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层级管理制度对小儿输液室护理管理质量的改善情况

2019-01-19凌春雷

人人健康 2019年11期
关键词:护理管理

凌春雷

【关键词】输液室;护理管理;层级制度

层级管理制度主要就是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评估、测试,如其职称、学历、工作经验及工作能力等,之后针对其情况按照分级方式对其进行管理,应用此种方式主要就是为了能夠使医护人员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各尽所能提升工作质量。本研究主要讨论了小儿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管理制度进行改善的效果分析,同时选择2017.9月~2018.9月在本院进行输液治疗的68例患儿及实施管理制度之前的68例患儿纳入实验对象,详细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研究时间在2017.9月~2018.9月,实验对象选自此期间在本院进行输液治疗的68例患儿及实施管理制度之前的68例患儿,患者年龄均在4~12岁,患者均龄为(5.78±2.35)岁。开展护理的人员全部为女性,共有30名,年龄均在23~45岁,均龄为(32.46±3.24)岁。对比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建立层级管理制度:首先进行管理小组的建立,其中包括经验丰富护士4~5名,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在进行管理之前均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升其管理能力及协调能力。并能够对层级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应用的意义进行了解,之后对医护人员的各项能力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可将其分为N1-N2级,N1级能力可以胜任护士,在此阶级的护理人员主要是处于培训阶段,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工作,进行基本工作的处理;N2级能力能够对护士进行培训并能够独立完成较强的工作;

1.2.2对各层级的职责进行划分:对各层级护士进行整合之后,需要按照各个层级对其岗位职责进行有效的划分,能够按照其能力进行工作的制定,避免出现资源浪费情况。N1层级:护理协助工作,协助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其家属安抚并对其进行健康宣教;治疗及护理,一般与责任护士进行搭配完成工作,并能够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安抚等,提升护理安全性。N2层级:负责培训,能够定时对助理护士及责任护士进行培训,并将其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提出,予以处理。小组组长能够将各个层级人员的工作进行调控,对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开展讨论会予以解决的方案。

1.3评价指标对比实施前后对家属满意度情况及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产生的影响,护理质量评分中包括:护理技术评分、护理安全评分、服务态度评分;患者家属满意度主要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此次选用统计软件SPSS19.0,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检验值为X2;计量资料通过均数±平方差表示,检验值为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对比实施前后对家属满意度情况产生的影响实验组患者家属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人数分别为:43例、23例、2例,护理满意度为97.06%,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人数分别为:32例、25例、11例,护理满意度为83.82%,实施后患者家属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提升(X2=6.889,P=0.009),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实施前后对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产生的影响

实施后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临床中应用静脉输液进行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式,此种方式方式由于是需要进行针刺,故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及风险性,尤其是在为小儿进行输液时,极易出现不良事件,并且患儿的疾病类型较为复杂,患者年龄小、沟通能力较差都会为治疗及护理带来较大的影响。层级管理制度主要就是按照护士的综合能力对其进行责任的划分,综合评估中主要就是按照职称、学历、工作经验及工作能力等对其进行分层管理,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对护士的工作能力进行有效了解,按照护士的能力对输液患儿进行护理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避免由于工作人员的能力问题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还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使小儿输液室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

实验结果表明,实施后患者家属满意度97.06%较实施前83.82%显著提升(X2=6.889,P=0.009),实施后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可知,小儿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管理制度能够对患者的满意度起到显著的提升作用,对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也起到有效的提升,对患者的健康具有极大的意义。

猜你喜欢

护理管理
护士长巡视工作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