级示范校还是普通高职院校,学生对创业意愿的要求都基本持平,由此可见,学校类型并不是影响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
从高职学生的创业动机看,以“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主,占比达72.98%;其次为“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占比为62.36%;再次为“崇尚弹性工作时间和空间”,占比为56.35%。可见,大学生的创业动机主要源自个人发展的需求,他们有很强的自我价值实现动机。
在高职学生认为的创业主要障碍中“缺乏资金”成为首要因素,占比83.87%;在毕业生认为阻碍自主创业的客观因素中“资金运转不易”也以66.2%高举首位;在校生认为学校在创业工作中“提供创业基金帮助大学生创业”排在第一位,占比65.99%。尤其可见,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高职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问题。
同时,在调查中还发现,超过六成的学生表示对政府出台的创业政策不熟悉,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创业的积极性;63.49%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创业教育教育的相关课程,这些问题都体现出了目前学校在创业教育工作中的短板。
综合分析后发现,目前高职学生创业瓶颈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影响高职学院创业的首要问题
在通过对2561名在校高职学生的调查发现,超过8成的学生将“缺乏资金”作为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首要障碍;在对213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调查中发现,在影响创业的主要因素中“资金不足”以73.24%高居首位;阻碍自主创业的客观因素中“资金运转不易”以66.2%成为高居榜首;在对学生的访谈中,缺乏融资途径也是学生反复强调的突出问题。作为创业重要保障的资金,对初创企业的顺利经营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二)缺乏创业项目
成功创业的关键之一就是对于创业项目的选择。由于大学生创业者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因此对于创业项目的选择存在着目光短浅、过分看重盈利等问题,并且忽视了自身具备的能力。创业者应当考虑到自己的专业、经验、兴趣、特长,并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寻找相关项目。选择项目的同时还要观察项目的市场前景,选择的项目应当有直观的利润。创业瞄准某个项目后,最好的方法是适量介入,先投入较低的成本来了解认识市场,等到创业者有足够的能力时再加大投入。创业者还应该选择潜力大的项目,很多创业只挑选当前赚钱的项目来做,没有经过任何评估。事实上,当前最赚钱的项目所在行业往往市场已经饱和,利润空间有限。创业者应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获取信息,重视科学考察,注重项目的成熟度和行业竞争的情况。
(三)缺乏正确的创业观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很多高职学生还对创业的认知存在着严重的误区。创业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创业是指开创一个新的事业,在这里“业”被进行了非常广泛的理解。创业的狭义理解是指开创一个新的企业。我们所说的大学生创业不仅是指在校生或毕业生创办的企业,更重要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注入精神内涵,创业精神的鼓励、创新意识的运用、捕捉商业机遇的眼光都成为初创企业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正确的创业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努力,实现创业者人生的价值。
尽管部分高职学生对创业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也有强烈的创业意愿,但对创业的认知程度还仅仅停留在“狭义创业”的阶段。缺少创业的基本素质、创业意识薄弱、创业知识体系的不健全,面对困难时缺少勇气和信念等等因素已经成为制约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
在创业的过程就是经过一个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磨练和积累的过程。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创业素质、创业能力的、积累与提升的速度决定了初创企业的盈利、规模的增长速度。对于创业,收获的不仅是物质方面,更多的是提升创业者的社会经验和经营管理能力,应该以长远的发展为目标。大学生创业,不仅锻炼了自身的意志力,也提高了承受风险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不仅对创业十分重要,也是提升创业者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
(四)创业生态环境有待提高
创业是基于需求驱动的产物,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创业实践和创业教育都必须顺势而为,实现正确定位和有效调整。
创业生态系统是以促进创业为目的的由参与者群落和环境因素有机联系的动态系统,是影响创业成功的复杂环境因素系统。创业生态系统将生态学思维引入创业领域,从系统的角度研究创业活动,更加关注系统内各组织的利益平衡,关注整个系统的平衡协同发展,从而保证了创业活动的资源供给与良性环境,维持创业企业的发展动力。创业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区域内创业企业发展的前景,特别是对于由大学生建立的初创企业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提升创业生态环境对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不同于以往的教育体系,它将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贯穿始终,同时还融入不断创新的创业知识流。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涵盖了创业教育课程、在校师生、学校内部创业教育环境以及区域内社会创业等要素,将其形成一个动态、有组织且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
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建设涵盖了创业教育实践载体的运行、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创业师资队伍的完善以及创业资金的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一)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肩负着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增加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需要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虽然已经在实施中,但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和本科院校相比还存在这较大的差距。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对创业课程体系的系统认识不足;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对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创业核心课程的资源建设;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也都比较简单,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课程仅仅体现在对创业基础类知识的讲解,缺少对创新意识的培养,缺乏实践过程演练。另外,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课程还都停留在第一课堂教学上,而到创业实训中心、创业孵化器、创业园区参观学习的机会少只又少,这也造成了实践环节的缺失。
(二)创业教育实践载体系统化
实践性是创业教育最明显的特征,没有实践支撑的创业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应该从实践载体的系统化研究入手,构建以创业大赛与创业孵化器相结合的实践载体模式。创业教育的开展,是离不开社会、学校、学生这个3个层面的,只有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才能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而创业大赛正是通过模拟真实的创业环境实现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促进作用。同时,创业孵化器也是助力学生创业成功的有效载体。它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长性,助力企业的成功和发展。
