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参与式园林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9-01-19温静张培车晓雨刘冬云

绿色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园林人才培养

温静 张培 车晓雨 刘冬云

摘要:指出了学生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为培养卓越园林人才,践行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河北农业大学“迷你园林设计及建造”竞赛为例,提出了“以创新引领为驱动,实践竞赛为载体”的体验参与式园林人才培养模式。并从理论实践融合创新、相关学科融合互进、团队协作融合提升、校园企业融合互助、作品媒体融合宣传、创新与创业融合发展6个方面深入探讨了竞赛活动与双创理念的融合,对深化培养具有原创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方位园林人才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园林;实践竞赛;体验参与;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 2019) 24-0308-02

1 引言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见。2015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把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支撑点[1]。

此背景下,各高校积极探索理论实践相结合、专业鲜明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相关专业技能,增强创新创业意识。然而大多数农林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体系偏重理论研究,相关课程设计的成果多以图纸的方式体现,忽略了实际项目中施工建造、生态环保、后期养护等问题,致使学生缺乏全局意识和统筹设计解决方案能力,无法多维度地思考问题,创新意识淡薄,

为解决以上问题,河北农业大学设立了师生协同创新项目一一“迷你园林”设计与营建实战创新研究,结合项目各环节的实施过程,探讨“双创”背景下农林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迷你园林设计及建造”竞赛设置

“迷你园林设计及建造”竞赛分为方案设计评审、施工建造评选和优秀作品展示交流3个阶段。

首先,参赛小组以“造梦”为主题进行创作,校内外评审专家从主题贴合、构思创意、方案表现、行业热点、工程造价、落地建造可行性等角度出发,评选出方案阶段的优秀作品;然后,对方案优胜作品提出建造场地(河北农业大学园林温室内2m×1.5 m地块)、建造比例(1:10)、建造时间(2周)、建造费用(限额400元)等统一的建造限定条件,建造完成后,再次邀请校内外评审专家从主题表达、方案落地表达程度、建成整体效果、建造技术方法、建造材料、经费使用、汇报表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最终评选出建造环节的各个奖项。最后,各建造获奖团队根据评审专家提出的作品提升建议进行修整后,进行为期2周的展示交流,供各群体的参观研讨。在展示过程中,各团队需充分做好景观维护工作,保证景观的实时最佳效果。

3 竞赛与“双创”高度融合

3.1 理论实践融合创新

以“迷你园林”的形式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园林设计的实际项目中,大胆创新巧妙构思设计方案,依据图纸科学选材精细施工,针对作品合理规划后期养护。竞赛的全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创新过程,学习先进的施工工艺,训练了全局思维模式,避免了纸上谈兵,减少了理论知识到创新成果的距离,让创新创业的理念深入人心,且真正实现了“体验一反省一思考一实践”的良性循环学习方式[2]。

竞赛活动便于教师更直观快速的发现学生设计中的问题[3],辅佐并处理好学生认知的偏差,更是师生从初步概念、最终定稿、建造成型过程中深度参与和讨论的重要途径。

3.2 相关学科融合互进

本次设计竞赛鼓励参赛成员跨专业、跨年级、跨学院组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了知识体系互补、优势特点突出、相关专业融合的创新团队。竞赛中园林与建筑学、城乡规划、工程管理、林学、园艺、机械等学科深度融合,多学科交叉背景的组员针对设计及建造中遇到的层出不穷的问题提出不同解决方案,拓宽了学习园林知识的视野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培养专业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在评审环节,组委会也注重邀请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团队,除了校内相关专业的教授,还包括校外资深设计师和企业领导及施工一线的工程师。不同领域的专家为学生提供了基础理论的引导、设计构思的点评、施工经验分享,使同学们对园林和其他相关专业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3 团队协作融合提升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团队成员在参赛过程按专业领域各尽其能,取长补短,突出各自优势特色,提高了协作能力和对项目整体的统筹规划能力。在方案设计、植物配置、建造材料的购买和建造工艺实施上,团队成员需要协调沟通互助,平衡资源配比,有序高效进行。团队之间也要互相借鉴,彼此帮助,共同提升,不同思想的交换使得每个学习者收获更多的思想[4]。这种团队精神对培养创新创业能力至关重要。

3.4 校园企业融合互助

在各评审环节,邀请相关企业代表参加。可从实际项目角度对参赛作品的预期效果、可实施性、成本控制等方面全面考量、指导,更可筛选有就业、实习意向或有潜力的学生到公司历练,更深入的参与实际工程项目,联合培养。校园企业融合互助模式,学校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企业在获得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完成了企业宣传,最终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3.5 作品媒体融合宣传

“迷你园林设计及建造”活动通过河北省风景园林协会微信公众号“深度园林”、河北青年报小记者名校行活动、河北农业大学学校新闻和报纸、学院首次校内实践基地“开放日”活动、竞赛活动公众号、自媒体小视频等传播方式进行推广宣传,向社会及全校师生生动活泼的展示了园林专业,点燃了学校双创实践活动的热情,引导了相关学科跨领域的协同,更增强了学校园林专业的社会竞争力。

除各媒体线上宣传外,获奖作品同步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线下展示交流,展览期间,各竞赛团队与观展者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及答疑,分享参赛体会,交流建造经验,全面激发了相关人员的创新创业活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专业实践与创新創业结合的活动中来,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心。

3.6 创新与创业融合发展

本竞赛活动促使一些对专业感兴趣且有头脑的高年级学生赛后开办了园林设计工作室、园林手绘及方案培训班、电脑模型培训班等,充分落实了国家及学校“双创”精神。

4 总结

实践证明,以跨学科专业融合创新为驱动,“迷你园林设计及建造”竞赛为载体的园林专业培养模式解决了部分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创新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动手实践、创新创业、工匠精神[5]方面得到综合提升,教师在教学中也实现了“教学相长”。这种模式符合“双创”背景下国家建设对高水平、高素养的创新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l]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北京:国务院,2015.

[2]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6):143-145.

[3]张亚萍.教、学、做三元融合——.华盛顿大学景观系建造实践课程实录[J].教育现代化,2017,4(28):217-221.238.

[4] Austin A W. Student involvement: A development theory forhigh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1984,25(4):297~308.

[5]黄炜,易肖肖.基于赛事的高校实践教学机制优化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0):38-40.

收稿日期:2019-10-11

基金项目:河北农业大学2017年师生协同创新项目(编目:SSXT201708);河北农业大学第十批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8YB69)

作者简介:温静(1982-).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园林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园林人才培养
《园林》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中国古典园林简史
中国园林“缀玉集”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