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自然教育若干问题的对策研究

2019-01-19赵迎春刘萍王如平杜庆平李丽

绿色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自然教育设施人员

赵迎春 刘萍 王如平 杜庆平 李丽

摘要:指出了近年来国内的大中城市掀起了一股“自然教育”的热潮,各类自然教育机构纷纷涌现、发展迅猛。然而,理论研究却较为少见,这将大大制约该行业今后的发展。通过调研和文献研究,分析了目前国内自然教育中广泛存在的几个问题,就自然教育对人员和场地设施的要求、如何打造自然教育课程体系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自然教育;人员;设施;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24-0310-03

1 引言

自然教育是指以自然環境为背景,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人与自然联结,通过系统的手段,实现人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编织,形成社会生活有效逻辑思维并建立生态的世界观的教育过程[1]。其特点可归纳为三大方面:首先,自然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观察花草动物,而是一种有秩序的教育行为,有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第二,自然教育天生带有“生态”、“环保”的烙印,可以培养人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规律的价值观。第三,自然教育涉及的领域很多[2],包括教育、户外、旅游、环保、农学、林学等,因而对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要求。

国内自然教育的兴起比较晚,2010年,《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文版在国内发行,作者洛夫提出的“自然缺失症”被用于描述城市部分群体的“去自然化”生活及带来的肥胖、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这部分群体的身心健康,有些甚至造成了很严重的社会问题[3],进而引发了各界对于自然教育的重视,从而带来了自然教育行业井喷式的发展。国内第一家自然学校成立于2013年,到2018年,全国自然机构的数量已经达到400多家,并呈现继续高速发展的趋势[4,5]。公众对自然教育的需求度很高,然而现有的自然教育机构良莠不齐,场地条件不够、人员紧缺、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系统的开发和规划等问题广泛存在[6]。

本文着重针对自然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场地和人员要求不明确、课程的开设缺乏系统的开发和规划等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2 自然教育对人员的要求

“人员的专业发展”是自然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7]。而现有的自然教育机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专业人员紧缺,从而导致了开设的课程单一、缺乏系统性、实施效果不佳等多种问题。了解人员配备的要求,做好人力资源的整合和培训对提升自然教育水平是非常关键的。自然教育机构所需的人才可分为经营管理类和专业技术类两种。

2.1 经营管理类人员的要求

经营管理类人员应了解自然教育的理念和内涵,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基本的行政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具体包括:能进行总体的策略规划;能做好市场宣传和营销,建立和维护好客户网络;能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具备处理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

2.2 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

自然教育涉及的领域很多,包括教育、户外、旅游、环保、林学等,因而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有非常高的要求,通过对自然教育的内涵、目标、课程体系的分析,得出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教育技术、户外知识和技能以及专业技术3个层次的能力。

2.2.1 教育技术

自然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因此技术人员应具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教育规律和方法,保证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有明确的目标、符合教育规律。

2.2.2 户外知识和技能

很大比例的自然教育课程实施是在户外,因此组织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风险防控意识、户外组织能力以及野外生存技能。

2.2.3 两种以上的专业技术

自然教育涉及的学科范围极为庞杂,如植物识别与栽培类、动物识别与养殖类、生态保护类、地质科学类、地理类、美术创作类、摄影技术等。某一门课程的实施往往需要两种以上的学科知识,因此技术人员应该具备跨学科学习的能力,根据课程需要,通过培训和自学,掌握2~3种学科知识。作为机构而言,在人才配备上应全面覆盖自然教育需要的所有专业类别。从长远来看,高校应设置自然教育类的专业,更加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技术人才。

3 自然教育对场所和设施的要求

自然教育对场所和设施的要求因绿地类型和大小而异。

3.1 大型场所应保留荒野区域及后勤保障设施

为满足自然教育课程的需要,大型的场所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应保存一定面积的荒野区,以留存原生生态系统和乡土生物。同时,在荒野区的周边应设有必需的生活设施、休息区、应急通讯设施、医务室等进行后勤保障。

3.2 小型场所可因地制宜地满足课程需要

自然教育课程并非一定要在大型的森林公园、风景区内进行,街头绿地、社区绿地等小型场地亦可开展。首先,街头绿地、城市公园应以标本示范为主要功能,植物品种尽可能丰富多样,可建造多功能教室以满足室内课程如植物标本制作、绘画等,还可建造小型生态池以丰富生物种类。另外,应配备科普标示牌、观察指示牌等标识,满足学生自主探索的需要。其次,社区绿地较为封闭,具有小巧而亲切、归属感强等特点[8],课程的参与对象多为本社区居民,更适合开展一些动手性强的课程,如种植体验类、雨水收集类等,可以配备果蔬种植区、农耕工具室、朴门体验区这类场所。

4 自然教育对课程体系构建和实施的要求

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是保证自然教育效果的关键。笔者以自然教育的三大内涵(重视感官的体验、自然信息的采集和人与自然的有效联结)为依据[9],以培养儿童的深度感知能力、想象力、环保理念、艺术审美、专注力等综合素养为目标,从可行性和科学性的角度,对自然教育课程的类型进行了总结和分类,同时就课程开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一些探讨。