但是,目前由于高职学生创业的局限性,使得创业项目还不能完全对接创业大赛和创业孵化器,从而使得创业教育实践载体的效果不能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三) 创业指导队伍建设的职业化、专业化
随着高职学生创业工作的深入发展,创业导师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点。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创业导师的要求也更为职业化、专业化。由于创业教育的特征要求采用小班“项目式”教学模式,所以需要创业导师的数量要多于大班授课类的教师人数。而就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师资队伍来看,虽然创业教育都有固定的师资队伍,可是这其中大部分是由辅导员教师、经济管理类教师、兼职教师组成的,甚至一些学校已经尝试由创业孵化器、成功创业企业的专业导师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创业指导。但从总体的情况来看,还是缺乏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过硬的专职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创业教育的特殊性也对创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更要保持与市场的密切联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充分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四)创业实践教育的资金使用
创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创业教育中实践的环节必不可少,这也离不开资金的投入支持。随着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对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加大。以天津市为例,天津市教委在2015年出台了《天津市高校学生创业发展引导项目》,2016年颁布了《市教委 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天津市高等学校提高创新能力引导项目和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其中《天津市高等学校提高创新能力引导项目和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工作和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工作专项基金的使用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同时,各个高职院校在文件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从而保障了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
三、构建高职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途径
构建高职教育创业生态体系是要在科学性、有效性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这其中涵盖了创业教师课程体系的建设,创业活动与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和评价体系建设三个重要方面。
(一)开发具有高职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学生的创业与本科生、研究生的创业方向有所不同,因此决定了高职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其特殊性。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仅要融入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要符合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实用型、应用性的创业人才为目标。要将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发挥应用型人才动手能力强的优势。根据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实行分层次的创业教育模式:第一层面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创新能力、创业素质培养的基础类创业课程;第二层面面向具有较强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提升创业能力的专项课程内容辅导,包括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方案的制定、寻找创业合伙人的方面的内容;第三层面面向已经有初创项目的学生,主要课程内容涵盖融资渠道、团队打造、产品定位、市场影响等方面的专业讲解。
(二)以创业竞赛为平台,实现创业活动与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为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双创”人才,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越来越多创新创业大赛营运而生。
以2018年为例,在全国范围内各类创业大赛开展的如火如荼,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大赛包括: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教育部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科技部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由中华职教社举办的第二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等等。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普通意义上的大学生专业比赛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创业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并非集中于某一个专业的领域的竞赛。创业大赛的实质是以实际技术为背景,以跨学科的团队之间为基础,进行综合能力的考量。创新创业大赛的意义在与跨出大学校园的限制,实现高职学院与现实社会、大学生与企业之间有效沟通。通过创新创业大赛,为高职学生在走出校门前提供了一个创业实践的平台、一条争取风险投资的途径。同时,也使高职院校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新载体。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可以以大赛为风向标,充分突出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积极有效的拓宽创新思路、开展创业教育活动。
创新创业大赛正是通过模拟真实的创业活动,为参赛学生提供充分自我展示和自主创业的广阔舞台,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大赛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影响都十分显著,因此通过直接对接大赛环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创业项目书的写作、路演环节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等已经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要点。同时,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参照比赛的要求而设置,实现与大赛的无缝对接。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大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更为今后的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构建高职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可以对创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做出直观、科学、量化的评判。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以依据创业教育目标设定、创业教育实施的效果、创业实践的效果等方面来开展。一套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有利于把握创业教育在宏观和微观上的方向始终正确,有助于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应以坚持问题导向,具有针对性、符合高职学生创业的特点。包含的指标体系应该涵盖创业课程标准、创业师资体系建设、创业实践平台以及创业资金的来源及使用等方面,合理设置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在运行创业教育评价机制的过程中系统全面的开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评价,实现创业教育评价活动的完整性、针对性和系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