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健康管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效果评价

2019-01-19王玺张怡

人人健康 2019年11期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生活质量

王玺 张怡

【关键词】社区健康管理;支气管哮喘;生活质量

支气管哮喘是较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最后发展为成人哮喘的比率相当高,由于发病急、症状重、容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故需要长期的系统性的治疗。《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明确指出:哮喘目前尚不能根治,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同时也会影响患儿照顾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在2018年2月~2019年1月间对3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社区健康管理,在支气管哮喘的病情缓解及发病率控制方面效果比较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社区从2018年2月~2019年1月间就诊并建立病历档案的支气管哮喘患儿35例,均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0例,女15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10岁,平均年龄6岁,平均病史4.2年。

1.2社区健康管理

1.2.1建立病例管理档案:病历管理档案包括患者姓名、出生日期、性别、一般情况、过敏原、联系方式、是否有过敏性疾病等,还包括患儿的既往病史,前一年的急性发病次数、住院次数、急性发作的持续时间、两次发作缓解期的天数、所用的药物和剂量以及目前哮喘分级分度和肺功能评估(6岁以上患儿)。

1.2.2健康教育:社区医生向患儿父母及年长患儿详细讲解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诱发因素、发作时的症状,使其熟练掌握急性发作期的急救措施,并给支气管哮喘患儿制定个体化的书面防治措施,每月进行1~2次的家庭访视,了解患儿的实际生活状况,避免诱发哮喘的危险因素,指导哮喘患儿及父母做好家庭护理及长期规范用药,提供热线电话随时咨询,与患儿父母及患儿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实现家庭自我管理。

同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组织支气管哮喘的健康宣教活动,邀请患儿父母及年长患儿共同参与,如社区讲座、组织观看相关课件、发放哮喘健康教育处方、社区宣教橱窗科普知识、请儿童呼吸内科专家义诊并进行答疑等来宣传哮喘知识和防治要点。

1.2.3制定个体化的防治方案:社区医生告知患儿父母常见的过敏原,并积极帮助其查找,以消除诱发哮喘急性发作及加重的危险因素,并可建议患儿至上级医院进行过敏原的脱敏治疗。劝告支气管哮喘患儿父母不要饲养宠物,秋冬季节可接种流感、肺炎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及其它传染病。社区医生还可对患儿的生活方式及体育锻炼方面做出具体详尽的指导。

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期应尽早至医院积极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出现哮喘持续状态。在患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时,告知患儿及父母,仍然要坚持规范用药,严格掌握药物剂量,并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切记不可擅自停药。定期对哮喘的控制情况进行评估,以判断治疗效果。

1.3随访进行社区健康管理前及1年后,了解患儿在这1年中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次数、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的次数、每次急性发作天数以及两次哮喘发作期间缓解期天数,并进行比较。

2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4.0软件包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t检验。

3结果

对3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1年的社区健康管理及随访,各项指标见表1。

4讨论

近年来,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针对发病机制和诱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并进行规范治疗,对有效防治哮喘发作有重要作用。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是WHO公认的控制慢性病的有效举措。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研究结果显示,经规范化管理及治疗,特别是有效管理后,约80%哮喘患者可以达到良好控制。

我们对35例患儿及父母进行系统化的社区健康管理,包括建立社区医疗管理档案、定期对患儿及父母进行针对性地哮喘防治知识的健康宣教、制定个体化的防治方案、规范化管理和跟踪随访。35例患儿及父母经过1年的社区健康管理后,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平均0.8次/人,年住院平均0.3次/人,疾病发作时间平均2.2天,疾病缓解期287天,总控制率达94.3%(33/35),显著高于管理前的51.4%(18/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以社区為基础建立对哮喘患儿的社区健康管理,对缓解病情及控制发病率方面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哮喘患儿的急性发作,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支气管哮喘生活质量
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Meta分析及治疗策略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