4.1 自然教育课程的类型应丰富全面自然教育的课程可分为观察型、动手参与型、体验型、创意创作型4种。

4.1.1 观察型

观察型课程是以某一自然对象为目标,引导参与者自主观察,从而获得直接感官体验的课程。观察的对象包括自然界的色彩、肌理、形状质感、光影、植物、鸟类、昆虫、土壤等。

4.1.2 动手参与型

动手参与型课程是通过某一户外活动的参与,培养孩子的自然兴趣、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10]。主要包括科普挂牌、种植养殖类、保育管理类、采摘类、环境保育类、植物迷宫类、野外生存体验活动类。

4.1.3 创意创作型

创意创作型课程是以自然信息的感知和收集为基础,激发想象力和创作灵感,制作出多样化的自然艺术作品的课程。如绘画、草木染、标本画、种子粘贴画、压花等。

4.1.4体验型

体验型课程是通过人与某一自然对象的对话,通过体验、想象和感悟,培养人与自然的有效联结的课程。自然对象可以是一棵树、一朵花、一株草甚至一块石头。

4.2 自然教育课程的实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4.2.1 自然教育课程的实施受绿地类型的影响

有些课程如不同地质的观察、珍惜动植物观察、野外生存体验等必须在荒野区才可以进行;采摘类课程中,草莓采摘等可以在农庄进行,但野菜野果的辨别和采集则需要在野生环境中开展;有些课程如创意制作型则需要设施齐备的室内场所;体验型课程需要安静的环境。因此,自然机构应根据绿地条件安排适宜的课程。

4.2.2 自然教育课程的实施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

季节的感知也是自然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的季节,自然界的色彩、动植物等都呈现不同的特点,课程的安排也應考虑这一点,提前做好全年的课程计划。如观察课的安排,应该春季观花、秋季赏叶;动手类课程应该春季播种、秋季采摘等。

此外天气因素也需要考虑。晴天固然是实施大多数户外课程的良好条件,但雨天亦可安排适宜的课程,如寻找雨天的小生物、感受细雨聆听雨声、雨水收集的观摩、踩水洼、雨天户外体验等特色课程。

4.2.3 自然教育课程的实施受参与者年龄的影响

目前自然教育的课程主要针对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能力差异悬殊,因此课程的开设应该分年龄段进行。5岁以下的儿童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并逐渐具有了初步的分辨能力,课程的开设应该以观察型为主,动手参与型为辅,并且应该以亲子的形式为宜。5~10岁的儿童有旺盛的求知欲,能独立完成一些工作,同时开始或多或少地承受一些学业或者社会关系的压力。这个时期的课程应着重开设自然美学感知类和初级的创意创作类课程,以培养审美和深度感知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要目标。并辅以一些简单的动手参与类课程,调节他们的情绪、培养独立动手的能力。10岁以上的孩子思维能力日益完善,动手参与类和创意创作类课程可以增加难度,同时开始开设体验类的课程。

5 展望

随着自然教育行业的高速发展,各个方面的问题逐渐暴露。除了本文讨论的这三个方面,缺乏行业规范、人才缺乏系统的培训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总体而言,对于自然教育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希望今后能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l]张德珍.儿童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一一由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引发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1-3.

[2]谢致红.儿童环境教育应该是人格素养教育——美国儿童环境教育一斑[J].环境教育,2016(5):71~72.

[3]郭庭鸿,董靓.重建儿童与自然的联系一自然缺失症康复花园研究[J].中国园林,2015,31(8):62-66.

[4]2016年中国自然教育行业调查报告[EO/OL].http://www.na-tureeducationchina. org/p= 1908, 2016 - 12 - 26.

[5]2018年中国自然教育行业调查报告[EO/OL].http://m.sohu.com/a/299786364 503441, 2019 - 03 - 07.

[6]李鑫,虞依娜,国内外自然教育实践研究[J].林业经济,2017(11):12-18.

[7]周儒,陈湘宁.台湾林务局自然教育中心人员专业知能与发展需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12):37-45.

[8]尹科娈,基于儿童自然教育的城市隙地市民农园营造研究——以上海市创智农园为例[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7.

[9]钱佳怡.自然教育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体现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8.

[10]黄美蓉,幼儿园环保教育课程的园本开发[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9):66~69.

收稿日期:2019-10-14

基金项目:2017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1182);扬州市职业大学校级品牌专业(园艺);2017年度扬州市职业大学校级科研课题(编号:2017ZR24);2018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项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9立项课题(编号:2019 - R75313)

作者简介:赵迎春(1982-),女,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应用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

通讯作者:刘萍(1980 -),女,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与生理研究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自然教育设施人员
利用农村花木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自然教育的内涵及其启示
试论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科学教育
跟踪导练(四)
完形填空Ⅸ
设施农业文摘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